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打工一年,带回一串红豆江南走在海口街头,一脸落寞。前大半年他在广州一家电子厂打工,快到年底时老板卷款逃跪了。失业后他来到海口谋生,可一直捱到春节临近也没找到工作。望着大包小  相似文献   

2.
日行一善     
《财会通讯》2006,(8):I0025-I0025
他父亲是位大庄园主。七岁之前,他过着钟鸣鼎食的生活。上世纪六十年代.他所生活的那个岛国.突然掀起一场革命.他失去了一切。当家人带着他在美国的迈阿密登陆时,全家所有的家当,是他父亲口袋里的一叠已被宣布废止流通的纸币。为了能在异国他乡生存下来.从十五岁起.他就跟随父亲打工。每次出门前,父亲都这样告诫他:只要有人答应教你英语.并给一顿饭吃.你就留在那儿给人家干活。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海边小饭馆里做服务生。由于他勤快、好学,很快得到老板的赏识。为了能让他学好英语,老板甚至把他带到家里.让他和他的孩子们一起玩耍。  相似文献   

3.
异国情谊     
游泳 《上海房地》2009,(12):57-57
我的独生儿子沁沁远步重洋,去美国加州求学。贫寒子弟读点洋书不易,总得挤时间去打工,挣点小钱补贴家用。仗着年轻,英语还行,他很快在一家超市找到了一份差事。虽是个初涉世事的小伙子,但因秉承了勤劳、诚实、善良的家风,工作很卖力,得到老板的青睐,也与其他员工友好共事。  相似文献   

4.
傻人做老板     
行走商界多年,我一直纳闷:为什么傻人都做了老板,许多聪明人却为傻老板打工?这不仅是几个人的难题,恐怕也是所有“诸葛亮”们的难题。翻开《二十四史》,从姜太公一路数下来:商鞅、孙武、苏秦、张良、诸葛亮、刘伯温,一个个聪明人,却没有一个做成老板,按照他们的智商、情商,绝对超过他们的“老板”,为什么他们没有脱胎换骨,从“职业经理人”转成老板呢?在我的身边,就有几个活生生的案例:潘老板,河南人,过去是一个赌徒,为了还债,去一家五金厂当业务员,不到一个月,他发现承包市场更赚钱,就找老板谈,要承包市场,老板看他傻乎乎的,不知天高地厚,…  相似文献   

5.
勇闯柬埔寨,提着脑袋去创业王克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出生于四川成都。高中毕业后,他曾在北京的一个装甲部队服过役。退伍后的王克被安排到成都的一个政府机关工作。不久,他与一名教师结了婚,并在婚后的第二年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这是一个十分令人羡慕的三口之家。渴望冒险的他觉得每天待在按部就班的机关里太没劲了。1994年10月,王克在亲朋好友的责难声中,毅然离开了省直机关,来到成都市的一家私企打工。在那里,由于他的工作相当出色,深得老板的赏识。不久,他就从打工的公司辞职,开了一家建筑装修公司。由于当时的装修业刚刚兴起,利润相当…  相似文献   

6.
法律顾问     
我哥哥应该怎么向老板讨要工钱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一村民来信问:我哥哥在天津的一家饭店打工,老板欠他工资700多块钱。他找老板要,老板不给。有人说可以打官司,但我哥不懂法,得请律师,支付律师费。我哥认为交完律师费后他实际能得到的也就没什么了,甚至还要搭钱,这样的官司就不如不打。我们还担心如果老板有经济实力,一走后门我们就败诉了,这样就更是白扔钱,可是我们又不甘心。  相似文献   

7.
某次饭局期间,席间有一老板称,不愿意招收本地人,也就是广州人到其单位打工。什么原因呢?原来是广州人特别讲究,收入要高,待遇要好,而且8小时一到,马上就下班,稍微让他们坚持一下就有意见。老板认为,他的单位是服务性质的行业,不可能有那么规矩,说8小时就8小时,员工应该有些牺牲精神才对。当时听了也有点同情老板,觉得员工不应  相似文献   

