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西方银行业的发展模式主要遵循了两大主流传统:一种是以美国、英国、日本为代表的分业经营的模式,并且经历了融合、分离过程之后,现又走向融合的趋势。另一种是以德国、奥地利、瑞士为代表的始终融合的内部综合型全能模式,即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金融业务,包括各种期限的存贷款以及全面的证券和保险业务。具体来说,以美英为代表的银行业经营模式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西方金融业3种混业经营模式异同的基础上,探讨了西方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提出了我国银行业实施混业经营必须要以健全的法律体系为前提,以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为保证,同时进一步探讨了我国银行业实施混业经营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3.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是银行经营的两种模式.银行业从产生至今,经历了商业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分离、融合、再分离和再融合的四个阶段.当今各国,根据各国金融发展实情和国际国内宏观金融环境,不同的选择了分业经营或混业经营的模式.本文将结合我国国情和两大经营模式的利弊,分析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实行分业经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国际上银行业的经营范围曾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德国为代表的综合性银行模式。另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分业经营模式。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金融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之下,各种金融机构之间业务相互交叉与渗透不断加剧,银行业又由过去的分业经营逐渐向全能银行演变。1999年11月,美国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除了《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关于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限制,它标志历时66年由美国首先建造的金融”防火墙”被拆除了,同时意味着全球主要西方国家已全部进入了银行全能化经营时代。  相似文献   

5.
从国际变迁谈我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杰 《经济师》2001,(1):114-115
在国际金融领域,主要采用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两种模式,其涵盖了包括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信托业在内的整个金融市场。过去,混业经营主要以德国为代表,分业经营主要以美、日为代表,而在金融一体化、全球化、自由化的浪潮冲击下,美、日等国从80年代开始,已逐步取消对混业经营的限制,趋向于混业经营模式,使混业经营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我国加入WTO日益临近,国内金融业也应尽早审视目前的分业经营模式,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加快金融改革步伐,以实现与国际金融接轨。本文主要就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分离与融合,探讨国内金融混业经营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西方金融业出现了金融创新与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各国银行业纷纷由分业经营体制向混业经营体制转化,金融领域出现了证券化、自由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眼下这场走向纵深的金融危机让我们重新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进行思考.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我国银行业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指出未来我国银行业仍将呈现混业经营的局面,而合理的模式倾向于金融控股公司.  相似文献   

7.
美国和德国金融制度变迁分析及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金融业的发展历程中主要有两种经营模式:一种是以德国为代表的综合银行模式——两业始终融合在一起;一种是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混业-分业-混业经营模式。本文以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分业和混业经营制度为主线来阐述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制度变迁历程。分业或混业经营制度是一种具体的金融制度,如同其他制度一样,随着经济、政治、社会、技术、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变化对制度主体的影响,分业或混业金融制度也会沿着“制度均衡一制度非均衡一制度均衡一……”这一路径变迁。下面将具体对美国和德国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制度变迁及银行、混业经营发展历程进行探讨,并对这一制度变迁进行新制度经学学思考。  相似文献   

8.
郭璐 《经济前沿》2007,(4):51-53
本文在分析西方银行业3种混业经营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西方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提出了我国银行业实施混业经营必须在综合考虑现行的金融、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制度的宏观背景前提下,重点考虑产权、市场、法制与监管4大因素。  相似文献   

9.
世界金融业大体上经历了融合、分立、再融合的发展历程,是银行业从最初的简单混合经营到高级的行业细分经营的螺旋上升过程.这个过程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颁布《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为标志,达到高潮.国际金融业的规模经营、集团化、综合化、多元化趋势是一个世界性的潮流.这个潮流也裹挟着逐渐融入世界金融大环境的中国.中国金融业向全能制经营渐进的过程,也许就是中国金融完全融入国际金融体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一、美国银行业重组的动因及发展趋势 1.银行业重组的兴起和动因。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的银行监管政策限制了银行业务的扩展,不仅影响了银行的经营实力,而且削弱了同国外银行的竞争能力。长期以来西方许多国家银行可以同时经营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而美国的商业银行经历了很长时间才逾越了格拉斯-斯蒂尔格法设置的障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金融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金融模式正在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所以在多元化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势必会给传统的银行业带来影响.因而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首先对常见的几种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影响极其对策.  相似文献   

