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发展是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有机载体,通过对京津冀三地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与对比,研究发现京津冀三地产业合作力度不大,存在着产业结构趋同明显、缺乏合理的产业分工协作、中心城市辐射功能尚未显现等问题,阻碍了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在充分发挥区域内成员各自的产业优势基础上,探究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促进策略,对于提升京津冀区域整体竞争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产业协同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中,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当前,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面临着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产业合作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不均等诸多困境,根本原因在于京津冀区域始终没有进化为一个自组织系统,系统演化的内部动力始终没有形成。论文认为,摆脱京津冀协同发展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起自组织系统及系统演化的内部动力机制。基于协同学的视角,建立了区域协调机制、利益共享机制、成本分担机制和产业匹配机制。  相似文献   

3.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意义重大。移动互联技术改变了人们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模式,文章利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及信息产业相关数据,运用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移动电话用户数和互联网上网人数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对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借助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和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区域信息化空间差异与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京津冀三地之间的信息化空间差异显著,信息化各要素的空间差异参差不齐,信息化差异低于经济差异。实现京津冀区域信息化协同发展的对策:一是进一步增强城市间信息一体化,引领区域信息化的增长;二是进一步强化京津石三大城市信息化中心的作用,加快建设区域信息化产业集群;三是进一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拓展区域信息化覆盖面。  相似文献   

5.
纵观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基础术语研究,呈现出概念术语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随着概念术语的适用语境不断扩展,国内外发展程度差异明显。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方法及研究角度丰富多样,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外延界定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进行分类。文章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梳理了文化创意产业术语的发展脉络,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与外延应结合时代背景与区域特色,发挥"创意+"的跨界融合性和无边界性,以创意企业引领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造2025”与京津冀制造产业协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2025》是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之际,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这一规划的出台为我国区域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尤其对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文章分析了京津冀制造业发展现状及三地协同面临的问题,基于当前京津冀资源禀赋与比较优势,着眼于未来工业的发展趋势,认为京津冀制造业发展关键在于构建新型制造业体系,需要将知识积累、技术创新与制造产业发展相结合,以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流动障碍,实现制造产业效率提升与区域协同发展相结合,最终成为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先导区域,赋予我国制造产业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与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实现三地之间的产业分工及产业转移成为协同发展的重大课题。目前,京津冀之间优势产业具有一定的重合度,存在产业趋同现象,竞争倾向较高,京冀间相似系数较低,产业差异明显,协作倾向性较强,产业转移需要逐渐向城市功能为主以及产业创新、产业升级和产业分工并行发展。未来,京津冀地区产业的协作与转移应积极构建以技术"进链"、企业"进群"、产业"进带"、园区"进圈"为主线,形成"项目带动、企业拉动、集群驱动、产城互动、区域联动"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的出现,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同时,数字经济完善的商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氛围和不断扩张的新型消费市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其强调一种主体文化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包含多种不同类型的产业形态,如广播影视、游戏动漫、文化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环境艺术、服装设计、计算机和软件服务等.借助新型数字技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创意汇聚、产品迭代、技术创新、产业融资等方面都获得了突破和发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依然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如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创意人才匮乏、产业发展资金欠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等.针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不足,由李冬妍著的《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公共政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0年版)一书,从公共政策视角提出了大量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本文在评述该著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实现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北京旅游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北京旅游的先导作用,实现北京旅游产业及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是北京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立足北京及区域旅游的快速发展及面临的问题,明确定位,着力创新,积极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北京旅游的协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和“互联网+教育”发展浪潮为京津冀职业教育师资共享平台的建立提供了可能.基于分享经济视角建立京津冀职业教育师资共享平台是实现师资共享的关键要素之一.京津冀职业教育师资共享平台的设计要立足于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总平台框架下建立,全面统筹区域内职教师资,建立完善京津冀职业教育教师电子档案库,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优化平台结构等.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具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优化海西城市结构、创新海西城市经济发展模式、打造海西城市品牌等,从而提升海西城市竞争力。但海西城市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也遇到诸如政策支撑不够系统有力,发展环境不尽人意;产业园区建设低端化倾向明显,完整产业链以及产业集群效应尚未形成;高端人才严重短缺;区域合作层次较低,未能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等问题。据此,可通过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和层次的提升,形成集群化发展效应;加快创意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推进海峡两岸的合作与联动等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以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成本构成为基础,分析阐述了由于跨区域协同治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有关三地信息共享、利益补偿、监督管理等相关制度、机制不健全,加大了京津冀协同治理的交易成本,使协同治理的效率降低。为此,应加快完善京津冀协同治理的制度与机制创新,重点加强京津冀区域内生态补偿和排污权交易等经济激励机制建设,以实现京津冀协同治理的长效目标。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优化土地等要素配置的策略,这为通过创新土地供给制度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契机。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资源环境承载力低、要素呈现"单向虹吸式"聚集流动和"竞争力陷阱"问题。论文通过对13个城市的第二三次产业GDP、建成区土地面积等要素的数据极值化表明,京津冀土地要素跨区域流动既是土地供给侧改革的路径,也是京津冀成长为世界都市圈的必然要求。京津冀跨区域建设用地配置路径和策略,不仅有利于京津冀整体经济效率提升,而且更有利于盘活产业用地和非首都产业转移与承接,还有利于京津冀生态体系治理。  相似文献   

