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国资改革及民企产权变革如火如荼,管理层收购即MBO成为时下非常流行的现象,但MBO并非是使企业改头换面的灵丹妙药,实施了MBO并不等于就保证了企业的长久、持续和健康发展。MBO仅仅是改变了产权关系,发展的关键还在于企业整合,经营者成为所有者之后,实现了长期激励,能否实现资产结构的有效调整及制度和业务的有效整合、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开拓市场、促进销售,改善企业整体绩效,将是摆在每个实施MBO后的企业面前的重大的课题。而整合的核心内容是重塑企业竞争力,规避财务风险、经营风险,释放企业的潜在价值,实现各利益相关者的多赢。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有企业如何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是值得我们大家思考的一个问题。近几年来,经营者持股(MBO)作为国内兴起的一种新的收购形式,不仅在推动企业主权改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对经营者持股及融资方式及其收购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已经成为深化改革的一种新思路,应引起关注。一、经营者持股的意义(一)经营者持股可使企业明晰产权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在法律上是清晰的,但是在经济上却是模糊的。由于产权模糊,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通过经营者持股(MBO)不仅使国有企业的产权得到明晰,还使企业的产权由单一化转变…  相似文献   

3.
在产权归全民和集体所有的情况下推行市场化改革,因为产权关系不清晰,造成企业经营者虽无所有权,但拥有支配权,由于产权属国家和集体所有,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又不承担风险,造成短期行为严重,经营者对企业资产的增值、保值责任不明确,对企业的资产利润水平和收益水平没有统一适用的要求等原因,在行使支配权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出现了职工福利扩大化的现象.大量侵吞国有资产。有些企业的经营者乘机大搞任人唯亲,裙带关系,出现了厂外有厂、帐外有帐、公亏私盈、效益暗流等严重情况.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给国家造成了很大损失,个别人靠吃国家发了大财。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产权改革的历史,改革的重点是围绕产权的归属问题展开的,进而延伸到企业的经营机制和治理结构的改革。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正在尝试经营者持大股(即:管理层收购-MBO),笔者就此问题谈一些粗浅见解。一、与国外MBO相比,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经营者持大股(MBO)存在几点差异1、国外的MBO通常起源于具有明显反收购意义的控制权之争,亦常用于拆分、剥离资产或避免财务危机;而我国的国有企业在改革中采用的经营者持大股是为了产权明晰和所有者明晰的模式,并且视为对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激励机制。2、国外的…  相似文献   

5.
宣锋 《现代企业》2003,(6):10-11
MBO(ManagementBuy -out)称管理层融资收购。英国经济学家麦克·莱特 (MikeWright)于 1980年提出 ,并对该现象进行了比较规范的定义 ,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的行为。通过收购 ,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管理层收购活动完成之后 ,企业的管理层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 ,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我国最早着手从事MBO的是北京四通集团。北京四通集团的MBO方案成功的解决了产权不明确引起的管理乏力等问题。在北京政府的支持下 ,通过资产收购 ,四通产权归属段永基领导的职工持股…  相似文献   

6.
MBO,即ManagementBuyOuts,中文译为“管理层收购”或“经理层融资收购”,通过收购,企业经营者的身份由单一的经营者变为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一的双重身份。MBO是杠杆收购(LBO,即LeveragedBuyOuts)的一种。MBO方式通常有收购资产、收购股票和综合证券收购等三种形式,随着融资手段的多样化,MBO的方式和手段也将丰富起来。国有企业的MBO改革,有利于国有企业建立高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解决企业产权不清、所有者缺位的历史问题。能有效促进国有企业的企业结构调整,国有资产更多地投入国民经济的命脉部门,使整个国有资产升值和提高国有资产的…  相似文献   

7.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激励理论和企业家理论等研究成果,MBO可消除或减少代理成本,有利于激励国企经营者的积极性,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实现企业经营者和国家的双赢局面。但是,在MBO的实际应用中,也出现了蓄意骗取国有资产等严重问题,因此,如何使MBO成为一种有效的国企  相似文献   

