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研究河岸植被类型对坡面水土保持作用效果的影响,文章通过野外径流放水冲刷模拟试验方法,开展植被对坡面流水特性的耦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河岸带边坡流型为层流,雷诺数与放水流量及时间成正比,植被覆盖显著提高坡面径流雷诺数与弗雷德数,坡面植被可有效降低径流流速,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研究结果可为水土保持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不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能,采用振动台试验并结合离散元数值模拟对典型反倾层状岩质边坡进行了分析,对地震作用下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的动力响应特性和变形破坏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边坡的顶部和坡面首先出现变形,边坡开始出现层间错动导致最终彻底破坏;2)地震波频率对边坡的变形破坏有着显著影响,不同频率正弦波作用于边坡时,边坡上各个地方的加速度响应状况各不相同;3)在频率较小的正弦波作用下边坡的顶部及坡面浅表部松动变形,在频率较大的正弦波作用下边坡内部出现横向拉张裂缝,拉张裂缝会导致边坡的崩塌溃坏;4)在数值模拟分析边坡的加速度响应情况时,从边坡底部到顶部,随着高程的不断增加,其加速度放大系数增长幅度逐渐增加;5)地震波不仅影响边坡上监测点位加速度响应的大小,同时还对不同高程下其加速度响应变化情况产生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了边坡加速度响应数值模拟分析与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的一致性,所得结论对工程施工参数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全风化混合花岗岩的冲刷破坏演化规律,设计了坡面降雨冲刷试验。借助高密度电法和面波测试方法,选取云南临沧南部山区混合花岗岩边坡进行现场冲刷试验,并构建了全风化混合花岗岩边坡入渗侵蚀量化评估方法,对全风化混合花岗岩边坡降雨冲刷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边坡受雨水冲刷的影响深度分为3层,即0~0.5 m表层、0.5~1.6 m中层和1.6 m以下深层;2)侵蚀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①雨水溅蚀、入渗阶段,雨水溅蚀,坡面岩土体结构发生初始破坏,平均电阻率升高,剪切波速降低;②下层潜蚀入渗饱和阶段,雨水入渗饱和,岩土体结构进一步破坏呈松散砂状,坡面径流量较小,表层岩土体保持较好的完整性;③细沟贯通冲蚀破坏阶段,表土层平均电阻率迅速升高,剪切波速大幅度降低,坡面径流量增加,细沟贯通延伸至坡脚并出现大规模片蚀。以剪切波速变化率和电阻率变化率为基础建立的全风化混合花岗岩边坡入渗侵蚀量化评估方法,可为全风化混合花岗岩工程边坡冲刷治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水库高陡软岩边坡因岩性、构造等因素影响,施工过程中极容易失稳。因此边坡稳定性和加固措施研究对保障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研究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边坡稳定性评估,包括图解法和数值模拟法等。针对不稳定边坡的加固措施,提出设计方案并进行效果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增设排水沟,坡面混凝土框格梁+预应力锚索护坡的综合护坡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可为同类型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利工程中的边坡稳定关乎工程的顺利建设和安全运行,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文章以某水库库区的碎石土边坡为例,通过模型试验的方法对碎石土塌岸边坡库水位变化工况下的岸坡内部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两个主要水文参数的响应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论对岸坡稳定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析影响城市道路路基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提出路基边坡稳定的主要防护措施为坡面防护和坡体防护,并应当注意对边坡进行全面长期的监测。以鼎山西二路道路工程为例,介绍工程的概况、技术标准和该工程的边坡防护设计,以加强城市道路路基边坡防护的稳定性,促进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6年1月27日,贵州省威宁县猴场镇幺岩脚发生崩塌灾害,上午10点开始有石块坠落,持续到下午5点左右,崩塌体规模0.5×10^4m^2左右(残留2个危岩体),幺岩脚边坡岩层近水平,上部为灰岩,下部为泥页岩。因此,本区可以作为分析这类近水平上硬下软边坡失稳破坏机制的理论研究基地,通过分析该区域的变形破坏特征,对这类边坡的研究和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连金普新区滨海公路与大前线公路交汇处东北侧人工岩质边坡,因岩石表面风化严重、基岩裸露、岩体完整性差、坡面稳定性不佳,存在发生滚石、溃坡等地质灾害的隐患。在坡顶作业平台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先采用浅孔松动控制爆破降坡,为后续深孔松动控制爆破和大型机械施工创造足够的施工平台条件。为尽量减小对滨海公路的影响,通过分段装药、优化...  相似文献   

9.
