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7 毫秒
1.
文章采用溶质及饱和-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并对辽宁省辽河流域不同灌溉模式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和水盐运移状态利用HYDRUS-1D/2D数值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然后将田间试验实测结果与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灌水定额下100cm土体内沟灌溉条件下生育期的土壤养分含量相对于畦灌条件下其平均值明显降低,降低幅度约25. 2%,土壤盐分的积累可通过不同的灌溉模型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对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利用HYDRUS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其模拟结果可为研究区域土壤水盐科学管理和控制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变密度流体垂直异向流动规律,探讨淡水垂向修复地下咸水体方法的可行性与修复效率,以辽宁南部为例,通过建立一维垂向模型对地下咸水体进行试验模拟研究,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对于今后有效开展和预防海水入侵,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天然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潜力巨大,进行相关数值模拟研究对于保证油田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实现天然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快速数值模拟研究工作,以反九点井网为例建立概念模型,运用流管法结合等效连续介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绘制渗流模板,建立适合天然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将流管法应用于实际区块开展数值模拟研究,与常用软件模拟结果对比,发现流管法结合等效连续介质模型适用于天然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数值模拟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土壤水入渗模型不能考虑纵向土壤水分布变化,引入非线性模型对传统模预测模型进行改进,并结合土壤水观测试验对改进前后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可综合考虑纵向土壤水分布变化,相比于改进前,土壤水含水量预测精度得到明显提升,相对误差平均降低%。研究成果对于土壤水入渗量非线性预测方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改进的热惯通量模型,结合MODIS遥感数据,对辽西某干旱半干旱区域进行土壤水时空反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热惯通量模型可解决传统模型无法反演低温期土壤含水量的局限,在土壤水反演精度上明显好于传统模型,相比于传统模型,改进模型模拟值和实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Er从30.9%减少到19.8%,均方根误差RMS值从0.057g/cm3降低到0.033g/cm~3。土壤水反演空间变化呈现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地表是反演受地表温度影响较大,地表温度较高的区域,其土壤水含量相对较大,反之,地表温度较低区域,土壤水含量一般较低。  相似文献   

6.
针对聚合物—交联聚合物驱油机理进行了分析,以数值模拟为手段,运用交联聚合物模拟软件进行模拟研究;以区块综合含水率、累计产油量和单井产油速度三项指标为依据,考查储层垂向非均质、平面非均质、高渗层厚度变化、注聚时机等几种影响因素对聚合物—交联聚合物驱油效果影响,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阐明了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垂向非均质对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最大,高渗层厚变化次之,注聚时机和平面非均质的影响比前两者要小。  相似文献   

