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探讨了日本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日本式企业管理是美国绝对利润原则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合金文化”。中国的文化和美国的技术传到日本,被改造成“日本文化”,深深地根植于日本大地,并形成日本管理的特色,由此促进了日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更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日本京瓷的企业文化就颇具特色,它所强调的“和魂”的日本民族精神,实际上与中国的儒家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京瓷创始人稻盛和夫创立的“京瓷哲学”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这一年来往研究日本丰田的时候,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日本企业在承继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主要关注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孔子的《论语》,另一个就是王阳明的“良知”体系。《论语》大家都知道,但王阳明的“良知”体系是什么?为什么日本人如此推崇王阳明?  相似文献   

4.
这次参加内蒙古自治区人事局(处)长培训班,笔者有幸参观了“蒙牛集团公司”——和林格尔生产基地。虽然已经进入秋季,但依然使我感到“蒙牛企业”形成的独特文化理念和企业精神,如春风扑面,使我感悟至深。  相似文献   

5.
刘军 《企业导报》2003,(5):23-23
<正> 企业文化的理论源于日本,发展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对企业文化的认识、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人本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取向”。也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企  相似文献   

6.
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既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又是一位颇富文化蕴涵的思想家。下面是他感悟自然、感悟人生的一则随笔——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90年代,有一个国家经济一直停滞不前,自称“失去了这lO年”,这就是日本。当中国企业说“做大做强”时,是要进入世界500强;但对于日本企业而言,所谓做大做强就是未来10年企业继续存在,这就是中日经营环境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人的一生就是一段旅程,每个人都在不断寻找各种各样的“金矿”,以求过得富足、平安、喜乐。对于企业,亦是如此。我们总愿意向外“求”,找项目、找关系、找资金,但常常忽视了自身的潜能和所有员工的潜能,其实,只有我们的潜能才是真正弥足珍贵、源源不断的“金矿”。  相似文献   

9.
“扁平化”管理新机制催生了新型“管理链”。组织结构的变化使新型的管理链实现了现有管理资源的重新“整合”。经过“整合”,首先使基层管理者的创新力、管理能力和管理才能实现有效“激活”。企业人力资源的“整合激励”就是通过协同调控组织成员的目标和行为倾向,使他们自觉地把自己的人力潜能调动起来,并最大程度地转化为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作为管理层的干部适合才是最好的,而考评其“适合度”的关键就是职工的“满意度”。国有大型企业中,打造“灰领”人才是企业发展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和“思想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是企业能否基业长青的保证。但是,“和”思想在企业的应用,多为一种理念,缺乏具体指标,让人无所适从。本文的目的就是探索一条能将企业“和”思想进行量化运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曲靖卷烟厂自1966年建厂以来,始终围绕以创企业“民牌”产品为“名牌”产品的品牌战略,开展生产经营管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企业始终以顾客满意为目标,以“诚信至福”的企业哲学和“竞争不息、追求不止”的企业精神,把“质量为本、市场为根”的经营方针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真  相似文献   

12.
周锋领 《公司》2002,(3):12-13
中国已经成为 WTO的一员,我国企业要研究的问题、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最主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以指导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审时度势,正确分析、思考和处理经营管理中的问题。 一、全球问题观 进入21世纪,世民上许多成功企业都对解决“全球问题”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提出了“创造舒适的产品和环境,迎接未来的挑战”,日本三洋电器公司提出了“热爱人类和地球”的口号。据此我们应当明确,树立“全球问题”观,就是要求企业在战略目标的制定、生产经营方式的选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产品结构高速调整等方面,从全…  相似文献   

