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企业的契约关系与激励机制 由科斯(Coase)开创的企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所有者、经营者、职工、供应商、客户等利益相关者一组契约的集合.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他们之间的契约总是不完备的.这是因为:第一、人的有限理性.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对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无法完全预知的,不可能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未来事件都写入契约条款当中,更不可能制定好处理未来事件的所有具体条款.  相似文献   

2.
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内部审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内部审计存在的社会根源和必然性 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实质上是一系列契约关系的集团,即财务资本所有与人力资本所有缔结的契约。委托代理关系中,人力资本所有往往居于代理方角色(即经营),而财务资本所有则居于委托方角色(即所有)。企业财务资本所有总是期望财富的最大化:经营则在实现委托人利益的目标下追求物质报酬和非物质待遇.他们期望以  相似文献   

3.
一、会计信息生成与质量保障的基础 :契约力量从广义上来说 ,企业是由一系列契约组成的 ,包括资本的提供者 (股东和债权人等 )和资本的经营者 (企业经理人员 )、企业与供贷方、企业与顾客、企业与员工的契约关系。委托代理理论涉及的主要内容是企业的资源提供者和资源使用者之间的契约关系。因此 ,我们只讨论两个主要契约关系 ,即雇佣契约和债务契约。委托代理理论认为 ,当经理人员不是企业所有者时 ,经理人员工作越努力 ,付出的代价就多 ,企业的收益就越大 ;但由于剩余索取权由企业所有者所控制 ,经理人员努力工作的成本由自己承担 ,而努力…  相似文献   

4.
张学诚  罗曰镁 《现代企业》2005,(3):11-11,10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股东(或其代理者一董事)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营者可能做违背所有者利益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委托-代理问题”。我国国有企业的特殊现状决定了其委托代理关系更为复杂,问题更为严重。因此,笔者试图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寻求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管萍  陈鹰 《四川会计》2001,(12):7-8
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委托受托关系(即所有者、投资者、委托方和经营者、管理者、代理方之间的关系),直接导致了信息不对称现象(InformationAsymmetry)的产生。信息的不对称是指:在信息市场上,买卖双方各自所掌握的信息有差异,通常供给方有较完全的信息,需求方有不完全的信息。当委托方委托代理人管理企业时,事实上,真正了解企业状况和控制信息输出的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在这种情况下,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代理方)希望通过输出对自己有利的信息(甚至包括虚假的信息)使自己获利;而较少信息的一方(投资方)则须…  相似文献   

6.
论委托代理关系下的会计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权分离之后,经营者出于解脱受托经济责任及经营上的考虑,与会计签 订契约,从而产生了经营者与会计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契约中,经营者赋予会计核算与控制的权利,同时规定了会计需要履行的责任,即:报告责任和监督责任,新修订的《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责任主体,从而确立了与经营者会计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相符的风险承胆机制,经营者为避免承担因会计自身作假引起的连带责任,有必要对会计进行约束,那私,如何建立一个较完善的会计约束体系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公司治理的契约性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基本的制度安排。现代公司区别于古典企业的根本点在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从而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用以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公司治理产生的根本动因是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其制度功能旨在解决由于两权分离所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契约关系。企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不是物质资产的简单聚合,而是由股东、债权人、企业职工、供应商、顾客、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多边契约的集合体,是一个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契约,是一系列不完备契约的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8.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亿红 《企业经济》2003,(6):99-100
一、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必要性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使现代企业形成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格局,即企业所有者委托经营者管理企业,企业所有者拥有企业的最终控制权和剩余索要权,而经营者拥有企业经营管理权,所有者(委托人)与经营者(代理人)之间的关系也因此通过契约形成委托代理关系。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由于各自的价值取向,在企业中的地位等不同,各自的奋斗目标也不同,所有者希望企业保值增值,从而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而经营者希望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作为经济人的经营者可能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采取“逆向…  相似文献   

