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产业集群化.是产业呈现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农村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集聚.从而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人口规模与地域规模不断扩大的一种自然社会历史过程。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产业集群化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农村城镇化是产业集群化的有效载体.二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骆方金 《特区经济》2007,226(11):209-210
桂林农村城镇化水平低;农村工业布局分散;人口产业集聚与空间集聚的相关性差;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动力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桂林市应采取措施,提升农村城镇化水平;积极调整和优化乡镇企业布局;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促进人口的产业集聚与空间集聚的协调发展;完善农村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增强农村城镇化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湖北与浙苏粤鲁的农村人口、家庭和企业等集聚度的横向比较和动态比较,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是:省域农村城镇化差距主要来源于乡村中小企业的成长差距;农村城镇化进程主要取决于小城镇的集聚力;而产业积聚政策、户籍政策、公平就业政策、土地市场化政策和公共产品供给政策都影响小城镇的集聚力.其基本政策含义是加速农村城镇化要以提高小城镇集聚力为主线,实施产业集群政策、加快乡镇工业园区建设,给予农民户籍和就业的国民待遇,加大小城镇公共产品的投入,促进农村中小企业集群化与农村城镇化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旅游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关系:小城镇建设提供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形成和发展所需要的相关配套设施,是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空间载体;旅游产业集聚效应的发挥加速了各生产要素的集聚,吸纳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进而促进了小城镇建设,成为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动力。利用陕西省2005—2014年旅游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两方面的数据,对这两组变量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得出旅游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之间存在互动促进的关系,并进一步明确了这一互动关系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5.
苏南农村实施了工业、农业、农村居民三集中战略,通过该战略有效地推进了农村地区工业集约化、农业规模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的进程。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三集中战略符合产业集群理论、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理论、农业集约化理论的原理,是苏南特定文化、历史、地理条件下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6.
产业空间集聚推进城市化进程,第二、第三产业区住的形成与集聚是城市化的本质性内容;城市化是产业空间集聚必不可少的因素。对其起促进作用。通过对区位商和城市化水平的测度.可以分析两者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分析浙江产业空间集聚与城市化互动关系这一典型案例,提出了在新一轮产业集聚中将如何进一步实现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7.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目前在一些地区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之间的互动作用并未充分发挥。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造成两者互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的原因,产业规划与城镇规划不协调,支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配套政策不健全,产业集群中产业链体系不完善。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徐延山 《浙江经济》2006,(20):18-19
产业集群化与农村城镇化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资本集聚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现阶段资本集聚与人口集聚、产业集聚、环境承载力不协调阻隔了新型城镇化的顺利发展,面临资本集聚过度化、空心化和两极化困境。文章认为,应加强新城建设的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推动资本产城互动为新城提供产业支撑,深化农村金融、土地和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引导资本在大中小城市均衡合理集聚。  相似文献   

10.
产业空间集聚推进城市化进程,第二、第三产业区位的形成与集聚是城市化的本质性内容;城市化是产业空间集聚必不可少的因素,对其起促进作用.通过对区位商和城市化水平的测度,可以分析两者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分析浙江产业空间集聚与城市化互动关系这一典型案例,提出了在新一轮产业集聚中将如何进一步实现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新四化的重要内容。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是城市中产业的发展,产业的集聚导致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由此也导致人口的集聚和他们技能的全面发展、提高和不断自由流动。城镇化成为个人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必经历史阶段。研究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当前应当特别关注几亿农民,特别是农民工在城镇化过程中怎样走在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大道上。社会发展史、人的发展进程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也是物质生产者自身谱写的历史。农民工并不是遵循某些精英为他们指出的获得解放的道路前行,而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坚定地走上进城参与工业化进程,从而使自己得到解放,并抓住了全面地和自由地发展的机遇。在这种伟大的创造历史活动的初期,甚至还遭到某些精英人士的贬斥。在今天,研究人的全面发展,不深情地关注他们的El常实践,或采取冷漠态度,则不可能在人的发展方面取得应有的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国锋 《特区经济》2008,235(8):163-165
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应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决不能把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割裂开来。在思想上认清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进程的认识误区;在实践中要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城镇化之间的互动作用;在工作里要找准建设新农村与城镇化互动结合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泰州市沿江以高港区和靖江市为主。泰州沿江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特色:工业化带动城镇化,致富农民成效显著;集中居住区初具规模,农民积极性很高;政府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特色鲜明。泰州沿江城乡一体化面临的问题:集中区布局超前意识缺乏,易引发潜在问题;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政府财政扶持压力过大;城市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空间开发不够有序高效。泰州沿江城乡一体化进一步发展的思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必须跳出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局限,反弹琵琶,跳出“三农”来解决“三农”,积极寻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坚持"四化"协调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科学推进城市群的规模和格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但在城镇化进程中,也要注意保障粮食安全,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等。  相似文献   

15.
邹伟 《改革与战略》2011,27(3):86-89
文章在对城市化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农村产业组织参与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过程的分工,不仅能够形成农村产业组织参与城市化进程的收益,而且能够形成实施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的非农产业组织参与城市化进程的成本预期,并据此从分工维度建立了一个把土地流转内生于承载城市化进程的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过程的可持续城市化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6.
李玉玲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6):61-63
产业发展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依托.文章分析了当前欠发达地区在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城镇产业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指出应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促进欠发达地区城镇产业的发展,从而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腾飞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地区经济,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贵州省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城乡之间差距大、城乡公共基础设施配置不均等问题。通过研究贵州省城镇化发展现状,指出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城乡空间布局、挖掘乡村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探索创新模式5个方面,提出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新疆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与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城镇化的重要推力;同时,城镇化的加快发展也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重点研究了产业结构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新疆产业结构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相比,层次明显偏低,甚至低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新疆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城镇化发展进程不匹配,城镇化相对滞后于工业化;新疆的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与城镇化水平均呈正相关,尤其第三产业对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强劲,但新疆越来越"重"的工业结构极大地降低了第二产业的就业效应,新疆城镇化进程缺乏现代服务产业的支撑。因此,实施以就业为中心的工业化路线,促进新疆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壮大,继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新疆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关系,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等对2010—2022年贵州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协调程度进行探究。结果表明,2010—2022年,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且两者间发展关系高度耦合,耦合协调度从0.308 5不断上升至0.937 8,发展态势良好。基于研究结果,从制定综合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城市规划、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加强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措施建议,以期让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形成良性互动、实现耦合协调发展,从而推动贵州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