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漫漫求索路     
江敏 《中国拍卖》2014,(9):53-55
拍卖,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十年来让我从一个普通的从业者上升到拍卖师后越来越感觉到更多的是承担着责任和服务于团队的义务。我认为,一名拍卖师最基本应该做到的是应该想办法取得拍品,对标的进行策划并找到闪光点,寻找并说服竞买人。其实这些工作,不仅仅是拍卖师所做的,更重要的是背后支持拍卖师的拍卖团队的缩影。在其他人看来.可能结果仅仅只记住了拍卖师在落槌那一瞬间。拍卖过程和结果,并不单纯的是拍卖师能力的展示,更重要的是这个团队实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有人认为拍卖师就是场上的裁判员。也有人认为拍卖师就像乐队指挥.而艺术品拍卖主持实践使我认识到:拍卖师绝不是简单的裁判员,也不是简单的竞价主持人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场与众不同的"拍卖会"!这场拍卖会集合了股权拍卖、房产拍卖、海鲜拍卖、艺术品拍卖和采矿权拍卖,并且由5名拍卖师分别主持;这场拍卖会并不以标的最终成交为目的;这场拍卖会处处是"陷阱",拍卖师一不小心,可能就会"万劫不复"。这就是"27期新拍卖师集中面授培训"中的模拟拍卖会  相似文献   

4.
张永福 《中国拍卖》2014,(11):71-71
本人获取拍卖师资格亦已近5年了.几年执业的跌跌撞撞,让人颇有感慨。但考虑到本人执业资历及能力局限.仅能以“做一个值得尊重的拍卖师”为基调浅谈如下几点感悟。拍卖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拍卖师是拍卖行业的骨干.拍卖师要直接面对来自不同行业、不同文化素养、不同社会层面的各类竞买人,要接受委托人以及委托人邀请到现场的职能部门的现场督管.有些拍卖会还邀请了公证处以及新闻媒体到现场。当拍卖师一走上拍卖台,委托人、买家及所有关联的当事人均寄予厚望.皆希望在这种公开而庄严的会场氛围中达到各自的心理预期。  相似文献   

5.
季涛 《中国拍卖》2012,(4):51-51
拍卖业界的人士都赞同这样的道理:拍卖项目的运作需要策划,拍卖企业的品牌营销需要策划,就连拍卖师登台主持也离不开细致的策划。 拍卖主持策划就是要在登台前进行”备课”及其对拍卖场上的操作程序进行设计.对场上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要有应对预案。一位国内艺术品拍卖的资深拍卖师曾对我讲过,他现在去给国内许多拍卖企业主持艺术品拍卖...  相似文献   

6.
拍卖师在拍卖会前的”备课”是必不可少的。就像一名优秀的老师.在课堂上思维敏捷的语言表达,学生提出的难题应答如流。事实上.不少拍卖师,特别是有不少拍卖公司里的拍卖师就是单位老总.平时工作较忙,很难静下心来研究、分析拍卖标的,往往在拍卖会开始前,才拎着槌子匆匆上场,凭自己的经验上场应战.也不知道谁是志在必得的买家,  相似文献   

7.
20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了拍卖。那时我还在上高中,就已经爱上了拍卖师这个职业。拍卖师像法官一样,举槌一敲“啪“的一声,“成交!“,我觉得很不错,心中有了一种莫名的冲动:以后也要做一名拍卖师。这个夙愿推迟了很多年,直到今天才得以实现,在此为自己庆祝。回想起来,我和拍卖师这个工作真是冥冥中注定,这可能也就是我与拍卖的缘分吧。  相似文献   

8.
《中国拍卖》2014,(10):36-36
江苏省上半年的拍卖成交额达到了116.9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还增长了16.08%,其主要原因是全省拍卖企业在困难时期努力开拓拍卖新渠道,开拓农产品拍卖、社会委托拍卖、机动车拍卖、艺术品拍卖和其它领域的拍卖活动,使全省300多家拍卖企业、700多名国家注册拍卖师、4000多名经过培训的拍卖从业人员和一万余人组成的拍卖队伍在业务转型时期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十年绽放     
李琳 《中国拍卖》2014,(10):39-41
我是从最基层走出来的拍卖师,明白拍卖师并不是敲一下槌子那么简单,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往往一个大的项目经过数月甚至数年的运作才能取得成功.只有事先了解项目,才能把拍卖会主持好。十年.我见证了拍卖行业的繁荣:我相信,只要脚踏实地、奋力开拓,拍卖业就会迎来第二个春天。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皇玛拍卖有限公司有幸冠名和独家赞助“我与中拍杯”的征文比赛活动.和《中国拍卖》杂志社以及广大拍卖师朋友共同经历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令人难忘。广州市皇玛拍卖有限公司是目前广东省内颇具实力的拍卖公司之一.是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标准化达标企业。皇玛以立足珠三角.辐射华南.面向全国,稳步发展为策略:经过数年的努力.皇玛的业务已从广东拓展到全国多个省市.近年来更是取得骄人的成绩。这次由皇玛冠名和独家赞助“我与中拍杯”的征文比赛,就是公司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写照。  相似文献   

