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章按照工业化发展的判定标准,在工农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广东省工业化发展所处的阶段进行判定.表明广东省各地区工业化水平参差不齐,珠三角地区达到了中后期阶段,但东西翼和粤北地区工业化程度偏低一些.地级市及周边达到了中后期阶段,但广大的县域工业化程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广东省应该积极探索工业化后期以工促农的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2.
广东城市化已进入高速增长的中后期阶段,产业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工业化进入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用工的变迁符合城市化、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用工荒成为长期趋势,第一产业用工比例下降,用工结构也在变化,第二产业用工出现结构性矛盾,第三产业用工增长较快,正在成为用工的主体,用工区域集中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合理用工供求,文中提出了一些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到了什么程度?理论上说,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要经过三个阶段,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后期完成后进入下一个社会,叫"后工业化社会".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到了什么程度?理论上说,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要经过三个阶段,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后期完成后进入下一个社会,叫“后工业化社会”。  相似文献   

5.
张德华 《特区经济》2008,(4):115-117
本文应用劳动力空间分布的偏离份额法对长三角的上海、浙江和江苏,以及珠三角的广东从1996年到2004年的工业化进程进行分析和判断。我们发现了上海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后期阶段,浙江和江苏发展迅速,已经步入工业化的中期。而较早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广东在发展中遇到了难题,原因是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举高不下,难以转化到其它产业中去。  相似文献   

6.
陈淮 《西部论丛》2003,(9):8-11
认识西部大开发战略,首先要正确判断西部区域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现阶段的发展特征。 西部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初、 中期向中、后期转变时期 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含义在于推进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西部经济的一切投资价值都和“工业化”这个“纲”密切相连。 按照发展经济学中的划分标准,工业化阶段可以分为人均国民收入280美元—560美元、560美元—1120美元、1120美元—2100美元三个阶段。静态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民生得到不断改善,取得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阶段性成果,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十二五”是内蒙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是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化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8.
新疆和兵团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国际国内最新数据,运用国际通行方法,对中国、新疆和兵团所处发展阶段做了分析。按照世界银行收入分类法,中国、新疆和兵团2009年均处于下中等收入经济体水平,并分别将在2010年、2013年、2011年进入上中等收入经济体行列。按照人类发展指数,中国、新疆和兵团均位于世界中等发展水平前列。按照钱纳里等人工业化进程理论,从人均国民总收入水平看,中国、新疆和兵团均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从产业结构看,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新疆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后期,而兵团尚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从就业结构看,中国刚刚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新疆刚刚步入工业化初期阶段,兵团1990年以后就进入了工业化初期阶段。  相似文献   

9.
梁宏中 《特区经济》2005,(6):330-332
一、广东工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资源的长远需求1.广东工业结构的现状与调整趋势①广东工业结构的现状。2003年广东人均GDP达17213元,超过钱纳里所认为的工业化后期阶段标准,但考虑到占全省面大部分的两翼地区(9152元)和山区(7604元)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洲(39782元)差距很大,所以广东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在此阶段各种重工业行业将快发展,并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1990~2003年间广东轻工业产值增长10倍多(按1990年不变价),而重工业增长了23倍,2003年轻工业占工业总产值46%,重工业占54%,已经改变长期以来轻工业为…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阶段性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的评价与分析有助于认识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为深入研究西部地区经济提供基准性参考。本文基于经典工业化理论选定了地区工业化综合评价体系的构成指标和相应的标志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采用2005年数据测算出各地区工业化水平,并用主成分分析对评价结果予以检验。本文的基本结论是:西部地区是中国工业化进程最慢、工业化水平最低的地区,整体还处于工业化初期,绝大部分省、区、市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虽然西部地区工业化速度迅速提高,进入加速工业化阶段,但西部地区的工业化速度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0-2005年,人均GDP增长取代产业结构调整成为西部地区工业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安徽与江苏工业结构调整升级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2000年以来,两个地区工业结构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与升级,安徽的工业化进程正在从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工业化中后期阶段演进,江苏的工业化进程正在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向工业化后期阶段演变;在这一过程中,内资工业在安徽发挥的作用要高于外资工业,而外资工业在江苏发挥的作用要比内资工业显著。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将安徽省工业化实际情况与周围省份进行比较,分析安徽省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原因,依据经济学理论合理判断安徽省工业化正处于由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加速推进时期,据此提出了一些推进安徽省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香港澳门地区早已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广东,珠三角正处在工业化中后期,受资源、能源和劳动力成本高等制约,产业结构迫切需要转型和优化升级;而粤北山区以及东西两翼仍停留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甚至是初级阶段。基于产业梯度转移原理,在产业链分工合作层面,粤港澳合作模式应当创新:港澳地区主导营销服务型经济;珠三角力求成为研发设计中心;通过产业转移,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定位加工组装环节。  相似文献   

14.
苏北新型工业化进程与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北是江苏省欠发达地区,要想振兴经济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本文首先分析了苏北当前的工业化进程,认为苏北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接着从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几个方面来理解苏北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容,产业结构调整是新型工业道路的重要内容,因此,文章最后对苏北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庆玉 《特区经济》2011,(5):285-286
工业化水平的准确度量对于制定工业化战略至关重要,现有工业化的度量指标在较全面地反映工业化基本特征或可操作性上存在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新的工业化度量指标,利用它对江西省、浙江省、江苏省以及全国整体的工业化水平进行了度量、判断、比较和评价,揭示我国各区域工业化的部分情况,并对落后省份的工业化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芙蓉 《特区经济》2014,(11):133-134
城镇化和工业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实证分析湖南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的互动发展和关联效应,得到了以下结论:湖南城镇化与工业发展的相关性较低,城镇化水平相对落后于工业化发展进程;在湖南省工业化的进程中,就业结构变化对城镇化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强于产出结构的带动和促进作用;第二产业和非农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快速上升对湖南省城镇化的带动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7.
基本现代化视角下的苏南城乡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田桂 《特区经济》2009,240(1):46-4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苏南的"三农"问题开始呈现出新的转型特点,城市与农村距离拉近,但城乡居民在收入及生活水平、社会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仍然存在着非均衡性的特征。因此,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总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于城乡一体的发展要求,探索城乡一体发展的新途径,努力开创城乡共同繁荣的新局面,促进苏南整体优势的不断增强,对于苏南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加快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经济正处在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继续工业化的新时期 ,本文针对江苏省的具体实践 ,分析了江苏省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 ,进而提出用产业经济支撑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几点建议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uses price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12 towns and wage information from 18 towns to develop a real wage index for unskilled urban labourers in Germany during the three‐and‐a‐half centuries preceding the onset of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Combining the new series with information from other parts of Europe establishes two stages of real wage divergence during the seventeenth to nineteenth century. The first occurred in the middle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when real wages in centres of trade and finance located on the rim of the North Sea rose far above the level prevailing in their hinterland. The second stage unfolded from the second quarter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when the real wage in south England, northern and central Italy, and Germany began to diverge; Germany followed a middle path between the other two countries. The second commercial revolution, which improved business techniques and promoted Smithian growth, goes a long way towards accounting for this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