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在会计核算处理上持谨慎小心的态度。稳健性原则的本质是资本保持及以此为核心对企业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加以维护。  相似文献   

2.
试论稳健性原则雷强稳健性原则在我国又称谨慎性原则,是指在处理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态度。即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都应予以记录和反映,设有把握的收入不能确认和入帐。这是西方会计学中最古老的会计信条之一,并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约束力量,其他原则与...  相似文献   

3.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核算处理上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风险和损失,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者保持警惕,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作为一项会计原则,稳健性原则由于其在实务操作中存在着主观随意性,因而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4.
一、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1.谨慎性原则概述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或审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中一项历史悠久而影响深远的一种计量原则。1993年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引入了谨慎性原则,在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这一原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谨慎性原则的宗旨就是对会计期间内可能发生的各项耗费和损失应该列入本期的会计期间的成本或费用中,对于本期可能发生的各种收益则不列入本期的收益中。  相似文献   

5.
财务分析中的稳健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核算处理上持谨慎小心的态度,充分估计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者保持  相似文献   

6.
会计的谨慎性原则是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以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或称保守主义。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设置秘密准备,  相似文献   

7.
《会计法》中的谨慎性原则也称稳健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核算处理上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者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者保持警惕,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为此,改革后的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都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但在理论研究和会计实践中如何正确理解和遵循谨慎性原则,是仍需给予重视并认真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就此谈几点认识及看法。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及采用的依据谨慎性原则也称“稳健性原则”或“保守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作出合理的预计”。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少预计收入和净收益,多预计损失和费用,其目的在于…  相似文献   

9.
陈立新 《绿色财会》2007,(10):21-22
《会计法》中的谨慎性原则也称稳健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核算处理上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者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者保持警惕,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核算处理上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风险和损失,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者保持警惕,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作为一项会计原则,稳健性原则由于其在实务操作中存在着主观随意性,因而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审慎列为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之一。但又指出,审慎的运用并不允许诸如设立秘密准备金,过份提取准备,故意压低资产或故意抬高负债或费用,…  相似文献   

11.
稳健性原则又称为审慎性原则或谨慎性原则,其解决的是会计对一些经济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等诸方面存在不确定性时如何进行选择的问题,即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诸方面,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不得少计负债或费用,也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应用稳健性原则不仅会使会计信息建立在考虑企业各种风险的基础上,避免夸大利润和权益、掩盖不利因素,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而且也可以抵消管理者由于对企业各种风险考虑不足而盲目乐观的负面影响,有利于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根据稳健性原则规定而形成的会计处理具体规定和方法已在目前我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关系进行探讨,同时考察会计谨慎性原则在其间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会计谨慎性原则在内部控制质量促进企业社会责任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以上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相较...  相似文献   

13.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审慎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在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来进行会计处理。其经济学含义是,只有在资本得到维护或成本得到弥补以后,才能确认收益,本质是资本的保持或维持。目前,由于各种原因,谨慎性原则在我国金融企业中的应用并不理想,这有金  相似文献   

14.
稳健性原则(或称谨慎性原则)最初产生于会计受托责任盛行的19世纪,当时由于会计人员存在着强烈的灾难意识,所以当涉及到对不确定性事项的估计时,往往存在着低估资产和收益,并高估费用(损失)和负债的倾向。尽管这一倾向逐渐形成一种惯例,一直延续到现在运用于财务会计模式下对资产的计价和收益的确定,但长期以来,会计理论界对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地位及作用存在不同的看法,支持、反对观点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15.
论小企业会计中稳健性原则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耿文秀 《绿色财会》2006,(10):52-53
稳健性原则又称为审慎性原则或谨慎性原则.其解决的是会计对一些经济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等诸方面存在不确定性时如何进行选择的问题,即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诸方面,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不得少计负债或费用,也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应用稳健性原则不仅会使会计信息建立在考虑企业各种风险的基础上,避免夸大利润和权益、掩盖不利因素.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而且也可以抵消管理者由于对企业各种风险考虑不足而盲目乐观的负面影响,有利于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6.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配比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这两项原则都是为提高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支经营情况而规定的。但在会计核算中,二存在许多相悖的地方,需要正确选择和决策。  相似文献   

17.
稳健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因其没有确切的涵义而未被列入一般原则,但在具体经济业务处理中,仍采用了一些能体现稳健性原则的方法。过去,会计学界曾把稳健性原则当作资本主义的会计原则进行批判,但它在会计实务中的作用是不容抹煞的。稳健性原则是会计理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改革中,需要对其认真地、深入地进行研究。本文拟从理论上对有关稳健性原则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些探讨,望同仁不吝指教。一、稳健性原则的内涵和外延概念是反映事物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要  相似文献   

18.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化的全球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公允价值为代表计量模式的顺周期性缺陷,因此,对公允价值会计的变革与修订迫在眉睫。并认为采用现值计量更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整体资产价值,符合会计计量的稳健性、谨慎性原则,企业现时的资产、负债的价值并不决定所有者权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稳健性”原则是西方会计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是否适用?会计学界有不同看法。本文对此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稳健性会计原则产生的客观基础 稳健性原则要求会计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如果允许采用几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稳健性原则存在的前提是会计中的不确定性,并论述了稳健性原则在我国现代会计中的具体运用。通过该原则在我国企业中调研分析,阐述了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利与弊。最后得出了适度稳健、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