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公在人们心目中是铁面无私的清官形象。最近看了几出包公戏,果然不假。戏台上的包公,表情严肃,从无媚态,可谓“铁面”。他办案子不讲情面,不畏权势,可谓“无畏”。诚然,我们不得而知当初现实生活中的包公到底什么样,我想他大概不会是一律板着脸,只是后人们为了突出他不畏权势,不讲情面,才把他塑造成这个样子。舞台上饰包公的演员就要摆出一副正统的官架子,好象不如此就会失去官威似的。不料,这种定式竞沿袭了上千年。细一琢磨,包公之所以能成为千百年来人们颂扬的铁面清官形象,源于他有一个很高尚的品质,那就是“无私”。…  相似文献   

2.
龚文颖 《农家之友》2014,(12):35-36
<正>陈宏谋是清朝广西籍官员中,官位最高,任官时间最长,任官历经省份最多的一位清官、名臣。他的名字前,可以冠以诸如教育家、实业家的称号,无论是为官还是治学,都是一代楷模。他用76年的生命书写了功绩种种,留给后人缅怀。刚正不阿,几升几黜陈宏谋,字汝咨,号榕门,原名弘谋,晚年因避乾隆(弘历)讳,改为宏谋。他出生于桂林市临桂县四塘乡横山村一个普通农户家。雍正元年(1723年),陈宏谋考中乡试第一名,接着又考中会试第108名、  相似文献   

3.
他是一头韧性十足的牛,扎根滩涂,一干就是十多年,把中路港乡从贫穷带向富庶。他是有求必应甚至不请自到的"活财神",多少中路港人在他帮助下走上致富路,群众说:"没有丁元太,就没有今日中路港的发达"。他是又"抠"又"拘"的清官,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不沾染半点奢华。他,就是射阳县"十佳公仆"、中路港乡副乡长、优秀共产党员丁元太。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最著名的清官被人称作“青天”,他们是:包拯(公元钙999—1062年)北宋庐州合肥人,以廉洁著称,执法严正,不畏权贵。今安徽省合肥市城东15里处的大兴集,有包拯墓,这里也正是他的出生地。宋代以  相似文献   

5.
海瑞是十六世纪中国杰出的政治、经济改革家,也是历史上以刚直不阿、执法如山著称的清官。从农史角度考察,他又是一位难得的重农思想家。本文即拟对海瑞的重农思想作一番初步探索。海瑞(1513—1587),字汝贤,一字国开,号刚峰,广东琼山(今海南岛海口市)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则明,廉则威。”历代清官拒贿的故事被后人赞颂不已,千古流传。 悬鹅示众 明朝时,周新提任主管司法按察使。一天,有人送给他一只烤鹅,他坚决不受,但是来人已经抢步出了门。于是,他命家入把烤鹅挂在屋于后面。以后凡是送礼者,他就让家人领着去看那只风干了的烤鹅。从此,再没人来自讨没趣了。 立檄拒礼 大臣于战龙晋升为直隶巡抚。大名县  相似文献   

7.
唐代大诗人韦应物是位难得的清官,他曾充满自责地写道:"嗟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兹私自愧,尽口不能忘."一个"愧"字,表明韦应物这位正直有良知的封建官吏对民生艰难的同情,对自己作为地方官不能造福一方而深感愧疚.  相似文献   

8.
正他是厅长,却举报副厅长道德败坏、包养多名二奶、敛财过亿的关键细节,事件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按理说,敢于挥舞正义之剑斩落贪官部下,应该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清官,然而,却有人揭露说,他比被他举报的部下更贪、更好色,其扳倒对方的真实目的,却是为自己敛财、为霸占对方的情妇扫清障碍。到底真实情况如何?2015年8月,纪委公布了案情,这位昔日反腐明星的淫色生涯,展现在公众面前。今年56岁的黄永柱(化名)是江西人,1982年从大学毕业后,进入水电系统工作,并  相似文献   

9.
等待     
人生充满无数等待。站台上翘望,等待急驶而来车辆。淫雨霏霏,等待丽日晴空。稿件发出,等待编辑采用。遭受不白之冤,等待清官甄别。和恋人约会,在兴奋焦灼中等待他(她)飘然而来……  人生有各种等待,有急功近利式“拔苗助长”;有镜花水月式“明知无结果,痴迷死等”;有懒惰而侥幸式“守株待兔”……  我们需要何种等待,乃各人明智抉择。等待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自己付出辛劳的美好期盼,是一种心灵韧性体验。有的人不善等待,心浮气粗,机遇往往失之交臂。我们应学会等待,善于等待,正如江湖垂钓,看准了,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的…  相似文献   

10.
开心辞典     
第一位提出"两袖清风"一词者,是明朝著名的清官于谦。于谦是浙江杭州人,进士出身,曾在明朝五位皇帝时做过文武大官。一生廉洁公正,同情民间疾苦,做了不少好事,晚年死于冤狱,后被平反。他在地方做官时,有一次去京城朝见皇上,手下幕僚劝他买些地方土特产品,如蘑菇、绢帛、线香等,送给京中正在专权的宦官王振,以便仕途畅通。于谦哈哈大笑,遂即提笔赋诗:"绢帛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两袖清风朝天去,面的闾阎话短长。"  相似文献   