8.
男秘VS女秘     
秘书一段时间几乎被助理取代,由于知识经济发展迅猛,“海归”派新人物已经很少使用秘书,因为他们本身对于高端的信息化工具非常熟悉,诸如打字、传真、复印、收发电子邮件、起草文稿都是自己手到擒来。也有一些老板附庸风雅,聘请一些学历高、气质佳的年轻女性作为秘书充当花瓶,更可悲的是也有一些年轻的女性自己也认为秘书是吃青春饭的,自然短期行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另外,更有一些爆发户老板喜欢傍小蜜,也使秘书一词受到了污染。整个社会环境使秘书一词变得有点灰色另类,但秘书在全世界范围内并没有消失的迹象,她有着自己的职能定位。最近听说某老板要公司人力资源部为其物色一名秘书,老板是个男子汉,但他没有指明是要男秘还是女秘。既然老板没有点名要男秘还是女秘,那就是两者均可。人力资源部展开了讨论,有主张用男秘的,有标榜用女秘的。讨论之后意见一致,适合的才是好的。  相似文献   

9.
案例一: 安徽青年小赵来广州打工,在一家规模不大的制衣厂找到了一份短期工作.雇用小赵的老板与他订立了口头合同:劳动合同期为三个月,如果小赵表现出色,这三个月试用期就作为正式录用的劳动合同期计算工资(每月1300元),在第三个月补发试用期和劳动合同期的差额工资;如果表现一般,三个月就作为试用期,只能每月发给800元.第三个月底,老板告诉小赵,由于他的技术水平很低,工作中又出现了很多差错,所以这三个月全部作为试用期处理,以试用期工资发放.  相似文献   

10.
打工有打工之道,其中选择老板是道中之道。跟错了老板,枉费青春不说,还有可能风险频发,甚至牢狱之灾。  相似文献   

11.
小刘是我的一位朋友.当年,我们一起在外打工,经过几年的奋斗,他从打工仔变成了现在拥有一家广告公司的年轻老总.他的成功是一步步脚踏实地走出来的.苦练基本功那年,我们一起进入一家电脑学校,学习电脑知识.学校在外地,采取的又是相对比较宽松的管理,一切都要靠学生自己自觉.因此,有些年轻人对自己要求不高,学会了玩乐、逃课,个别学...  相似文献   

12.
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18岁少女来到一家个体工厂打工。然而,一场意外事故让她永远失去了一只前臂。悲剧发生后,少女非但没得到应有的赔偿,反而被老板告上法庭。打工女孩并未屈服,而是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用“一只手”将黑心老板扳倒。但是,官司虽然赢了,可应得到的赔偿却一分钱都没有得到,打工女孩的命运仍然让人揪心……  相似文献   

13.
章晟曼 《新前程》2007,(2):47-49
当你的老板动辄就对你发动排山倒海的“海啸”。而风平浪静后却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你该怎么应对他?前世界银行最年轻的常务副行长章晟曼教你:面对“海啸式”老板时,该如何做好二号人物。  相似文献   

14.
《乡镇论坛》2014,(34):42-42
陕西省安康市某村农民来信咨询:我和同村的几个村民去年初出来打工,在一个建筑队工作。工作一年多了.可建筑队的老板说他魄耍程款还没有收到,就拖欠了我们半年的工资。我们去找老板要,他说现在没钱.只能过一段时间再说。我们让他打欠条.他也不写。请问.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相似文献   

15.
打工几年,不知见过多少老板。然而有一位台商老板是我今生也不会忘记的,尽管往事如云如烟,老板在我脸上留下的五个指印似乎依然清晰。老板是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收留我的。当时我在虎门流浪,身无分文,饥饿与困倦的侵袭使我终于晕倒在台商老板开的工艺制品公司的门口。当他得知我没有找到工作,几天没吃饭后,马上就给我买了一个盒子饭,并在公司不缺人的情况下收留了我。就这样,我成了他手下的一名打工仔。  相似文献   

