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岚芊1967年出生于长沙,现居中国深圳。1989年毕业于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2009年弃商从艺,受当代艺术教父栗宪庭老师指导,2015年至2019年旅居欧洲绘画创作、并多次参加佛罗伦萨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白立方群展及米兰《花非花》个展。现为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院校客座教授,北京意象油画研究院副院长,深圳市艺术产业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意大利巴杰罗国家美术馆、美第奇家族礼拜堂、佛罗伦萨圣弥额尔教堂当代艺术顾问,中意艺术合作筹备组组长,荷兰白立方画廊合作艺术家。  相似文献   

2.
展览推介     
《中国拍卖》2011,(12):4-7
以“弥漫,北京”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展览12月3日.在798艺术社区”悦.美术馆”举行。届时.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精彩展览将被重新搬上”悦.美术馆”的舞台,  相似文献   

3.
《中国拍卖》2010,(7):66-66
2010年9月25日至10月25日,"中国西部国际艺术双年展"将在宁夏银川文化艺术中心开幕,作为中国西部学术性与专业性最强的国际艺术大展之一。"西部国际艺术双年展"得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十个国家驻华使馆文化处、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本次展览云集了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丹麦、西班牙、比利时十个国家,在当今国际艺术界非常有影响力的28位艺术家,带来的近五十件艺术精品。将全新的展现东西方艺术的独特风格与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拍卖》2011,(7):8-8
本刊讯第54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于2011年6月3日15:00正式在水城开幕,展览一直持续至11月27日。这是中国以国家馆的形式第四次在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上亮相。开幕仪式上,中国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项晓炜和本次中国馆的策展人、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彭锋先后致辞。  相似文献   

5.
《中国拍卖》2011,(8):10-11
“艺术北京2011·经典艺术博览会”将于2011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前两届“经典北京”达到了学术和商业的预期目标并且深获各界好评.顺应了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满足了社会各界对经典艺术的需要。本届“经典北京”将继续秉承艺术北京执委员会务实、真诚的服务态度,以专业的策划和全方位的服务整合中国及国际范围内的经典艺术资源,  相似文献   

6.
《中国拍卖》2013,(12):16-17
11月8日.首届“艺术对话经济”高峰论坛在北京798艺术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贸促会、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雅昌文化集团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子商务》2007,(3):I0038-I0038
2006年,艺术市场上书画回落、瓷器乏力,唯独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势头猛然,成为拍卖市场上增长最惊人的板块之一。2006年11月24日,在中国嘉德秋季艺术品拍卖会首吃螃蟹的“中国当代艺术20年”专场,取得近6000万元的拍卖成交额。11月28日,在“北京保利秋拍中国当代艺术专场”中,画家刘小东的画作《三峡新移民》以2200万元的高价创下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价新纪录。  相似文献   

8.
童敏祺 《中国广告》2006,(8):99-100
欧式古典的沙发以印象派、未来派的色彩点缀;棉花糖般可爱流动的云朵竟然是吊灯,它的出现立刻把冷冰冰的天花板变成蔚蓝的天空;一侧鱼尾状椅子,靠背可以任意扭曲,色彩与周遭环境和谐得不得了;斜靠在墙角的自行车犹如被太阳晒得即将融化掉……别以为这场景只会出现在梦境中。2006年6月1日至7月15日,上海当代艺术馆与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ICE)所联合举办的上海有史以来最具规模的意大利当代艺术及设计展——“意大利制造之艺术:今日”代表着意大利制造艺术富含创造力的一个截面,以上种种皆以艺术作品形式在此完美得以呈现,如此近在咫尺,如此真实。  相似文献   

9.
6月1日,苏富比在北京举行2014年春季拍卖——”现当代中国艺术拍卖”。拍卖会上呈现现当代中国艺术拍品50余件。同时呈献一场私人洽购展“《品纸——大师艺采》从毕加索到常玉”;一场私人收藏展“汇通典藏——中国经典写实绘画展”;以及一系列汇聚苏富比环球专家及国内顶尖学者的艺术专题讲座与论坛  相似文献   

10.
《中国拍卖》2008,(6):75-75
面对亚洲当代影像艺术市场的现状,艺术北京2008在深化"亚洲概念"的同时,继续走创新路线。2008年9月6日到9日,在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展览的同时,艺术北京执行委员会将在中国农业展览馆的5号馆举办艺术北京.影像艺术博览会(Art Beijing.Photo),这是一个专门为影像艺术设立的单元,也是一个具有崭新形制的单元,届时艺术北京执行委员会将会邀请来自  相似文献   

11.
《中国拍卖》2011,(4):8-9
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作为“艺术北京”品牌的首推项目,坚持着市场与学术并重的宗旨和团结亚洲、融入国际的理念,已成功举办五届。在这五年中,艺术北京在团结本土力量的同时,在引进国外资源的道路上尝试着更多的突破,从而努力为人们呈现更为多元化、国际化的展览风貌,  相似文献   