11.
法国拍卖与英荷系拍卖有很大的区别,法国人更看重拍卖师而不是拍卖公司。2000年之前,法国没有大的拍卖公司,大多是拍卖师的事务所,通常是一位或几位拍卖师带着自己的助手工作。2000年以后,欧盟敦促法国更改相关法律以开放拍卖市场,  相似文献   

12.
笔者当年荣幸地代表了江苏队参加了第三届“中拍杯”全国拍卖师主持技巧竞赛,回想当时的比赛.令我紧张、激动同时更多的是兴奋,赛前激励着我刻苦砖研业务.赛中反复观摩众拍卖师之长.赛后总结心得,并努力应用于拍卖工作实践之中,“中拍怀”的经历.  相似文献   

13.
刘煜 《中国拍卖》2014,(3):43-43
优秀的拍卖企业非常关注对拍卖各环节的控制与管理.这些环节主要包括:拍卖征集、图录印制、招商宣传、拍卖会现场管理等诸多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在拍卖会现场管理中拍卖师的现场主持环节显得格外重要。所以.拍卖师在整场拍卖会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笔者也曾经观摩众多大小艺术品拍卖会,与不少优秀拍卖师同台合作.并时常与拍卖界的同仁切磋、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庆东 《现代商业》2012,(18):63-64
通过一个房地产拍卖成功案例,从拍卖公告与展示、拍卖佣金与税费、拍卖文件制作与签署、拍卖师和拍卖公司的诚信及三公原则、优质服务、拍卖技巧的掌握等七个方面阐述做好房地产拍卖工作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5.
徐雪 《中国拍卖》2013,(7):44-45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欢迎参加我们公司的拍卖会。我是中国注册拍卖师徐雪.我的注册证号是2000555.很荣幸为大家主持今天的拍卖会。……”作为一名拍卖师这是我每次拍卖会开始前.站在拍卖主持台上必须大声宣布的开头语.所有的与会人员都注目着我,这是我值得骄傲的时刻。2008年,通过参加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举办的考前培训,以及努力准备.我当年通过了全部拍卖考试科目.成为了一名令人骄傲的拍卖师,这是我人生的又一个起点。  相似文献   

16.
王河锋 《中国拍卖》2014,(11):74-75
从而立之年到不惑之年.走过了十余年的拍卖路.自己的人生注定将从事深深喜爱的拍卖事业,拍卖的梦想也会精彩我平淡的人生。偶然入行 2002年的一个偶然竞聘机遇,让我从一个销售领域经理成功应聘到一个拍卖企业的业务经理。拍卖.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个陌生而神秘的行业.我对拍卖充满了好奇。古人云”三十而立”,即将迈向三十的我进入拍卖领域.在而立之年的我和拍卖结缘,注定此生将立足拍卖.用一生去追逐拍卖的梦想。  相似文献   

17.
聚焦中拍杯     
《中国拍卖》2011,(10):24-27
感言: 我相信,所以我坚持! 感谢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给我们拍卖师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也感谢广东省拍卖业侬会和我的“娘家”拍卖师专业委员会,让我有机会与来自全国的优秀拍卖师共同交流、学习。我幸运的摘得金槌,但我相信,我们中的每个都是最棒的!  相似文献   

18.
他,教过书,有着17年教龄,诲人无数;他,做过官,而立之年便当了正科级干部,前程似锦;他,下过海,风光时手下有十几个公司,总资产额近2亿元;他,也曾经潦倒过,年过四十却要重新创业。43岁时,他走上拍卖台,从此在拍卖这片天地,闯出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号。他,就是毕研挺,全国优秀拍卖师,AAA 资质企业——山东银星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第二届"中拍杯"拍卖师主持技巧大赛银槌奖和全国拍卖行业贡献奖获得者。"把银星打造成中国资产拍卖企业集团的第一品牌,是我的梦想。"  相似文献   

19.
2011年4月15日,晴,微风。中拍协在官网广发英雄帖,举办第三届”中拍杯”全国拍卖师竞赛的通知一出,全国拍卖行业的拍卖师顿时沸腾。关于比赛介绍的详尽文字通过一个个电脑屏幕通告在全国拍卖企业的面前,远快于古时盛行的飞鸽传书。相信从那一刻起,摩拳擦掌的跃跃欲试者不胜枚举,通过全省选拔后参加全国大赛的期盼将荡漾的心情搅动得风起云涌。  相似文献   

20.
《中国拍卖》2008,(3):2-2
她,二十几岁就当上了中国拍卖行业 AAA 级企业——广东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她,2006年12月在第二届"中拍杯"全国拍卖师主持技巧竞赛中,独占鳌头,喜获"金槌奖";她,就是刚过而立之年的张晓玲。金槌张晓玲的执槌经历并不寻常,从不情愿干拍卖到从拍卖台上得到事业的满足和成就,本期人物与您共同分享一个优秀拍卖师所走过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