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微妙的时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资产价格上涨、热钱流入等,仍然是困扰着宏观决策者的难题.但是,到2008年,由于外部冲击、国内经济形势的演变、或者宏观政策冲击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有可能遇到增长放缓、资产价格下滑、热钱流出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耗,能源价格的快速上涨势必会对经济的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考虑到经济波动源的不唯一性,本文构建一个三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着重研究能源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探讨冲击的传导机制。外生冲击的传导机制由模型的消费跨期替代、劳动力与消费替代、利率政策规则等决定,但各种冲击的具体传导路径存在着差异。模拟结果显示,各种冲击来源中能源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最大;若使用国际能源价格进行冲击实验,则我国的经济波动进一步放大;而利率规则有减弱经济波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和全球经济均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当前中国疫情防控已经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正逐渐复苏,但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可能会陷入大萧条以来的最大幅度衰退。本文分别分析了疫情对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冲击以及前景展望,认为后疫情时代全球将面临中美差距缩小、全球产业链重组、金融风险上升等情形,中国将会出现数字化转型加快、产业链和供应链重构以及资产价格反弹等情形,基于以上判断,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孙工声 《金融研究》2009,(11):60-73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是经济的过度波动。2008年第四季度,在外部冲击与国内经济周期调整和结构调整压力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中国经济出现了深幅调整,经济的过度波动再次激起了人们对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的内外因素的关注与讨论。那么,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究竟是源于内部调整还是外部冲击呢?本文基于内外双重视角;实证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导致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外部冲击对国内宏观经济波动的贡献度相当高,是导致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而国内经济市场化演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并不是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即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主要来自外部冲击而非内部调整。  相似文献   

5.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为应对危机冲击,中国及时、果断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宏观政策的支持下,中国经济平稳应对冲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力地支持了一揽子刺激计划,遏制了通缩与经济下滑相互强化的潜在风险,对促进经济企稳回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很多人对中国的货币扩张表示了担忧。这些观点通常采用货币量、产出数据与美国等西方  相似文献   

6.
彭先发 《银行家》2002,(1):56-58
毫无疑问,作为加速推进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外部力量,加入WTO将对中国金融业这一受政策高度保护、开放程度较低的行业形成冲击.这种冲击是全方位的,涉及到政策、制度、技术、人才和管理模式、业务结构等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7.
构建TVP-SVAR-SV模型,依据WIND数据库2007年7月至2018年12月数据,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纳入多结构冲击体系,考量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有色金属股票收益率的时变影响。结果显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有色金属板块股票收益率的影响具有时变性与阶段性等特征,对不同时间尺度、不同时间点、不同品种的影响效应呈异质性。在四类细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中,金融监管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影响程度最大。鉴此,监管部门应重视市场之间的联动性特征,发挥市场机制应对有色金属金融化不利冲击的作用;应使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标及时监控有色金属价格波动,避免政策过度干预。  相似文献   

8.
2020年的不平凡和艰苦卓绝,史无前例.新冠疫情给中国和世界都带来了巨大冲击,由公共卫生灾难演化而来的经济大幅收缩、社会运行几近停摆.冲击力度有多大,冲击时间有多长,需要哪些政策去应对,未来世界在政治、经济、金融、产业链、贸易等诸多领域会呈现怎样的面貌?这些问题尚没有标准答案,值得经济金融界的每个专业人士密切跟踪、深入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1997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相继席卷泰国、东南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给那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造成极大冲击。中国由于政局稳定,宏观经济环境趋好,金融运行平稳,没有直接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然而,此次危机带来的剧烈震荡,无疑给正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中国经济敲起  相似文献   