为增强边坡在恶劣条件下的稳定性,针对降雨及渗流条件下的层状砂质板岩边坡进行研究,采用边坡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了边坡的变形破坏形态和位移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边坡的变形破坏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主要从坡体中部开始,形成一个D字状的位移曲线,随着降雨时间的增加,最终坡体完全被破坏;当降雨强度分别为600 mm/d和800 mm/d时,边坡中部出现塌落,其降雨时间分别为16 800 s和13 300 s,说明了强降雨对边坡失稳有被更大的加速作用;通过对边坡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模拟试验的结果对比表明,层状砂质板岩边坡破坏形态和位移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验证了模型试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为降雨及渗流条件下层状砂质板岩边坡变形破坏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和数值模拟参考,可为类似砂质板岩边坡渗流问题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控制震后山体滑坡、崩塌现象的蔓延,保证高速公路建设及运营安全,以震后宜毕高速公路K3段为研究对象,开展震后应急勘察工作,采取注浆、排水和反压等手段对边坡滑坡进行位移和沉降监测。利用Geostudio中的Slope/W模块分析加固后的滑坡稳定性,计算边坡的屈服加速度,提出根据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固的治理方案。结果表明,滑坡在地下水和地震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土体薄层状结构及岩层顺倾均加剧了滑坡形成,尽管地震作用对边坡整体稳定性有较大影响,但实施的应急处置措施遏制了滑坡的进一步变形,经过计算,边坡加固处理后屈服加速度为0.07g,安全系数为1.3,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可见,边坡滑坡体位移在震后初期得到了有效控制,治理措施有效提高了该边坡的稳定性。处置方案对类似高速公路的建设与维护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山区陡坡山洪沟具有坡面冲刷严重、主槽摇摆不定、流速大、河床堆积物搬运明显等特点,文章从工程实际出发,提出"拦渣、束边、固床、降速"的治理原则,有效解决了山区陡坡山洪沟治理难题,经试运行证明,治理原则是合理的,工程措施是有效的.在布置工程措施时结合考虑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发展,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预制混凝土桩在丘岗硬塑膨胀土地区如何安全有效实施的问题,通过工程特点分析、现场试桩及质量检测、数值仿真计算等手段,论证了内、外双排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RC管桩)加挂板连续墙边坡支护方案的合理性,提出了较为经济合理的膨胀土边坡治理措施。研究成果保证了引江济淮小合分线工程桩号16+295—桩号19+855段输水渠道的顺利实施,对于膨胀土地区河湖治理、河道工程中的边坡防护设计,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白音华三号露天煤矿的地质特征、水文条件进行分析总结。根据分析制定非工作帮的边坡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雪 《河北工业科技》2021,38(6):522-527
为了明确底部开挖对公路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梅州至平远高速公路工程为背景,采用多步开挖的方法结合全尺寸边坡模型进行试验。在坡体中布置6个监测点记录坡向及垂直位移,随后将两方向位移作为分量进行组合位移计算分析,并结合试验结果进行归纳。研究结果表明:1)边坡上部区域整体稳定,内部应力变化慢,滑坡往往由内部蠕变造成,因此上部区域合位移偏角值较为稳定,而下部区域因易受开挖影响,位移角波动显著;2)通过对边坡下部区域计算,其滑动面倾角理论值为30°~60°,试验中观测到了一致的情况,而受土体堆积作用,后期土体断面几乎与坡面平行。研究得到了滑坡发生前合位移的偏转角及滑坡断面方向变化规律,相关结果可作为预测边坡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对评估公路边坡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植物的存在可以有效地防止坡面水土流失、浅层滑坡,在大坝护坡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以某水库大坝背水坡为例,研究了胡枝子护坡坝坡稳定性及综合效益,结果显示胡枝子坡面可以有效抑制雨水的冲刷作用,有利于大坝背水坡在降雨条件下的安全稳定,同时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库岸挖方边坡的坡形设计和稳定性分析一直是岩土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结合库岸高边坡工程的具体实例,对坡形设计原则、计算参数、边界条件和安全系数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边坡特点,进行了破坏模式分析和稳定性计算,为边坡工程的支护设计、施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勃 《河北工业科技》2021,38(2):142-147
为了准确分析高速公路边坡性状,确保路基的稳定性,结合高速公路边坡环境特征,以边坡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LSTM)方法建立了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以影响边坡稳定性的边坡质量系数、边坡结构系数、坡高系数、坡角系数、工程因素等因素为评估依据,采用降噪补缺、数据变换等方法处理LSTM前端数据,利用L...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北地区黄土分布广,但黄土遇水力学性质易变差,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大挑战.文章基于室内模型试验,深入分析了强降雨条件下黄土边坡的流失情况,并提出利用化学改良技术治理边坡的手段.研究发现,强降雨下边坡黄土流失问题严重,化学试剂掺量为15%时,黄土边坡的稳定性最好.研究成果为我国黄土边坡治理提供了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19.
采用包括相关分析、线性回归以及灰色系统分析等在内的分析方法对选取的7个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的典型径流小区土壤水分以及地表径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对不同水土保护措施下的坡面水分、地表径流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土壤中水分的运动规律和贮存规律,以便进一步研究我国东北黑土区坡面理水调洪型的水土流失治理。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渗流水文过程对非饱和土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建立了能够模拟地下水流和分析边坡稳定性的耦合模型。基于3种表述边坡水文过程的HSB模型开展建模对比分析,揭示边坡内非饱和渗流对水文过程的影响机制;通过耦合水文模型与边坡稳定极限平衡模型,比较了浅层边坡在不同水力渗流条件下,因邻近水位升降所造成稳定性系数变化的差异,探讨非饱和侧向渗流过程对浅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土体非饱和区的储水、释水能力和渗透能力影响着非饱和区域流的渗流流速大小;在浅层边坡中,非饱和侧向渗流作用可以促进水体在边坡内部的迁移而引起边坡内部水位的快速抬高,致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并导致边坡失稳时间提前。研究结果可以为临近地域水位变动区边坡工程实施提供相关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