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 申报"两个密集企业"原则上必须是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已认定并通过复核的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而且是国内同行业中技术创新能力强、技术经济指标领先的规模企业。申报要求1.审报企业所从事的必须是国家鼓励发展重点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领域和范围;2.申报企业年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或者年销售收入在6000万元以上且利税率在30%以上;3.主导产品属于《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的产品应占申报企业年度销售收入的70%以上;4.建有专门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5.符合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其它  相似文献   

2.
<正> 2006年度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申报与认定工作已经全面开展,凡在江苏省内登记注册、独立核算的企业法人单位,均可申报。其中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苏州工业园区内的企业按科技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国科发火字(2000)324号]明确的条件和标准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外的企业按科技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国科发火字(1996)018号]明确的条件和标准组织申报。申报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 2007年度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申报与认定工作有关事项:1.申报条件凡在江苏省内登记注册、独立核算的企业法人单位,均可申报。其中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苏州工业园区内的企业按科技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国科发火字(2000)324号]明确的条件和标准组织申报;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江苏科技信息》2006,(2):F0002-F0002,I0001
为引导和鼓励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加强真主创新能力,提升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整体竞争力,江苏省科技评估咨询中心,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协会于2006年1月20日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联合召开了江苏崔百强高新技术企业评选结果新闻发布会,台上总结和展示了全省高新拄术企业取得的主要成果,公布了2005年江苏省西强高新技术企业名单。  相似文献   

5.
<正> 近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根据科技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国科发火字(2000)324号]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国科发火字(1996)018号]的精神要求,颁发了苏科高[2006]194号文件,部署了2006年度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两个密集型企业)的复核工作。本刊将相关事项刊出,希望相关企业作好复核准备工作。需要复核的对象1.所有认定2年以上的江苏省高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与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政策进行了介绍,并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政策进行了分析,然后据此提出徐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体系建设的内容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新技术企业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础,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生力军,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家创新战略目标的提出,赋予了高新技术企业新的历史使命。我国新修订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已于2008年开始实施,新办法以税收优惠作为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措施,对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升级发展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它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等,都是指导全国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基本政策文件和依据。年前,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王秦以及科技厅高新技术发展与产业化处倪菡忆副处长、祝永坚博士、省科技厅办公室朱近忠副主任走进"中国江苏"在线访谈直播室,解读《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等文件政策,并介绍了江苏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科技网络与宣传中心林巧宁同志对访谈相关内容作了整理;本刊对访谈文字实录作了节选,在此刊登,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江苏科技信息》2004,(7):19-19
<正> 江苏省科技厅根据科技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的要求,对复核合格的企业将按照新的编号规则,统一换发"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参加复核对象包括所有2002年度认定的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和2003年度复核时警告整改的企业  相似文献   

9.
2011年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评选结果日前发布,共有598家企业榜上有名。根据相关规定,新评选出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内,如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失效,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自行失效。今年是新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办法》实施的第二年,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今年6月发布的申报2011年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通知,各地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和广大高新技术企业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申报积极踊跃。  相似文献   

10.
《江苏科技信息》2004,(7):20-20
根据《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由江苏省科技厅组织推荐,经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评审,认定2004年度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31家,其中有49家江苏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对江苏省经济发展贡献明显。本文构建了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测度标准和方法,并运用改进型层次分析法(AHP)对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环境能力、自主创新投入能力、自主创新产出能力和潜在自主创新能力各项指标进行了无量纲化和权重测计算,由此对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家和江苏省相继出台了多项关于如何申请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如何申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和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等科技政策法规与重要科技管理文件。2009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又组织编印了《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简明手册》,将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政策分成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科技财政引导政策、科技金融扶持政策、科技人才激励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部分,这是江苏省各地落实科技政策工作的便捷查询工具与指南。为使广大高新技术企业更深入地领会各项政策的精神内容,近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相关处室的领导走进"中国江苏"在线访谈,对有关科技政策作了详细的解读。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科技网络与宣传中心林巧宁同志对访谈相关内容作了整理;本刊对访谈文字实录作了节选,在此刊登,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1月23日,溧阳市成立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以此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该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50家,其中建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家、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家。2013年开发高新技术产品69项、国家重点新产品2个,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0项、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8项。50家高企共拥有专利781件,其中发明专利116件、实用新型专利638件、外观设计专利27件,承担了全市70%的省级研发项目,集中了全市50%的研发人才,成为该市科技研发与创新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4.
为落实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真实把握高新技术及有关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状况,加快提升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做好全市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作,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奠定坚实基础。2006年9月至11月,我处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统计和申报过高新技术项目的共368家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调研的情况能够反映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现实。现就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关对策建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诠释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领域及技术认定细则,解读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价体系的相关框架与内涵,并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价后的政策利好问题,期望能够为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机构提供导引,并供同仁们商榷.  相似文献   

16.
<正>6月19日至22日,来闽参加"第四届科技外交官论坛暨项目推介会"的科技外交官一行,在福建省科技厅副厅长杜民及厅国际合作处等有关负责人陪同下,对福州、莆田、泉州、厦门等地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考察调研。科技外交官一行考察调研了新大陆科技集团、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莆田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南安三晶阳光电力有限公司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福建省分园等企业和高新技术园区。调研期间,科技外交官一行在福州、莆田、泉州、厦门等地市科技局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拓展海外市场等方面的需  相似文献   

17.
实施《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五年来,江苏省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江苏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产出增速明显,产值大幅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明显增强。但是知识产权产品核心竞争力水平仍然较低,企业创利能力薄弱,产品缺乏品牌效应。今后应着力从提升专利质量、提高知识产权产品盈利能力、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培育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2005年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肯定了高新技术企业取得的成绩,同时探讨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状况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2005年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肯定了高新技术企业取得的成绩,同时探讨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 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科教兴市"、"外向带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全市各级政府进一步提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提高"亲商"意识,不断加大招商引智力度,特别是对外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的引进。至2000年末,累计引进外资355.6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203.2亿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分别列第二、第四位。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已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