13.
日本企业一直凭借精细化管理与出色的技术创新水平和能力称雄世界。然而,精细到极端则成为僵化,败走中国家电市场的“三洋”就是典型代表。20世纪80年代,“三洋”“日立”“松下”“索尼”等品牌随着日本电器风靡中国成为广大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品牌。然而,随着欧美企业大规模地涌入中国市场和中国国产品牌的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4.
读者点评     
《中外企业文化》2009,(3):78-78
浙江胡澄读了《危机之下的文化审视》一文感慨尤深。中国企业界在呐喊“企业文化建设”20多年后,在一场“危机”到来之时,真正能以哲学层次上的“文化”坦然消释危机的冲击,能以人文情怀关怀职工、共济时艰的企业能有几家?看来,“企业”与“文化”的相融,或者说以文化培育企业精神的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5.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刘英贤企业文化兴起于美国,而日本企业则是成功的典范。多少年来,欧美的企业一直面临着日本企业的挑战,其卓越成就震惊了美国。日裔美人威廉·大内经过对比研究,于1979年提出了“I理论”,指出:日本的传统文化、风尚和价值观念,对其...  相似文献   

16.
日本国情顾问竹内伦树曾对任正非提到过一个“死亡曲线”,其意是任何个人、企业甚至国家的上升到了一定程度后,可能就是衰落,这是企业本身的生命周期而不是市场的周期在发挥作用,谁将自己过去赖以成功的经验延续下去,谁就将面临死亡。海尔、华为、TCL、联想这些在1980年代诞生的中国企业,其中优秀者已经达到自身的辉煌成就,而这恰好是一个15-20年的周期。能否超越从前的辉煌成就,获得新一轮的发展,对于它们而言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为了下一步的发展,他们选择了走出去。一种质疑的声音逐渐清晰:本土企业赖以成功的经验能否帮助他们打败世界级的企业?中国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中国市场高速发展的机会,中国企业家的管理思想是封建帝王权谋思想的翻版。中国企业靠此成功经验去和世界级企业对抗,无疑“螳臂当车”。因此有专家呼吁,超越西方的前提就是先对自己的企业进行全面地西式改造,只有在全面吸收西方管理精髓的基础上,中国企业才能谈下一步的发展。但问题是,“中国企业在学习西方企业时只看见器具层面(技术/工具/概念),看不见背后的制度层面(产权/组织/激励),更不见精神层面(价值观/预设/信仰)的倾向。”中欧商学院教授肖知兴说,“而精神层面的问题,却很难靠全盘西化解决。因为精神层面的问题的一个核心是自我认同,一个亦步亦趋的优秀追赶者不大可能和西方平起平坐,更不用说超越。”所以,中国企业必须结合中国优秀的文化根基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方式,中国企业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这就是要在“道”的层面,真正培养出中国式的商业精神。  相似文献   

17.
古人所说的“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其本意上讲是说如果想要做成功什么事情,首先要使为达到这一目的而借助的事物倍加锐利。这句千古名言已在各个领域成了创业、成事的重要思维导向,印证了其在管理行为中的哲学道理,其中也包括了企业管理这一领域。笔所要述及的就是如何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来理解这句话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弘 《现代企业》2001,(1):36-37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企业要研究的问题、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最主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以指导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审时度势,正确分析、思考和处理经营管理中的问题。 一、全球问题观。世界上许多成功企业在21世纪到来之际,都对解决“全球问题”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提出了“创造舒适的产品和环境,迎接未来的挑战。”日本三洋电器公司提出了“热爱人类和地球”的口号。据此我们应当明确,树立“全球问题”观,就是要求企业在战略目标的制定、生产经营方式的选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产品结构调整等方面,从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家在巅峰下的思考》——2009年12月刊 可以很欣喜地说,中国企业的不少老板已经意识到了企业经营哲学的重要性。其实,在“第18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无论是张瑞敏还是日本的稻盛和夫,所谈的内容都紧紧围绕于此。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的绝大多数都设置了企业文化专职管理人员。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仅有首席执行官还不够,还应有首席企业文化官与之相匹配。相应地,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已经完成了从“人治”到“法治”,再到“文治”的转变,进入到了文化管理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