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8 毫秒
1.
发厕所财     
厕所,曾被美国人戏称为“实现现代化”的最后一块地方,一场风靡全美的“厕所革命”改变了人们对厕所的认识,居然也给一位有识之士提供了一个发财的机会。一天,一个叫艾佛兹的美国青年在一家餐厅的洗手间突然发觉,这里洁白的墙壁上没有任何张贴,心想,这是多么大的浪费呀!要是在这里张贴广告,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他认为,人们在洗手间里往往是心情最轻松的时候,如果在这个地方作广告,大家更乐于驻足细看。按照这一想法,艾佛益创办了美国第一家厕所广告公司,在休斯顿租用酒吧、餐馆的卫生间,在墙是挂起了一块块广告牌,每块牌…  相似文献   

2.
郭伟 《新前程》2007,(9):84-85
“我的衣服基本都在超市里面购买。”朱敏习惯性晃着腿笑着说。“我看不得浪费。”不光是他自己。连太太、儿子都和他一个“毛病”。别为假象迷惑,面前这个回国后想买5万元车的人,实际上把自己在美国的大部分财富带回了中国,在专业方面他甚至有些铺张,只要打动他,从他手上拿到上千万美元不在话下。甚至,朱敏一直不愿把自己称为VC,而是天使。  相似文献   

3.
邓晓燕 《新前程》2006,(11):1-1
前不久,一个做人力资源的朋友向我抱怨,那些直线经理们总是提些让她无法完成的要求。“一个经理,让我招一个会讲广东话的日本人,而且还要懂IT(朋友所说的IT,是某项新的IT技术)。时间是一个星期内。你说,我可能找到吗?”  相似文献   

4.
即雨帮你     
我能否要求邻居拆除厕所编辑同志:我家邻居高某在自己的院子里盖了一间小厕所,紧靠我家堂屋东侧。到了夏天,气味难闻,掏粪的时候,更是臭气熏天。我找到高某,要求他把厕所拆除换个地方另盖,他明确予以拒绝,并振振有词地提了两条理由:厕所是在自家院里盖的,与他人无关;农村还讲什么臭不臭,谁家不盖厕所、猪圈。我听了这些,觉得也有些道理。请问,我到底是否有权要求其将厕所拆除?读者朋友:你提的问题,从法律角度讲,是个相邻关系问题。所谓相邻关系,是指相邻的使用人或使用经营人对各自土地或土地上的自然物、建筑物行使所有…  相似文献   

5.
韩岫岚 《财会月刊》2011,(9):I0010-I0010
陈琦,一个网上开店的达人——她的网店有自己特别的地方,显示了她在某方面的精明。 陈琦和大多数店主一样,很普通,家庭经济拮据。为了早点就业读了中专,17岁就开始工作。她没有资金,也没有关系,网上开店选择产品成为她的难题。她凭借的条件,几乎是所有的人都有的,那就是自己的体验。只有经过自己的体验,再经过问围的人的体验,大家都认为是好的产品,她才想尽办法找到生产商,列入自己的销售名单。这样一个简单道理,成为她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来自《扬子晚报》的这则新闻图片上的主角,名字叫陈芳媛,是一个来自安徽的漂亮姑娘。她一生下来,似乎就命运多舛,是养父母抱回来的“弃婴”。然而她也是幸运的,她的养父母对她比亲生女儿还要亲,给她穿好的,用好的,让这个没有亲生父母关爱的小女孩在另一份温暖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今典集团总裁张宝全和王秋杨的爱情在企业界也是一段完美的佳话。张宝全来自农村,却爱上了高干子弟的王秋杨。“我喜欢她的性格,她虽然是高干子弟,但她却没有很多高干子弟身上的毛病。”张宝全评价说,“她自然、简单。结婚前话不多,小鸟依人状。结婚后发现她也未必小鸟依人,很有想法很有个性。”一份爱的证明张宝全毫不避讳当初他们创业时有很强烈的创造财富的欲望。王秋杨的父亲当时是北京军区司令,对他们来说再回部队也很容易。但张宝全不愿意用这种方式,他不希望让人觉得自己是因为看上了她们家的背景,否则自己将一辈子活在这个阴影中。…  相似文献   

8.
有一位新老师被安排在一所偏僻贫民区的小学教书。第一天上课,她发现班上有个女孩长得相当清秀但是身上脏兮兮的,而且有酸馊的味道。她每天耐心地为这个小女孩洗脸,发现脸洗干净后,小女孩显得精神多了。她猜想家长一定是为养家糊口而奔忙劳碌,无暇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她很想帮助这个孩子和她的父母,而又不致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有一天,她买了一条蓝色的裙子送给小女孩,小女孩开心地带着新裙子回了家。她的爸爸看到女儿脏兮兮的,穿上那么干净漂亮的裙子,显得极不协调,就让妻子将女儿彻底清洗了一番,穿上蓝裙子。他突然发现,原来…  相似文献   

9.
尽管在血雨腥风的IT市场上制造了那么多的波涛,但位于风暴中心的台湾显示器制造商美格科技执行副总裁俞翠薇却仍给人以外表柔弱、感情平和的女性印象。她曾经拒绝了100万年薪并有车有房的职位,还曾经一肩挑起被困于四面楚歌中的美格科技,但这些征战江湖的传奇,似乎还抵不上她那三年的家庭主妇的幸福生活。回顾起自己以往的商海生涯,俞翠薇只平静地说了一句话:“我其实是一个挺没有生活目标的人,只希望自己能够负责任地去做人。” 尽管也有挫折,也有磨难,但对于俞翠薇来说,如果她自己认为自己的生活是幸福的,这已经足够了。  相似文献   