11.
北宋时,有个名叫米芾的大书画家,曾在江苏涟水当过知县。他任职期满告老还乡时,再三叮嘱家人:"凡公家之物,不论贵贱,一律留下,不得带走"。行李收拾完毕,米芾逐一检查。最后,他发现自己常用的一支毛笔上沾有许多公家墨汁,便命家人洗净后方离开县衙。如此清官,确实令人折服。联想今天,我党确有不少好干部在离退休或在调任新的工作岗位时,像米芾那样,不沾公家一草一木,做到"人走留名,雁走留声",群众击掌叫好。但也有些干部不大象话,在离任或调任时,"沾风带草":贵的,有悄悄带走公家"大哥大"、抱走公家录像机的;贱的,有顺手牵走公家自行车、搬走公家当时配给的床铺、写字  相似文献   

12.
《农村工作通讯》2007,(7):53-53
“清如秋菊何妨瘦,廉似梅花不畏寒。”这赞美菊与梅的诗句,寄托的是人们对清官的歌颂与期待。千百年来,西门豹、狄仁杰、包拯、海瑞、刘墉等许许多多名字名留青史,因为他们刚正不阿、清正廉洁,因为他们尽瘁为民、尽忠报国。“肺肝冰雪,胸次山河;报国尽忠,临政无阿;杲杲清名,万古不磨”,人们愿意对所有用名字照亮中国历史长空的清者廉者献上这样的礼赞。  相似文献   

13.
贾连生因受贿被捕的消息传出后,一些人的第一反应是非常震惊,"怎么会呢,是不是搞错了?"在他们眼中,贾连生文质彬彬,温文尔雅,一脸书生气;平时不吸烟、不饮酒,甚至连茶都不喝,更不会涉足风月场所,工作兢兢业业,也取得了一定成绩.这样的干部应该是个"好官""清官"才对呀!但铁证如山,贾连生以前给人门的只是其人生的一个侧面和其伪装的假象.  相似文献   

14.
正浮庄坐落在合肥市包公园包河东大岛上。因其远观如一片柳叶浮于水面之上,又因岛上建筑类似古代村庄,故名浮庄。浮庄正门门楼粉墙青瓦,中间镶一匾额,上有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手书"浮庄"二字;迎门是一座铜像,系北宋著名清官包拯第28代嫡孙、世界船王包玉刚的父亲包兆龙先生立像,这是省、市人民政府为纪念包兆龙先生,满足其"叶落归根"的遗愿而在这里建造的。岛内建筑博采苏、扬、  相似文献   

15.
《左传·襄公十五年》里记载了这样一则有警示意义的故事:春秋战国时间,宋国有一个人得到了一块美玉,把它献给负责城建工作的大夫子罕(名乐喜),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认为他嫌玉的质地不好,急忙解释说:“我已请琢玉的工匠鉴定过,他们认定为真正的美玉,是一块稀世之宝,所以才敢进献给你。”子罕说:“我把不贪图别人的财物当做‘宝’,而你把美玉当做‘宝’,如果把美玉给了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宝物,不如让我们各自守住自己的‘宝’吧!”“不贪为宝”的典故,不但使我们看到了一位古时坚持操守、为政以廉的清官形象,也使我们更加明白了“临财莫如廉”的  相似文献   

16.
从华清官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分析当前管理体制的两个缺陷,进而提出构建华清宫管理体制的理论基础、现实出发点、关键环节以及华清宫文物旅游管理体制的组织结构。同时认为垂直分离式的管理体制具有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政企分开、利益共享的特征,能够有效地克服上述两个缺陷,是一种较优的体制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民负担历史·现状·出路(三)《农民负担问题综合研究》课题组张续文摄三、承受能力:取之有度、用之有节3─1农民承受能力的大小与国家之兴衰、生民之休戚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开明君主和清官明吏、对农民承受能力的大小很重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正确对待农民...  相似文献   

18.
会计员之歌     
会计员之歌张鉴潮会计员,铁算盘,研习业务讲规范,日清月结精算帐,表报数据如实填。会计员,大总管,村民利益装心间,红白喜事文明办增收节支严把关。会计员,立场坚,依法办事当清官,贪占歪风吹不倒,损公肥私不成全。会计员,公当先,不计名利甘平凡,公心理财为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曾出现过多个政治清明时期,清官能臣和开明君主是造就古代政治清明的主要政治力量。政治清明不仅是君主和百官群臣的共同期待,也是黎民百姓的期待。在现代政体环境中,政治清明是中国政治开放民主的基点,是社会主义法治的良好状态,是我党长期执政的必然选择。要实现政治清明,离不开对圣贤之德的遵守,离不开公务人员的廉洁奉公,更离不开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20.
填字串影名     
请你在下列空格内,填上一个适当的字,使它组成12部中外影片,并将它们串联成一句话。《□颜》《飞燕□春》《半张□婚照》《大□兵》《神□》《乡□女教师》《□迷心窍》《家□清官》《山村□计》《谍海□中计》《□技英豪》《武林□》(答案在本期内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