10.
西方经济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既有推进中国政治经济学多元发展积极的一面,又有排斥阻碍发展的消极影响。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去意识形态论、鼓吹自由化和私有化等思想严重冲击了中国政治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干预、福利国家、经济制度等思想对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欧债危机影响中国经济的途径与应对之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孔凡伟 《国际融资》2011,(11):28-31
欧债危机虽然对中国直接冲击不大.但间接影响明显,欧债危机主要通过贸易途径、金融途径、非接触性传导等种途径影响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2.
陆军  陈郑 《金融论坛》2014,(5):13-21
本文运用门限向量自回归(TVAR)模型在宏观层面上对中国存款利率约束与宏观经济波动的非线性关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中国在1996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存款利率有约束状态,而存款利率约束在总体上减少了产出的波动;(2)存款利率有约束时,货币供应量等数量型冲击对产出影响幅度更小、持续时间更短,利率等价格型冲击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周期更长,紧缩性的利率政策对经济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3)存款利率无约束时,数量型冲击总体上持续性更强,价格型冲击则容易引起经济增长短期内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我国与主要贸易投资伙伴国1992-2012年的数据,运用ADF检验、约翰森协整检验等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以FDI和进口为代表的物化技术溢出及以专利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非物化技术溢出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进口渠道技术冲击会加剧我国经济的波动;信息技术、专利和FDI渠道的技术冲击和国内自主创新可以减缓中国经济的波动,且非物化渠道技术冲击比物化渠道技术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我国应注重非物化渠道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孙涛 《银行家》2006,(5):90-94
当前的国际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商品与石油价格的持续上升及其引发通货膨胀的可能性、高于预期的利率上升幅度,企业收益和信贷质量的突然恶化等。短期内,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格局是可以容忍的,可为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创造较好的外部环境,但中长期看,必然要进行调整,对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幅度和速度将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产生严重冲击,冲击程度取决于调整方式,调整方式又主要取决于美、欧、日、中等国的妥协与合作程度。除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之外, 中国还要提高劳动力市场和环保标准,继续积极融入全球化和市场化大势,在全球经济调整过程中动态地解决经济结构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晶 《银行家》2014,(4):34-37
正市场全面唱空2014年中国经济的理由当前,由于国内各种经济数据再度疲软,美国QE(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冲击预期再度提升,新兴市场几乎全面遭遇冲击,逐渐有全面唱空2014年中国经济的声音出现,这是目前海内外同行对中国经济的核心讨论。同时,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中国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  相似文献   

16.
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银行业现状分析 出口泡沫破灭冲击实体经济,银行呆坏账难以避免出口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引擎之一,2001~2007年间,中国GDP中出口份额从20%跃至36%,几乎涨了一倍,美国长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占全球GDP的比重已达18.2%的美国消费增速被突然拉低后,中国的出口主导增长模式也陷入困境.随着美国经济泡沫破灭,消费者去杠杆,中国产品的国际买方市场环境剧变,出口遭受严重下滑.出口泡沫破灭冲击实体经济,传导至企业、大宗商品、就业等微观环节.  相似文献   

17.
世界经济正由流动性过剩迅即陷入严重的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将会受到很大冲击,国际收支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本文就国际收支风险因素、形成机制、监测、预警、防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收支风险,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中国经济正在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便是通货膨胀,这不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很多次通货膨胀,深刻地了解到国际大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农产品价格上涨,使中国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再加上中国经济增长过快,流动性过剩,外汇储备量巨大等,导致了本轮通货膨胀,本文系统描述了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原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以来,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凸显,中国经济面临内、外部的严重冲击,而经常账户是内、外部经济相互影响的一个重要传导媒介。基于经常账户均衡决定理论,采用1982-2010年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格兰杰检验、VAR脉冲响应等方法,研究了投资率、经济增长率和金融体系发展效率对于我国经常账户平衡的冲击。投资和金融发展对经常账户平衡具有影响,经常账户与经济增长没有必然关联,进而提出注重中长期投资规划、加强金融结构调整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逐渐加深,美国实施的货币政策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日益严重的冲击,科学测度外部冲击是正确研判形势并实施合理应对策略的前提。结合中美货币政策周期不同步特征,本文定量刻画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在中美不同利差区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模拟美国加息政策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研究发现: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和加息政策将导致中国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在短期内波动加剧,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不会影响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因此,为应对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中国应坚持稳健适度的货币政策,增强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透明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