14.
四川凉山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金银  刘宇翔 《全国商情》2009,(3):15-16,12
四川凉山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积淀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灿烂的民族文化.彝族民俗文化、摩梭风情文化、航天水电科技文化、长征红色文化等将成为凉山旅游的灵魂和精华.充分利用地域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开发文化创意产业,把文化创意与旅游结合起来.以创意设计、艺术包装、广告传媒使凉山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本和经济优势,打造凉山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凉山旅游形象,促进凉山旅游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湘西凤凰古城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商业开发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模式是决定产业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作为落后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其商业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和商业模式的概念出发,首先分析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的特性,然后以湘西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典型代表凤凰为例,分析其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的构成体系特征,最后总结相关的发展经验,以期能为对我国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和加快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双重背景下,国内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2008—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该结论具有稳健性。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更大的城市经济规模和更高程度的国有化程度会阻碍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地,京津冀在实施协同发展政策、通过产业转移和分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中,会在短期内加剧市场分割。因此,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建设,加快产业分工和转移;加快区域内市场一体化建设,释放市场需求潜力。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是我国第三大都市圈,日益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但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中,金融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制约了经济协同发展。因此,京津冀应综合利用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三种金融创新模式,提高金融创新质量和速度,促进区域金融融合和协同发展,最终实现金融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目标。  相似文献   

18.
高等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武陵山片区的旅游业、特色农业、加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民族文化产业都是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重要产业,各个产业的发展都急需具有高水平英语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等英语教育应与区域产业结构有效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文章提出通过促进高等英语教育模式转变,以政府为主导,实现区域资源合作与共享,以高校为主导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以区域产业发展推动高等英语教育改革等途径来实现高等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更好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创新资源分布具有"中心—外围"的特征,尽管京津冀三地空间上紧邻,但中心地的创新资源却未有效辐射周边,而呈现孔雀向南飞的"异地转化效应"。同时,缺乏先行先试政策与国家特殊体制支持,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政策洼地"劣势明显,降低河北吸收创新外溢的效率,并影响制造产业向高端价值链攀升。因此,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示范区,是基于创新资源空间分布、产业梯度性与地区比较优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将知识外溢、技术创新与区域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京津冀区域整体功能定位的试验与探索。文章分析京津冀协同创新的现状与面临不足,提出协同创新示范区应在功能定位、创新体系、空间组织、新经济形态四个方面进行前瞻性构建,在政策上建议提升城市服务能级、加强创新联盟、创新体制机制等举措,以保障京津冀协同创新示范区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0.
正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导,也是区域经济的主要构成要素,对提高区域经济效益、区域竞争能力,改善产业布局具有很强的影响作用。2015年7月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明确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京津冀未来发展中,必须综合考虑区域物流的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