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城市居民的各种生活行为都是围绕居住地展开,先解决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理活动需求,再通过工作、学习、交往、娱乐、健身、旅游等活动逐渐扩大生活圈.居民的健身漫步、邻里交往等活动大多在居住地开展,所以居住区景观设计应考虑到各类使用人群的户外生活,创造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应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重视居住区园林设计的生态性、文化性.注重园林设计的因地制宜和人性化设计以及创新精神,使居住者生活在一个充满自然生机和精神文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健康住区中.  相似文献   

2.
居住区是空间独立的生活居住地的统称,主要包括居住组团、住宅群落、居住小区以及住宅街坊等。其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独立居住地,也是社会意义上的社区。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土地资源变得更加紧张,交通事故频发,从而产生了居住区。因此,合理规划居住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对居住区规划的概念设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提高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方法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宠旭  安晓月 《民营科技》2010,(3):220-220
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在人们活动的步行道、广场、休息观景的空间中,创造性地设计能赋予空间一定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马一科 《民营科技》2007,(3):152-152
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在人们活动的步行道、广场、休息观景的空间中,创造性地设计能赋予空间一定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方芳 《上海房地》2003,(5):51-52
现代社会,居住区同城市居民的关系最为密切。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居住区度过的。因此,居住区是人类生活高度聚集的场所,是人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社会组织在空间上的投影。雅典宪章将人的居住活动称为:“城市的第一活动”。可见,居住小区存城市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王丽丽 《活力》2010,(6):146-146
网络交往是信息时代现代人的一种新的生存和交往方式,以其传统交往所无可比拟的虚拟性、开放性、精神需求性等特点而备受现代人的青睐,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网络交往就是指在网络上以计算机语言符号为主要交流介质,以实现物质、能量、情感和信息的交换与沟通为主要目的的人际符号性精神互动。以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为技术支撑的网络交往,将具备人类传统的交往方式所无法具备的特征,如交往方式的虚拟性。交往需求的精神性。交往空间的开放性,交往理性的渗透性,交往活动的非理性。  相似文献   

7.
北京城市的"功能区"、"居住区"和"中心地" 城市,是城市居民懒以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活动空间和场所,但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人们居住与工作的场所却与乡村截然不同.早上,城市的人们从居住地--通常是城市的郊区、边缘地区向工作地--城市的中心区集中;傍晚,人们又回到他们的居住地,从城市的中心区向边缘地区或郊区扩散.城市人口这种"居住地"和"工作地"的分离,产生了许多城市所特有的现象,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所谓城市的"钟摆式移动",钟摆的摆幅随城市的扩大而加大.  相似文献   

8.
居民区绿地是居民日常休闲和交往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为居民创造卫生、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也要为居民创造一个满足他们特定精神需要的居住环境。作者阐述了现代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从总体布局、空间组织、植物配置、视觉景观设计和场所精神表达等方面对现代城市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存在许多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北艋  徐伟 《民营科技》2010,(1):122-122
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在人们活动的步行道、广场、休息观景的空间中,创造性地设计能赋予空间一定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从有人类以来,人与人、 人与环境的交往就一直存在着.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交往方式发生了转变,伴随着居住方式也由开敞的住屋形式转变为密集型楼房住宅.交往需求是居住生活中的基本需要之一,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今天,邻里交往更成为人们沟通情感,舒缓情绪的方式之一.而居住区户外环境,正是邻里交往的物质载体,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交往的效果.本文是以烟台市西关小区为例,从小区室外交往空间环境的角度出发对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问题及对应策略.本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论述了我国在居住小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方面人的交往心理.其次,明确居住区用地包括哪些方面,并以这些概念为基础,对照西关小区用地的设计,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居住区景观设计影响因素较多,在操作过程中应灵活掌握,不可机械照搬。同时,应充分考虑到绿地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使居住区真正成为居民生活、休息的良好场所。文章主要探讨了对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展望,并对景观设计的原则及景观设计要点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的居住区空间环境研究已受到越来越多专家的重视。人性化的居住区空间环境对人的生理、心理以及邻里和睦、居住安全等具有重要影响,加强空间环境的人性化设计是一种必然选择。在对居住区空间环境人性化发展的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其人性化设计的相关概念,明确了其生态性、经济实用、营造意境等设计原则,进而从绿地系统空间、活动空间、交往空间以及观赏空间提出了人性化设计的相关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3.
刘挺 《价值工程》2010,29(13):94-95
本文阐述了交往及交往空间的定义,以及通过对居住区交往行为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对居住区交往空间设计的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14.
居住区景观设计影响因素较多,在操作过程中应灵活掌握,不可机械照搬.同时,应充分考虑到绿地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使居住区真正成为居民生活、休息的良好场所.文章主要探讨了对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展望,并对景观设计的原则及景观设计要点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宜居”是指居住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成都市金牛区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把人居环境的营造、人文关怀、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置于重要的地位,提出了“提升宜居水平,构建和谐金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蔡恩泽 《乡镇论坛》2009,(25):21-23
时下,日渐富裕起来的农民,缺少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调剂,虽然丰衣足食,日子过得却比较枯燥,日复一日地延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村民相互间的交往和沟通很少,许多人因此以打牌、喝酒等方式来消磨时光,有的地方赌博盛行,封建迷信活动抬头,甚至邪教蔓延,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干部要有强烈的政治思想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浅析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植物保护的任务也将越来越繁重和艰巨,维护生态平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生物间的协调共存是植树造林、园林绿化的根本宗旨。在园林绿化系列工作中,园林设计决定着植物配置、植物种群结构等事项,这些对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都有直接关系。因而,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园林植保因素。现分析了园林设计与植物保护现状,并提出了园林设计中预防植物病虫害发生的有效措施,以保护园林植物健康生长,美化环境。  相似文献   

18.
韩少军 《民营科技》2011,(3):303-303
通过对中外古典园林的自然及人工性分析,从"遵从自然"与"以人为本"等方面来探讨园林设计的指导原则,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园林绿地设计应连从的设计理念,提出现代园林设计应在"遵从自然"的前提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刘先伟 《活力》2010,(17):27-27
一、绪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反展,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水平的基础上,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时装、美容、健身、旅游等消费活动在各个年龄阶层的人员中得到普及。追求生活质量逐渐占据消费的主导.但是当我们告别年轻壮年,进入老年修养期时,退休金能否保障我们的生活需求.能否保障我们的生活质量,能否保障我们实现逸享天年?  相似文献   

20.
现代城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及经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它们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在设计原则上,应遵循以人为本、经济实用、环保节能等原则,才能保证一个景观整体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稳定,创造出具有合理使用功能、良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质量的居住区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