10.
四叔没文化     
四叔没文化,属于农村人说的那种“睁眼瞎”。年轻时四叔去市里办过一回没成色的事,现在提起来还脸红。那回四叔要去市里,小队会计说钢笔坏了,托他捎一支钢笔。一下车,四叔自己的事还没办,就直奔百货大楼给会计买笔,要不怎么说四叔是个热心人哩。买好笔,四叔插进上衣兜,然后才去办自己的事。这时四叔忽然小肚子一阵发紧,他已走出百货大楼老远一段路了,却高低找不见厕所。折入一个小巷,忽见一处厕所,四叔急奔过去,却分不清“男女”二字。那年代像四叔这种斗大字不识一筐的“睁眼瞎”比比皆是,有的挣了半辈子工分,连自己的名儿…  相似文献   

11.
2001年是中国的宽带年,市场上、媒体上充斥着一派大跃进的喧嚣,连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了“宽带”这个时髦词汇,当然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搞不清楚这个词究竟和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事实上宽带在那个时候确实和大多数的中国老百姓没有瓜葛。 某著名广告公司为宽带产品做的广告让人印象深刻:巨幅的瀑布,奔驰的大河,“宽”的视觉印象深入人心,颇为令人振奋,然而业外人士振奋之余提起“宽带”还是一脸茫然。  相似文献   

12.
叶春华 《乡镇论坛》2008,(15):10-10
跟着父母回老家,去看望爷爷和奶奶,一路上蝉声喧闹。 老家的大门上刷的枣红漆有点剥落,在门上用粉笔写着歪歪扭扭的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我母亲扛着拐杖下车,因为她在年轻时得了毛病,腿就瘸了。我搀扶着她一进家门,听到急匆匆走在前头的父亲连声高喊:“娘,娘!”一声高过一声。连喊几声不见有动静,就听到父亲叉喊:“爹,爹,家里没有人啊?”  相似文献   

13.
肖鸿扬 《英才》2005,(5):75-75
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在本土,重要的是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14岁的邵梦慈独自飞往伦敦。当时她心里想,“我就这么走了……”小女孩在机场和父母依依惜别时,哭得“乱七八糟的”。在遥远的英国伦敦,她的监护人将在机场等候她的到来。  相似文献   

14.
《创业者(广州)》2006,(22):24-25
企业需要培训吗? 现在这个年代提这个问题,也许很多人会说:“老土。”“培训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这是越来越流行的观念,没有作过培训的企业,在今天已经被认为是落伍了。  相似文献   

15.
35岁以上免谈?这是否是职场上一条不成文的定律,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在IT业界,多数人都认为,35岁对于IT人是个坎儿,过了这个年龄基本技术生涯即告终结。所以,也让IT人着实为35岁后的自己生了不少忧虑:IT人离开IT后能干什么?IT人35岁以后,路越来越窄?  相似文献   

16.
丁涣 《经营者》2011,(15):16-16
几年前,我还完全记不住或者说不了解“英菲尼迪”这四个字,对于奔驰、宝马这些汽车品牌来说,这个音译词太拗口了。这个品牌让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中国人记住是以奇特的方式:长安街撞车案和高晓松酒驾肇事。但从现在的情况看起来,两件事好像对它没有产生什么不良影响,反而让人觉得“这车真结实!”  相似文献   

17.
买回一款新产品后你是怎么保管包装盒的?扔掉还是继续留存?在这个大多数人都在“蜗居”的年代,恐怕没有人会把家里有限的空间堆得没有下脚的地方吧。  相似文献   

18.
时年48岁的黄永明是重庆市忠县善广乡雨台村人,13年前和同村的张正芳结婚。那时张正芳前夫患病去世,她带着儿子嫁到了黄永明家。虽然日子过得非常艰辛,但是一家人相处得非常融洽,特别是小女儿黄晓红出生后,给这个家增添了无限快乐和幸福。时年12岁的黄晓红乖巧又懂事,深受父母的喜爱。2005年8月5日下午,她带着5岁的小侄女汪惠婷去捡绿豆,割牛草。一起去的还有同村10岁的黄英,11岁的陈雪梅,7岁的陈琼,12岁的陈春梅,这6个小女孩捡完绿豆后,就到离村子不远的“母猪林”峡谷对面的山坡上割牛草。下午5时许,暴雨铺天盖地地砸进峡谷里。6个小女孩…  相似文献   

19.
牛津 《企业文化》2008,(5):52-52
有一个残酷的心理学测试:讲师请一个女学生上台,要求她认真思考后,在黑板上写下她认为对自己一生来说最重要的人的名字。这个女生写了一大串。接下来,讲师要求她必须做出选择,从她的生命中舍弃一个人。舍弃谁,就把他的名字划掉。  相似文献   

20.
小幽默(三)     
填表一个女孩去探望她的男朋友。在接待处,她被要求填写一张会客登记表。写着写着,她满脸通红地问接待官员:“‘与被访人的关系’一栏必须填写吗?”官员严肃地回答说:‘提的,表里的每一项都必须认真如实填写。”于是她在那一栏中写上了“一次”两个字。考执照一位女士想领取汽车驾驶执照。在考场上,主考官问她:“夫人,请您回答,马路中间的那条白线表示什么呢?”“先生……那大概是为自行车准备的。”“那像S的指示牌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明这个地段有蛇……”小幽默(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