16.
文摘     
有一个中国青年,姓罗,在合资企业里给德国老板打工,因才学出众颇得上司赏识,做到了“总助”,手下管理着几百号同胞,也常以“德国老板的代言人”身份发话。一次,老板视察工厂,他陪同翻译,正撞见一女工因加夜班疲劳过度在打瞌睡。洋老板气恼之下不择言辞,在“你们中国……”之后用上了一些有伤中国人民族感情的词汇,并强硬辞退这名女工,让罗“当场执行”——他用的是德语,只有罗听懂了。一边是德国人严厉的目光,一边是同胞愤怒的目光,罗还是执行了。回到公司,他便递上了自己的辞呈——尽管工人也许不会记恨他,尽管老板依然赏识他,但他不能在听懂了那些词汇之后依然与老板共事。他要告诉那德国人:有一种尊严不容亵渎。  相似文献   

17.
无意间发现贝壳商机2003年7月,出生在安徽省太和县一个农村家庭的刘运强告别妻儿,投奔在海口打工的朋友。由于他只有初中文化,又没有一技之长,再加上年龄有点偏大,好不容易才在一家小饰品店找了一份工作。但由于生意不好,老板准备另谋财路,只是碍于店面租期未到。2003年国庆节,老板夫妇带着刘运强到海边游玩。在海边,刘运强发现有许多奇形怪状的贝壳。出于喜爱,他就随便捡了几个带回去。回到店里,他把贝壳清洗干净放在饰品店的一角。第二天,一个顾客来店里看饰品,对店角摆放的那几只贝壳爱不释手,以每只5元的价格买了8只。顾客走后,刘运强欣…  相似文献   

18.
<正> 高中毕业的王先生再次失业了,他不得不收拾行李,准备返回乡下的老家。失业的原因很简单:这个城市的管理部门要求企业清退非本市户口用工,老板不愿为他这个农民工招麻烦——虽然他干得还不错。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中国的不少城市都有类似的或明或暗的规定,限制企业使用农民工。除了王先生和他的家人,很少有人会考虑王先生的失业意味着什么:预期中的打工收入没有了,想供很有天资的儿子考县里的重点高中的计划很可能要作废,想攒点钱做农产品收购生意的远期计划更得搁下。  相似文献   

19.
我刚到日本时在一家传统的日本小面馆打工。老板大约三十七八岁,文化不高。按约定,我每晚6点至10点上班。第一天上班时,我不管干什么都小心翼翼,生怕出错。一看我还行,老板笑了,还跟我开了句玩笑:“中国人聪明。”他这么一说,我并没高兴,倒是提醒了我,我现在的一举一动在日本人看来都是中国人的表现。 为了好好表现、不给中国人抹黑,我干劲十足。快到8点时,我开始多准备了一些面条,尤其是荞麦面。因为我发现来过的客人多数要荞麦面。我把面煮好,用清水过一遍,  相似文献   

20.
日行一善     
他父亲是位大庄园主,7岁之前,他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上世纪60年代,他所生活的那个岛国突然掀起一场革命,他失去了一切。当家人带着他在美国的迈阿密登陆时.全家所有的家当,是他父亲口袋里的一叠已被宣布废止流通的纸币。为了能在异国他乡生存下来,从15岁起.他就跟随父亲到处打工。每次出门前,父亲都这样告诫他:只要有人答应教你英语,并给你饭吃,你就留在那儿给人家干活。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海边小饭馆里做服务生。他只要求人家管他饭吃就行。由于他勤快、好学.且不要报酬,很快得到老板的赏识。为了能让他学好英语,老板甚至把他带到家里,让他和自己的孩子们一起玩耍。一天,老板告诉他,给饭店供货的食品公司招收营销人员.假若乐意的话.他愿意帮助引荐。于是,1975年,20岁出头的他获得了第二份工作,加入家乐氏公司做推销员兼货车司机,推销冻麦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