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如何发展与壮大贫困县的县域经济,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国家贫困县广西隆安县为例,深刻分析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金融机构和经济环境两方面对金融如何支持贫困县县域经济发展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在理论阐述金融发展降低贫困作用路径的基础上,以重庆为例对金融发展降低贫困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利用重庆农商行的数据和案例进行了补充证明.研究显示,重庆金融发展能显著降低贫困.最后,提出了重庆金融发展降低贫困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广西1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检验了广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以金融相关比率度量的金融发展水平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是这种动力是非对称的,在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这种促进作用要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明显,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都受到限制。为此要提高金融运行效率,推动金融创新,支持小微企业和消费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4.
2020年后,破解相对贫困依然离不开金融支持,正确评价金融扶贫效应有助于我国常规性贫困治理和包容性经济发展的实现.本文基于201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金融发展与贫困发生率呈倒"U"型的关系,这意味着金融发展减贫效应的实现需要条件,只有金融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后,才能跨越门槛,实现减缓贫困、降低贫困发生率的目标.这意味着要破解相对贫困,需将减贫资金和内生动力有效结合,金融市场引导资金向贫困人口流动,低收入群体提升金融能力,从而推动我国包容性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深化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就当前最迫切需要研讨的经济金融理论与政策问题,发动群众,集思文益进行探索;同时为促进全区金融系统干部职工关心金融理论研究和实践,活跃学术气氛,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和调研能力,更好地指导金融改革实践。由广西金融学会主办的1993年全区金融系统有奖征文竞赛于日前揭晓。  相似文献   

6.
广西辖域2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三千八百万,居全国省级自治区之最;且集老、少、边、山、穷于一身,教育科学文化不发达,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整个区域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1985年,农业总产值占全区工农业总产值的45%,而占工业总产值60%的轻工业产值中有75%由农业提供原料;全区总人口中有88%在农村;全区的资源优势和开发潜力在农村.总之,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全区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强烈的制约作用.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又反作用于经济.特别在发展商品经济的新历史时期,货币和金融对经济的刺激和制约两方面的作用都将日益明显和重要,整个经济的货币化和信用化是其必然趋势.因此,研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金融战略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本文仅拟就作为金融战略中核心的信贷战略问题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7.
普惠金融对破解贫困居民融资约束、增加资金供给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普惠金融对农村贫困的直接效应与中介效应,然后选取2000—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到以下结论:普惠金融对农村贫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普惠金融能够直接减缓农村贫困;普惠金融对农村贫困减缓存在产业结构变迁的中介效应,且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减缓农村贫困的效应要高于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农村减贫的效应.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要推动聚焦农村相对贫困,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探索产融模式,推动产业结构变迁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量县域金融、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对多维贫困减缓的影响路径.结果显示:县域金融发展对多维贫困减缓的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同时存在,且直接作用强于间接作用;经济增长效应强于收入分配效应;对消费贫困的影响大于医疗贫困与教育贫困.因此,应提高贫困县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县域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创新县域金融服务产品与模式,加速推进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此促进县域金融发展,减缓多维贫困.  相似文献   

9.
郭声琨 《中国金融》2007,(18):10-12
近年来,广西按照中央的决策和部署,进一步加强了地方金融工作,金融业持续快速发展,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逐步完善,驻桂商业金融机构资本实力、资产质量、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全区金融总量实现了翻番,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本文对广西金融业五十年来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回顾,全而总结了广西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同时深入分析了当前广西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广西金融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1997~2012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除了可以通过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渠道对贫困减缓产生间接的作用,其本身可以通过金融服务等渠道产生直接的减贫效应.但由于初始资本和金融成本等的限制,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存在先恶化后改善的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测算我国各地区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并在纳入产业结构升级这一传导机制的基础上,采用空间面板及门槛面板模型分析包容性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包容性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对减缓贫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包容性金融发展、产业结构高度化在促进本地区贫困减缓的基础上,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近地区减贫;进一步研究发现,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包容性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存在着双重门槛的非线性影响,一味追求包容性金融规模扩张反而会削弱对贫困减缓的促进效用.  相似文献   

13.
外汇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是发达金融市场最为活跃的重要市场之一.我国涉外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汇金融产品市场的发展与创新提出了急为迫切的要求.本文在对广西外汇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全面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实例分析的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广西外汇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与广西涉外经济、金融间的关系,探讨了目前制约外汇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强市场基础建设、创新外汇金融衍生产品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广西产业结构和金融结构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对金融在广西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积极作用进行定性分析,并通过构建VAR模型对广西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广西金融发展对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及产业结构升级支持效果较为显著,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对金融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还不显著,经济金融之间的良性互动效应有待加强.文章对金融支持广西产业结构升级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广西金融研究》2011,(12):19-25
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资源等方面的原因,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域往往属于欠发达地区,贫困问题突出,存在金融发展水平滞后,金融服务不足等“金融抑制”现象,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受到限制。本文选取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作为研究样本,探索通过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成立少数民族产业发展和融资担保基金、实行差别化金融信贷政策、扩大金融优惠政策等措施拓宽金融支持人口较少民族区域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百色市432户贫困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微型金融与贫困居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微型金融对百色市贫困居民收入存在直接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微型金融通过社会资本途径对提高贫困居民的收入水平作用明显.因此,应充分发挥微型金融在反贫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西南边陲。全区共有37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809万,占全区总人口的39%。广西集老、少、边、穷、山于一体,全区有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28个,自治区重点扶持的贫困县21个。10多年来,在中央的支持下和兄弟省区的帮助下,经过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广西的贫困人口已由1984年的1500万人减少到1997年底的366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41.8%下降到9.3%。目前,广西的农村贫困人口绝大多数集中在大石山区,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很差,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大中城市以及东部沿海省份保险业蓬勃发展的今日,深入研究西部贫困县域保险发展态势、探索发展道路,对我国保险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深刻意义.本文通过对天峨、凤山、凌云、那坡、乐业、隆林和西林等七个广西贫困县的调研分析,积极探索广西贫困县域人身保险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利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主观贫困减缓的影响.面板Logit模型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减缓居民主观贫困,对农村地区、低物质资本和低人力资本弱势群体的主观贫困的减缓作用更明显,且对中西部地区的减缓作用高于东部地区,体现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包容性、益贫性特点.传导机制探索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居民收入增长进而减缓主观贫困,居民信心在数字普惠金融减缓主观贫困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11月14日至15日,全区农行第五届金融护卫业务技能比赛在南宁举行。区分行领导易映森、许建伟、梁毅、陈了一,调研员许家敏,总行保卫部有关负责人,自治区公安厅治安总队和区银监局的领导出席了开幕式。这次技能比赛是农行广西区分行金融护卫队伍整体素质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全区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