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对北京经济文化深层矛盾的初步反思周英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当代中国反复讨论和探索的一个思想主题。邓小平同志对此做出了精辟的论述。社会主义是富裕,不是贫穷;但这个“富裕”有两个定语。从现实角度界定;社会主义的富裕是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其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第一位的、基础性的。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在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深刻思考的基础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生产力,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解决好。社会主义优越性最终体现在生产力能够更好地发展上。”“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指明了社会主义建设最根本的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也是…  相似文献   

3.
当我们为我国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增长激奋不已的时候。总有一个深切的忧虑挥之不去,那就是资源与发展、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资源供不应求,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超过了环境承载力。我们都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我们为眼前的“美餐”付费过高而无法持续发展时,就必须重新审视我们所付出代价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过程杜文秀,苑林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福裕。”这一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崭新的阶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5.
“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产,国家的命根子.如果我们的国有企业搞不好,国有资产都流失了,就谈不上搞社会主义了。”这是朱镕基副总理在全国国有资产暨全国清产核资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的。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谷守志邓小平同志1992年巡视南方的重要谈话中,在讲到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时,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概括...  相似文献   

7.
我国建立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和根本任务,决定了我国市场经济具有自己的特征。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是任何社会部追求的两大目标,而在个人收入分配中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进行效率与公平的选择,这是长期困扰经济学界的一个难题。在我国,随着改革的推进,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也日趋扩大。虽然,这种收入差距的扩大与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分配两极分化因所有制的差异而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但是,它也将带来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因此效率与公平问题日益引起理论界和决策者们的关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生产力需要“效率优先”,实现共同富裕要求“兼顾公平”。在个人收入分配上,效率与公平的结合点在哪里?二者如何有机结合,发挥作用?本文拟就上述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杨辑 《审计文汇》2009,(8):22-2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国家审计事业的建立和发展,也离不开审计理念的指导。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审计理念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寻求突破与更新,势必会阻碍审计事业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以“免疫系统论”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  相似文献   

10.
<正>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它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手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即所谓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在这个时期,能否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高速运行,而避免大起大落、徘徊不前;能否顺利地实现城市化、工业化,而避免出现”城市病”、“工业病”;能否逐步缩小收入差距,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良好基础,而避免造成严重的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能否形成以自主技术、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高水平的竞争力,而避免在盲目引进和一味效仿中导致产业的空心化和技术的边缘化,从而丧失自我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关键都在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体制和机制。无论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都需要大力推进改革。改革进入新阶段,面临着新的形势,体现着新的要求。正确把握新时期改革的特征。明确攻坚阶段改革的重点,是做好下一步改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十五大”以后,国有小企业的改革驶入了快车道,租赁、承包、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等经营形式极大地调动了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使小企业的改革、改制健康发展,必须讲求“放小”中的“关系学”,正确处理好以下六个关系。一、正确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放小”也是一场革命,革命就会遇到阻力。这是因为改革的过程是利益和权力再分配再调整的过程,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碰撞,有时会形成尖锐的对立。对这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就会被激化,产生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13.
信访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不可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层性基础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信访工作直接面对、密切联系群众,是群众情绪的“晴雨表”,是解决群众突出困难的“及时雨”,是调解矛盾的“缓冲器”。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高速度、低效益问题,并出现了经济发展中的严重浪费和污染。与此同时,贫富两极分化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 十六届六中全会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和谐、有序、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给我们广大税务工作和税务研究提出了重要的课题,即如何使税收工作和税收理论适应并支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这就需要相匹配的税收政策。并且新的税收政策要达到如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续上)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第五个特点是,把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作为前提,蕴含在本质之中,而不直接概括在本质之内。邓小平同志指出:"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邓小平同志还指出,走什么道路才能发展生产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这就回到是坚持社会主义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上来了。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企业,领导和群众虽无根本利害冲突,但也难免有各种矛盾。必须采用科学方法解决矛盾,凝聚力才能增强,才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全国人大代表、辽宁营口电子研究设计院院长,从事电子研究和领导工作的留日博士刘铁华,对解决社会和企业矛盾同样感兴趣,而且有一套科学方法。他说:“解决某些社会问题和矛盾,并非需要太深学问,只要创造一,大方法就够了。”他的“刘氏分居法”,就是为消除“盖完房分不下去,打架上访又惹气”的企业矛盾而探索出来的。刘铁华发明的“刘氏分房法”的村点,是以钱这个等价物实现…  相似文献   

17.
《政策与管理》2008,(23):27-27
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的社会己走入全员节能减排时期。有人说“节能减排”其实是“囚徒理论”的一个具体的实际应用,暗含着看起来很合理的个人行为与合作所得的利益间的矛盾。“囚徒理论”中对甲、乙两嫌疑犯而言,最佳的选择是检举列方并且对方抵赖,这样自己就可以获得无罪释放。假设如果将这一理论应用到“节能减排”上,  相似文献   

18.
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产,国家的命根子。中央领导最近指出;“如果我们的国有企业管不好,国有资产都流失了,就谈不上社会主义了”。当前国有资产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制止流失”。然而在当前旨在杜绝国有资产流失的清产核资中,一些部门和企业,竟借机虚报国有资产损失,随意  相似文献   

19.
言论     
《住宅与房地产》2010,(9):73-73
大家有共同利益就好合作,不要有“我请你来,你就应该为我们服务”的思想,这不利于小区的和谐。如果总是在一些小问题上闹矛盾,小区的和谐就会丧失。有的小区就是这样,业主与物管公司的矛盾很深,大家交管理费就不积极,物管也疏于管理,结果整个小区的房价都被拉下来了。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既然是与“工业经济”相对比而言的 ,那么它作为一种生产方式 ,主要是从生产力角度去定位的。如果它主要从生产关系角度定位 ,就不可能适用于世界各国的不同制度。事实上 ,当今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都不加任何前置词地谈论着“知识经济” ,并发展或准备发展这种经济。党中央及我国理论界从未使用过“社会主义知识经济”的提法 ,证明我们实际上是从生产力角度去谈“知识经济”的。要发展(或准备发展)“知识经济” ,就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马克思认为 :生产关系不过是法律上反映出的财产关系。与“工业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