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以弗里德曼持久收入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持久收入、暂时收入与消费的关系,以及城乡居民消费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弗里德曼持久收入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持久收入、暂时收入与消费的关系,以及城乡居民消费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变化对消费支出产生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的大小,在全国及不同地区的具体表现各异.为寻求河南省农村居民收入对其消费支出的影响程度,笔者依据1989年~2008年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的基本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法,找出存在于其间的数量关系及基本规律.实证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有较强的消费欲望,但是收入不足制约了其消费水平.笔者据此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消费的影响因素包括收入、价格水平、利率水平及收入分配状况等,其中收入为最重要的因素。消费收入理论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代表性理论包括相对收入假说、绝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随机游走假说、预防性储蓄假说及流动性约束假说等。各消费收入理论提出了相应的消费函数。  相似文献   

5.
不同收入来源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及消费支出均发生显著变化,本文利用1978~2007年农村居民不同收入来源和生活性消费支出数据,研究各收入来源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村居民消费函数在收入来源发生变化时具有明显的两阶段性,变化前后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都有较高的影响力,工资性收入则在变化后降低,而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对消费支出影响则随着其在收入中比例的增加而发生根本转变。要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扩大内需和实现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除需要增加各种来源收入外,还要改变农村居民对工资性收入的预期,使工资性收入增长成为持久性收入。  相似文献   

6.
由于不同地区收入的变化对消费支出的影响而各异,本文为了探究湖南省收入变化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程度,以湖南省为例,依据1991~2010年湖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的基本数据,运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湖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基本规律,并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对农村消费现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分析表明,在影响消费需求的诸因素中,不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大于储蓄的影响;而在收入中,现期收入的影响大于持久收入的影响。现期收入越多,消费越大;储蓄越多,消费越多。为了促进南京市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必须采取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30个县(市)的60个村庄的487家农户2013年的收入及消费情况,以及相关年份的有关事项进行抽样调查后发现,河南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消费结构不科学、不合理,发展和享受型消费严重不足,攀比消费、面子消费和浪费性消费盛行,消费的软环境和硬环境亟需改善.因此,可通过构筑农村居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农民的消费教育引导机制、农村的消费环境和产品保障机制等措施,以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实现科学消费.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本文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以安徽省1984—2006年的统计资料为样本,构建了城乡居民长短期的收入与消费模型,对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徽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消费之间各自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在人均消费的层面上,城镇居民对于消费增长的支持大于农村居民,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卢存焦 《时代经贸》2010,(22):52-52
本文应用了江西省1993年到2009年的江西省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的数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果93年到09年江西省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存在着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了江西省1993年到2009年的江西省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的数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果93年到09年江西省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存在着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12.
辛飞 《经济研究导刊》2015,(6):25-28,36
运用回归分析、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1978—2011年甘肃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与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甘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其信息消费的增长,同时甘肃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该地区信息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扩大甘肃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支出,这对促进农村信息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河北省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状况得到不断改善与提高,但农村消费市场总体发展滞后、消费层次总体偏低,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为理论基础,分析持久性收入及收入来源对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持久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最显著,收入来源中,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广西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为研究对象,应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居民消费和收入的长期静态均衡关系、短期动态非均衡关系.从增加居民收入、降低风险预期和改善消费环境三个方面,提出扩大居民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宿迁市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的特点,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其关联性进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1999—2008年宿迁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短期内宿迁农村居民实际收入与实际消费间相互影响微弱,为此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促进收入与消费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收入的增长趋势与不稳定性对中国农户消费倾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收入的增长趋势和收入的不稳定性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有明显的反方向的影响,即收入增长的速度越快,收入越不稳定,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就越低。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极大地提高。对甘肃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相关模型。再对模型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就甘肃省目情的情况,提出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促进消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消费,被誉为拉动GDP的三驾马车之一,可见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贡献;本文在消费函数理论的基础上,从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两个角度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是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的差异造成了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而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呈上升趋势;二是城乡居民的收入来源结构差异使得农村居民获取同一收入付出的生命成本较城镇居民更高,因此尽管在收入水平差异很大的情况下,城乡居民的消费倾向差距却并不大.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城乡居民的消费特点,修正了生命周期-持久收入的基本假定,建立了基于存货式储蓄的短视消费模型,运用上海市1990-2007年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收入及CPI数据对上海市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做了实证分析,发现城乡居民消费的差异根源于存货式储蓄动机的强弱.在模型推断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给出了消除城乡消费差异的若干政策建议.最后,文章还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宏杰 《生产力研究》2006,(8):81-82,125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出现了较大的差距。文章利用传统的凯恩斯消费理论对城乡居民的消费、收入水平进行了实证,得出了消费与收入之间的非稳定的但颇具实践性的函数关系,并对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