7.
为了从细微观尺度上研究碳纳米管-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损伤破坏过程和破坏机理,从碳纳米管-水泥基复合材料中选取尺寸为100μm×100μm的代表单元,建立二维代表单元的细微观层次的数值模型。以势能原理的基面力元法为理论基础,对代表单元进行数值模拟,探究在单轴受压状态下碳纳米管-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化,并绘制破坏裂纹的发展过程图和最大主应力分布变化过程图。结果表明,该代表单元模型能够较真实地模拟复合材料在单轴压缩状态下的损伤破坏过程,通过数值模拟不同含量的复合材料代表单元模型,发现增强体的含量影响着复合材料的强度及韧性,选择合适的含量范围有利于提升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碳纳米管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作用机理,拓展了基面力元法的应用范围,节约了计算资源,其结果丰富了碳纳米管-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可为相关工程应用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引入改进的PSO-RBF模型,并结合辽宁中部土壤水观测试验区的试验数据,对Grenn-Ampt土壤水入渗模型参数进行非线性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PSO-RBF模型对土壤入渗参数非线性预测精度高于传统PSO-RBF模型,各参数预测值和试验观测值误差分别提高17.4%和11.1%;改进的PSO-RBF模型预测的各土壤水入渗参数和土壤物理参数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0.6以上。研究成果对于土壤入渗模型参数非线性预测方法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汽车观察》2012,(1):150-150
车门是汽车车身的重要构件。在车门的设计阶段,使用传统的设计方法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这个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随着有限元方法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有效的模拟仿真分析,对车门的设计及改进提供指导,从而缩短设计周期,节约大量成本。本文以某轿车前车门为例,对车门垂向刚度有限元仿真方法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某煤矿61607主运顺槽在原支护方案下围岩变形较大的问题,对原支护技术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数值模拟验证了支护参数的可行性,现场工业性试验表明:采用优化支护方案后,巷道顶底板累计变形量分别为19.8mm、15.2mm,巷道左、右帮累计变形量分别为10.6mm、9.5mm,巷道围岩变形量均较小,验证了优化支护方案的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不同灌水条件的水田渗透及水稻耗水蒸腾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灌水条件下水田渗透和水稻耗水蒸腾的规律,采用观测试验方法分析不同灌水条件对水田渗透和水稻耗水蒸腾量的影响。研究成果对于分析不同灌水条件下,水田渗透和水稻耗水蒸腾规律研究,提供试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2.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存在隐含或张开的天然裂缝,在水力压裂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压力行为,是导致压裂施工难度大的主要原因。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有效地沟通储层的天然裂缝、控制无效压裂裂缝是保证油井高产稳产的关键。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可以通过段塞粒径、段塞注入时机、段塞液量、铺砂浓度设计达到控制多条裂缝的目的。通过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结合历史施工情况,对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压裂裂缝控制工艺进行优化,取得了良好的矿场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Petrel软件中建立对应的流动单元模型,依照"相控建模"的思想,以流动单元为控制体约束属性参数模型的生成,在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对流动单元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流动单元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水电站机电设备的隔振措施进行分析,对其静态承载力的密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静态承载力密度优化后,机电设备经过隔振,其水平、垂向的振动分别减少77. 5%和81. 2%,振动后其机电台面振幅的最大值为8. 35um/s,在振动允许的规范值内。当自振频率集中在3. 5~4. 0Hz时,其能力集中频段的振动降幅明显,且受干扰的频率越高,隔振效果越佳。  相似文献   

15.
利用FLUENT软件中的凝固/熔化模型,对采用双层壁圆筒内填充相变材料(PCM)蓄热的太阳能热发电高温相变蓄热单元的蓄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在保证蓄热量的前提下,得到了在第3类边界条件下不同管径蓄热单元内相变材料熔化过程中温度和液相率曲线及液相率的分布云图,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掌握了太阳能热发电高温相变蓄热单元相变过程的规律,为太阳能热发电高温相变蓄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本篇文章中将会基于启动压力与应力敏感性对低渗透油气藏数值展开模拟研究,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的精细化数值计算,基于双尺度理论建立了混凝土双尺度数值模型.该理论以有限元方法为载体,通过正交试验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力学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双尺度理论在混凝土数值模拟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运用该方法的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差值在4.22%之内;2)...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双参数冻融模型,建立适合北方区域土壤水特点的土壤水多元回归方程,实现旱区土壤水的动态预测。结果表明:通过对比实测数据,模型土壤水量预测误差低于20%。研究成果可为北方地区干旱期增墒退墒预报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水土流失试验小区水土流失调查数据,运用MULSE模型模拟该试验小区水土流失情况。研究结果表明:MULSE模型可综合考虑水文气象因子以及流域下垫面情况,对区域水土流失的模拟具有较好的精度,模拟的年尺度和月尺度水土流失量和实测水土流失之间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5%,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751 2和0.614 2,符合水土流失模拟规范;模拟的月尺度水土流失量和实测月水土流失变化过程吻合度较高。研究成果对于区域水土流失模拟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结合改进积分型Richards方程对辽宁西部某区域的地下水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结合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结果动态分析不同开采方案下的地下潜水位的变幅,并评估潜水位动态变化对区域地下水盐碱化的环境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积分型Richards方程可实现非均质土壤下地下水的动态数值模拟,相比于传统算法,其计算质量和时间都更为精确;开采方案1下其潜水地下水水位变幅在1.2~1.5m之间,方案2下其潜水为变幅在2.5~4.8m,方案2其对区域盐碱化的环境影响程度更高,较易发生盐碱化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