8.
陈对 《现代企业》2004,(7):37-37,50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已深入到产权层面,企业产权主体不明等问题已严重阻碍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产权界定不清晰,整个利益关系就会变得模糊,结果导致经营者失去动力,失去经营的积极性。国有企业经营者及产权代表正是缺乏这种来自清晰的产权动力,从而形成国有企业效益低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经理层收购(MBO)对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及企业产权理论的影响进行分析,对财务主体二元论提出异议.并认为该理论是对企业产权理论的机械套用。笔者从“企业内部所有者阶层和经营者阶层的分离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及“企业产权派生了财务控制权”两方面论述了财务主体一元性的本质,指出现阶段学术界提出的这种经营者向所有者回归的学说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自1993年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来,天津东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指出:物流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打破旧的经营方式,明确产权和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把企业的效益,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同经营者紧紧联系在一起.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方厚政 《价值工程》2009,28(3):147-149
年薪制实施确实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但由于我国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经理市场发育滞后、业绩考核体系和配套法规不完备,在企业实施年薪制中,也带来了不少问题,造成了诸多困惑。  相似文献   

12.
高翔 《西部财会》2003,(8):39-40
一些绩效好的企业,经营者的收入没有明显提高;一些绩效差的企业,经营者的收入也没有减少,这类现象严重阻碍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人力资本理论和人力资本产权理论也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作为一种资本,人力资本也应该与物质资本一样分享企业的产权。人力资本产权的界定能够提高经营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合理有效的经营者薪酬制度无疑是实现人力资本产权价值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手段。然而,我国传统的经营者薪酬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从而使其激励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经理层收购(MBO)对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及企业产权理论的影响进行分析,对财务主体二元论提出异议,并认为该理论是对企业产权理论的机械套用。笔者从“企业内部所有者阶层和经营者阶层的分离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及“企业产权派生了财务控制权”两方面论述了财务主体一元性的本质,指出现阶段学术界提出的这种经营者向所有者回归的学说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一、MBO概述 MBO(Management Buy—out)即管理层收购,是指本企业的经营者或者经营者所组成的团队.通过各种方式融资收购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股权.从而达到从所有权上控制企业。实现对企业的完整拥有或者实际上的绝对拥有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的MBO,把国有资产转让给对企业内部十分了解的管理层,国有资产退出,通过股权结构的重新安排,建立清晰可辨的产权关系.此外,MBO在促进企业结构调整,降低代理成本以及改善企业绩效等方面也存在积极作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MBO给我国企业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国宏 《企业活力》2005,(10):18-19
<正>2004年可以说是国企改制跌宕起伏的一年。从年初TCL在深交所挂牌上市、TCL产权改革完成,到年中郎成平质疑TCL产权改革、海尔集团“曲线MBO”拉开“郎顾之争”序幕,乃至年底国资委明确表示大型国企不能搞MBO,中小企业可适当探索,并提出五条禁令,其中各个事件无不是当前国企改制中热点问题——国企产权改革问题的缩影。作为一种企业制度创新,MBO也是有益的尝试之一。但是,其中以国有资产流失为重点的一系列问题也亟待解决,否则,必将影响这一有效工具的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论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欲晓  陈斌 《企业经济》2001,(12):12-1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处在经济转型时期的许多中国企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诸多因素制约其发展,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政企不分,导致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模糊,责权不清;二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企业管理水平欠佳,办事效率低下,使人们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有效地改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降低企业的委托代理成本,激发经营者的工作热情,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便成为企业经营者们反复探讨的焦点问题。我国即将实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可以预见的是:改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将会成为下一步我国企业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正> 搞好国营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关键,在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国营企业经营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产权关系尚未明确(企业资产的权益由谁负责不明确、企业经营者对谁负责不明确及企业经营目标不明确)和政企尚未分离,企业依然是政府行政机构的附属物,没有真正确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地位。  相似文献   

20.
直面中国的MBO热。在中国,MBO(管理层收购)发展时间很短,其中上市公司的MBO历程更是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如果从股权变更的实质来看,最先出现MBO身影的上市公司应该是大众科创(1997年3月)。当时,MBO还是一个令人回避的字眼,因此,大众采用了过渡的手段,借助职工持股会成功实现对企业的控制。2000年4月开始的粤美MBO可以说是我国上市公司正式实现MBO的首例,随后宇通客车、方大(曾名为“深方大”)等公司也进行了MBO,但真正实施的并不多。2002年10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其中对收购方为企业管理层的情况作出了相应规定,被认为是政府对MBO的首肯。MBO的热潮随之到来,比较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包括永鼎光缆、全兴股份、特变电工、鄂尔多斯、胜利股份,等等。与此同时,理论界和媒体也频频研讨,积极参与,MBO的讨论一时成为热门话题。有的媒体甚至大胆预言:“2003年将是中国企业的MBO年”。然而仅仅半年之后,财政部又叫停了MB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