12.
《中国拍卖》2013,(5):8-9
“2013艺术北京”将于4月30日至5月3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隆重登场。展场依旧划分当代艺术展区和经典艺术展区,规模近20000平方米,展出作品类别涵盖油画、版画、素描、雕塑、装置、影像、中国书画、当代水墨、瓷器、家具、珠宝等当代艺术和经典艺术。截止到2013年1月31日,“艺术北京”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247家画廊和艺术机构的参展申请。艺术北京学术委员会最终挑选出近150家艺术机构,构成了2013艺术北京博览会的主体阵容。香格纳画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博而励画廊、北京公社、  相似文献   

13.
常青 《中国拍卖》2008,(10):62-65
刚刚过去的九月,承继奥运热月的欢腾气氛,有"艺术北京"、"上海当代"、上海双年展、广州双年展等在内的诸多艺术博览会和艺术年展相继登场,形成了一场规模宏大的、与奥运相辉映的艺术盛会。单就与艺术市场联系紧密的艺博会而言,数得上的就有六场之多。除了已经于8月末登场的"艺术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8月29日至9月2日),还有9月上旬的"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9月6-9日)、"上海艺术博览会"和"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简称"上海当代")(9月9-14日),9月下旬的"韩国国际艺术博览会"(9月19-23),以及将于10月初登场的"艺术新加坡当代亚洲艺术博览会"(10月10-13日)。我们看到国内和其他亚洲地区越来越多的艺博会给国内画廊提供了更广阔更多样的展示交流平台,同时也让它们相互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升级。像香格纳画廊(同时参与上海、北京、新加坡的4个博览会)和华氏画廊(同时参与5个艺博会)这样几乎参加所有艺博会的画廊还是少数,大多画廊都不得不进行抉择,况且不少谋求国际发展的画廊还会每年参加一些欧美地区的展会。此番,我们且将国内最受关注的两大当代艺术博览会的比拼做一个近距离观察,将这一南一北两台好戏呈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汽车市场》2013,(31):31-31
10月28日,梅赛德斯一奔驰中图国际时装阁(2014春夏系列)在北京盛装启幕。作为梅赛德斯奔驰与中国时装周携手三年以来的第五次盛典,梅赛德斯奔驰力邀中国嫩尖端的刚尚宠儿和潮流俊彦汇聚北京艺术与潮流的中心0Park751时尚广场。开幕当晚.第一届’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先锋设计师”  相似文献   

15.
《中国拍卖》2014,(9):10-10
2014年8月28日至31日,第五届山东文博会“阿里郎——朝鲜现当代美术展暨拍卖会”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开拍,与此同时,首届山东(国际)美术双年展“齐鲁青未了”同期开展  相似文献   

16.
红云 《中国拍卖》2013,(12):29-29
地产品牌半山半岛联袂北京保利拍卖,将于2014年元月6日至2月6日,在三亚半山半岛·藏家艺术中心举行“2014新春收藏艺术大展”。  相似文献   

17.
文阳 《中国拍卖》2011,(10):8-11
2011年9月15日,第三届艺术北京·经典艺术博览会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开幕。本届博览会延续了前两届的“经典”理念,各参展商都带来了稳中有降自的“独门绝技”,使人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18.
《中国拍卖》2014,(4):16-26
纽约时间2014年3月13日,由中国拍卖行业协会(CAA)与美国Artnet全球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艺术市场的现实与未来”国际论坛在纽约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19.
2006年,随着“意大利文化年”系列活动在中国的展开,有关意大利的种种话题又将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中国意大利商会虽然是一个非政府的、自发的、非盈利性的组织,但因其承担着促进中意两国企业和经济团体之间贸易关系发展的重任,同时代表所有意大利企业在中国的利益,在这股“意大利”热浪来涌之即自然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20.
景言 《中国拍卖》2014,(4):12-13
2014年3月2日,《st.art就地出发——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国际大展》于今日美术馆开幕。这里没有仿古工艺品,没有大师瓷,只是以陶瓷作为一种使用材料去表达当代艺术。在这场陶瓷艺术展览上,我们看到的是中国陶瓷文化在经历春秋万代的洗礼后,以当代的形式再次诞生;是水,火,土的原料进入了当代艺术家的思考.并在他们手中以新的形势呈现。或许多数人都会认为:人是活的。器物是死的,所以是人带动了器物的生息。但是,中国陶瓷,自仰韶文化点燃后就再也没有停息,它的生命从古至今并将继续走向未来!相较这永恒的生命力量,人的数十年太渺小!于是我们,当代的艺术思考和创作者,仅借中国陶瓷的名义,向世人表达一点点“感”和一点点“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