12.
赵旭  吴冲锋 《经济前沿》2002,(11):43-47
一、我国证券公司4种典型的经营模式考察-基于效率行为因素的判断目前国内外证券公司的经营模式有3种类型,一种是按客户的类型来划分,另一种是按业务类别来划分的,或者二者兼而有之。证券业组织结构的效率与其主体经营模式密切相关。对于我国证券公司经营模式的分析,笔者根据法人治理结构的特点和组织结构框架,在分析券商经营效率的基础上,从4大类来探讨我国证券公司的主要典型经营模式:一是以广发证券、海通证券、大鹏证券为典型代表的创新型券商;二是以申银万国、国泰君安为代表的传统稳健型券商;三是以中信证券、光大证券为代表的金融控股集团型券商;四是以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为代表的合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3.
卓炜 《发展研究》2000,(6):17-18
一、全能银行业已成为当今国际银行业发展的主流 全能银行(Universal Bank)是一种银行类型,它代表了合业经营的制度模式,是指银行不仅经营传统的存贷业务,而且还从事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租赁等全方位的金融业务,有的还能持有非金融企业的股权。全能银行成为各国银行经营体制的主流,主要有如下原因: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模式是现代各国都在探索的一种公司制度,德国为代表的是董事、 监事二元模式,美国为代表的是董事一元模式.现代社会两种模式都进行了彼此吸收融合,本文对现代社会公司治理模式进行一般概述,并从中探索出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银行业的经营模式有分业经营和综合经营两种。分业经营是指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和租赁业各自经营与自身职能相对应的具体业务。综合经营是指银行业可以经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信托、租赁等各种金融业务。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选择综合经营体制。  相似文献   

16.
朱枫 《技术经济》2001,20(11):41-4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国际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革命,改变了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催化着全球银行业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的诞生,使西方商业银行在组织架构、管理体制、经营方式、客户结构、产品组合等方面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极大地推动了传统银行业的发展。这种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孔君英 《经济论坛》2003,(19):71-71
独立董事最早出现在美国。在西方股份公司的治理结构中,其权力机制的制度性安排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美英等国家为代表的一元模式或单层模式,其权力结构是由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由董事会来管理公司、选聘经营管理班子、全权负责公司的各种重大决策并对股东大会负责;另一种是以大陆国家为代表的二元模式或叫双层模式,其权力结构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和监事会都对股东大会负责,由监事会对董事会进行监督,并与董事会共同行使对经营管理层的监督制衡。两种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二元模式的公司内部有一个监督董事会行为的常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海外扩张虽有一定进展,但扩张模式单一,扩张进程缓慢,直接影响了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的进程.因此,通过并购境外银行的方式实现我国银行业的海外扩张,对加速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经营进程、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伍明 《当代经济》2001,(1):24-26
新经济在世纪初向投资者和规划者展开了灿烂的笑脸.不难看出,网络经济的定义和成见已经日益模糊,而未来的互联网模式将会是一种综合型的经济模式.交叉融合成了新经济的动力之源和发展趋势.虽然新经济的模式也在不断的调整变化中,但一种融注意力经济、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的模式显然具有成为未来的主流的各项条件,李泽楷正是三者融合的高手.  相似文献   

20.
白玉  代芳 《当代经济》2001,(2):42-42
投资银行是与商业银行相区别的,以证券承销和经纪为本源业务的金融机构。二者从本质上看同出一源,远古时期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经营者都是专事货币经营业务、偶尔也利用职业之便帮助商人们进行资金融通的金匠。典型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是在“融合—分离—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几乎没有业务界限。在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被迫分离,投资银行以证券承销和经纪为主要业务,商业银行以存贷款为主要业务,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从此出现。 纵观世界各国的具体运作方式,可以将投资银行的发展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分离型模式;另一种是以德国为代表的综合型模式。所谓分离式,就是指将间接从事融资活动的商业银行同直接从事融资活动的证券公司截然分开。分离型模式的最主要缺陷是限制了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从而制约了它们的发展壮大,从某种程度上影响和消弱了本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在综合型模式下,没有银行业务之间界限划分,各种金融机构都可以经营存贷款、证券买卖、租赁、担保等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至于具体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