9.
<正>在现代企业中,股东及董事会是所有者,拥有财产的所有权与支配权,有权把企业委托给其他人经营管理,是委托人;包括总经理在内的经营者和职工接受董事会委托,代行经营管理权力或从事具体工作,是代理人,他们之间构成了资产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关系是现代企业中最基本、最朴素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委托代理制下,公司治理旨在有效处理和解决企业所有者、经营者与债权人等利益关系人之间的关系,确保实现企业所有者价值最大化、经营者利益最大化、债权人收益最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托一代理关系在我们的社会中普遍存在。例如,律师作为当事人(委托人)的代理人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医生作为医院的代理人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而公司管理作为公司所有的代理人为委托人提供经营管理决策服务。无论是何种形式的代理关系,本质上都是一种契约关系。例如,西方研究代理人问题的名学詹森和梅克林(1976)就将“代理关系定义为一种契约关系,  相似文献   

11.
委托代理理论阐明了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而财务负责人在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中介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两个层次之间,其委托代理关系相当微妙。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股东(或其代理者—董事)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营者可能做违背所有者利益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委托—代理问题”。我国国有企业的特殊现状决定了其委托代理关系更为复杂,问题更为严重。因此,笔者试图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寻求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案。一、我国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的主要表现1、企业所有者的“团体”化是造成国有企业低效率的根源。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全体人民,所有者是一个“团体”,而“团体”是无法直接监督和激励其代理人的,通常是选一个代表(国有企业的主管部门)来行使委…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委托代理关系的基础,所有者委托经营者管理公司财产,经营者向所有者承担和履行经济责任,作为受托人的公司高管直接制定与实施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14.
林先云 《现代企业》2008,(11):58-59
一、盈余管理的涵义及其与会计准则的关系 盈余管理产生于现代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企业的所有者)和代理人(企业的管理当局)的利益不一致,再加上信息的不对称及委托代理契约的不完全,使代理人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有动机也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5.
一、负债契约的产权特征 根据詹森和麦克林的观点,现代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经营者与股东因效用函数不完全一致而产生利益冲突,由此带来一定的代理成本。为解决经营者的代理问题,就必须设立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规范经营者行为,负债契约就是抑制经营者的道德风险行为进而降低股权代理成本的有效方式之一。威廉姆森指出:“与其把债权和股权看做融资手段还不如视为不同的治理结构。”可见,负债与公司治理间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评价体系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上市公司财务评价的理论依据 1.上市公司财务评价体系是保证委托代理关系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最早提出委托代理概念的Ross强调委托代理关系是一种代理行为,后来的Jensen等人则强调委托代理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他们认为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通过契约严格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责任,但这种契约是一种不完备的契约,这就隐含着代理风险:代理人可能会偏离委托人的目标要求,从而产生代理人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一、经理人行为一般描述在现代股份制公司中,存在着众多所有者(股东),通过选举将所有权委托给董事会行使用权,形成所有权代理。董事会通过契约将经营权交由经理人员,形成经营权代理。现代企业理论认为,股东(或其代理者——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在一定条件下,经理层可能做出违背所有者利益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委托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运用股票期权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票期权的委托代理理论由于现代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作为一组契约关系载体的企业,是代理人受委托人之托来代表它们履行某些事务。由于这种契约关系下的双方当事人都是效用最大化者,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代理人不会总以委托人的最大利益而行动。为使其利益偏差有限,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委托人通过对代理人进行适当的激励,以及通过承担用来约束代理人越轨活动的监督费用来达到目的。激励机制的作用就在于控制代理风险,降低代理成本。一种最优的激励机制应该使代理成本最小化。由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和稀缺性,从而使他们至…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在现实经济中,股东与经营者的关系就是一种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企业的所有者即股东是委托人,经营管理者(经理)是代理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现有应急物资储备文献的整理发现,现有的政企联合储备模型多聚焦于政府与代储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而忽视了代储企业之间的合作对于政企联合储备应急物资的重要影响。针对此,在政企委托代理关系的基础上,为企业设计了储备成本分担契约(CS)和含收益分成的双边成本分担契约(RS&BS),构建了一个由政府与两个异质型代储企业的三方博弈模型,使用Stackelberg博弈推导了政企的最优决策。并结合数值仿真分别考察了两种不同契约下采购价格等参数对均衡策略以及联储库存等关键决策的影响,为政府和代储企业提出相关管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CS契约与RS&BS契约各有其优势和最佳适用场景,政府和代储企业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自身策略,以实现自身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