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羡鸿 《浙江金融》2002,(9):37-37,35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范企业固定资产及存货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2001年11月9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已从2002年1月1日起先在股份有限公司施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先行施行.新准则在新<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对固定资产、存货的会计核算作出更详尽的规定,包括了固定资产与存货的确认、计量、提取减值(跌价)准备与披露等各方面内容,这不但有利于经营者正确执行,也有利于各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了一致.  相似文献   

2.
<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会计期末,需要重新对存货进行计量.但是如何进行计量判断,并不明确而且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为此,2003年3月17日财政部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的通知中进一步明确.那么存货期末计量判断是否有规律可循呢?本文根据企业持有存货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用于生产的存货即生产性存货和用于出售的存货即非生产性存货两种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准则对保险企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企业会计准则,前者适用于所有企业,后者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执行该38项具体准则的保险企业将不再执行旧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相似文献   

4.
王竹泉 《会计研究》2000,(10):36-37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是制订企业会计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将会导致不同的报告利润和存货估价结果,并对企业的税收负担、现金流量产生影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各种存货发出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但具体会计准则<存货>尚未发布.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基于纳税的目的而选择采取后进先出法,本文拟对后进先出法的特点及其应用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改进后进先出法的核算提出建议,以期有助于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后进先出法在实务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对于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所支付的增值税,不得作为进项税额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而是把它作为固定资产价值的组成部分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根据<条例>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借记"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  相似文献   

6.
张冰  熊臻 《涉外税务》2005,(2):74-76
对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及《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财会[2004]3号,以下简称“《解答四》”)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企业应当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相似文献   

7.
对在期末结账前尚未经批准的盘盈或盘亏事项应该如何处理,新<企业会计制度>未作具体说明,本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及<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等具体准则,谈谈新会计制度下的盘盈盘亏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根据谨慎原则的要求,计提8项减值准备.由此产生了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对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应如何抵销的问题.而<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只对内部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抵销方法做出了规定,对其他7种减值准备未做规定,不便于广大实务工作者操作.本文拟就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抵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了贯彻落实《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帮助企业深入理解现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现将《关于执行&lt;企业会计制度&gt;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附件: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财会[2003]10号沪财会[2003]45号转发2003年4月22日《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的通知》(财会[2002]18号)发布实施以后,我们又陆续收到一些来信、来函,询问关于《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执行中的一些问题。现解答如下:一、问:新设立的企业是否可以直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答:除小企业和金融企业以外,自2003年1月1日起,新设立的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并编制财务报告。二、问: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是否应同时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答: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应同时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如果《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或《企业...  相似文献   

10.
一、推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总体趋势及其与追溯调整的关系 1.关于施行<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 (1)自2000年12月底以来,财政部先后印发财会[2000]25号、财会[2001]11号、61、62号等文件,文件规定:①股份有限公司自2001年1月1日起、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自2002年1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相应地,原<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自规定执行新制度之日起废止.②鼓励其他企业先行实施<企业会计制度>,其他企业有意执行新制度,报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即可实施.  相似文献   

11.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应当在期末或每年年终时对已发生的固定资产减值按单项计提减值准备.但是,对于企业集团固定资产内部交易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应如何抵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我国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却未规范.由于企业集团固定资产交易主要涉及企业集团内部企业将自身生产的产品销售给集团内其他企业作为固定资产使用这一类型,因此,本文试运用案例对这种交易的合并报表抵销方法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固定资产年限平均折旧法则要求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间内按使用时间平均计提折旧.因此,这两项规定之间存在一个矛盾点,就是固定资产在计提减值准备后,是仍然使用原来的年折旧率(额)计提折旧,还是重新确定年折旧率(额)计提折旧.本文通过举例进行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3.
<新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颁布实施后固定资产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规定的差异越来越大.这些差异的存在,使得企业发生的与固定资产相关的经济业务的税务调整也越来越多.本文主要从税务和会计两个角度分析固定资产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存货核算的规定有所不同,《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核算方法简单.具体而言:  相似文献   

15.
潘荣良 《涉外税务》2006,215(5):70-72
<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规定,企业购入的土地使用权,或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实际成本,并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待该项土地开发时再将其账面价值转入相关在建工程(房地产开发企业将需开发的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转入存货项目),那么,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就转入房屋及建筑物的成本并成为房产原值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新会计准则于06年2月发布之后,保险企业将不再执行旧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新企业会计准则共计39项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其中有35项与保险业会计核算有关.本文通过新会计准则对保险业影响的概述,对新准则下的会计核算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会计改革也紧随其行,新<会计法>、<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接连发布就是具体体现,标志着会计核算制度逐步走上成熟,也不断掀起会计改革的高潮.特别是<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为规范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也有利于企业良性发展,为企业夯实资产,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激烈竞争环境提供了坚实的会计核算基础.  相似文献   

18.
应收款项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应收款项交换的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制度>只作了原则性规定,没有集中说明,在实务工作中产生了不同的做法.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等相关规定对应收款项交换的会计处理进行一些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加入WTO后,形势要求我国会计理论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与国际准则、制度相衔接.新<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实施后,使存货期末计价、固定资产的折旧考虑、资产确认与计量等方面都与国际会计惯例逐渐接轨,这既充分体现了稳健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同时,由于会计与税法所遵循的原则和规范的对象不同,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第54条规定,对于霉烂变质的存货,应将其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相应的会计处理为,按存货的账面价值,借记"管理费用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按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按存货的账面余额,贷记"库存商品"、"原材料"等科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