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家乡有句俗话“:热锅灶要烧火,冷锅灶也要塞把火”。那意思是说,不能嫌贫爱富,顾此失彼,要多给穷人“烧火”——关爱和温暖。想起这句俗话,是缘于近日某地开展送温暖活动,那些交通不达的穷地方大家都不愿意去,并以种种借口推辞。而那些富地方大家都抢着去。这种送温暖“嫌贫爱富”的做法让人心寒。再富裕地方也会有相对困难的群体,给那里的贫困户和弱势群体送去过冬的衣被和急需的物资,以解决他们眼下急需,以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当然是应该的。但是,那些贫穷地方的困难群众、弱势群体,更需要有人“送炭”“、烧火”,以解决他们的燃眉…  相似文献   

2.
某单位为迎接上级部门召开企业文化建设现场会,新建荣誉室,扩大活动室,改善小食堂,组织经验材料收集,几路人马忙乱了一个多月最后还是有点美中不足”,不是“五小”建设不一流,就是经验典型没创意。这种违心地把“现场会”办成了“现成会”的做法,有失“现场会”的本意,于推广经验和研究问题无益,反倒容易助长官僚作风和虚假浮夸习气。笔者认为,这种“现场会”不值得开,也不应该开,没有让人领略到“现场”的感觉!开好“现场会”,增添点现场演染,对所谓的现场搞点人、财、物的投资也是无可非议的,一来是现场的需要”,二来是效果的要求,但它也…  相似文献   

3.
如果有人告诉你:“水声可以卖钱。”你大概会说:“那不可能”。然而,美国有位叫费涅克的人就实现了这“不可能”。他用立体声录下许多潺潺的水声,复制后贴上“大自然美妙乐章”的标签高价出售,大赚其钱。其实,整个人类进步史,就是一部从不可能到可能,再从可能到现实的不断创新的历史。6000年前,没有人认为手中的石器会被更为坚利的铁器所取代;1000年前,没有人认为一种粉末(火药)会造就一个新时代;500年前,没有人认为水蒸汽会推动生产力的飞速发展;100年前,没有人认为人类会实现“飞天”的梦想;50年前,没有人认为计算机会极大地拓展大脑的功…  相似文献   

4.
大众视点     
2004年7月22日《北京晚报》———“8.31”土地大限,其实不必恐慌打开房地产网页和报纸,到处充斥着“重新洗牌”、“楼市震荡”、“资金链紧”、“有可能出局”这样让人“心慌”的字眼;采访开发商时,不少人都表示,面对这种现状,无从下手。有“历史遗留问题项目”的,常驻规委也没什么进展;没有“历史遗留问题项目”的,想找地也不敢找;采访购房者,购房者也表现出对楼市未来判断不清的茫然……“8.31大限”前,整个北京楼市在这一政策“猛药”面前,出现了暂时性的非理性恐慌。其实,从心态上讲,这种恐慌大可不必。姑且不提71号令对整体楼市格局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开发区到底该怎么建?该怎么发展?各个开发区都有土地,都有资金,都有人才.再拼这些已经不成为优势的“优势”,显然不是发展的良策。中关村有高科技电子,锦绣大地有物流,武汉光谷有光电子信息科学。不拿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就永远没有竞争的平台和力量。农业开发区更是面临这样的问题。四川省绵阳农科区根据当地的地理和历史优势,创造性地提出了“打造西部种都,发展绵阳农科区”的发展方向。种都之路,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时下,农村村委会换届选举时兴“海选”,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对这种新的选举方法也是褒奖有加。表面上看,这种选举方法确实很民主,村民不必受圈定的候选人的限制,想选谁就选谁,有利于村民选出一个自己满意的村委会。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让人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其一,帮派势力、家族势力成了民主的代言人,一些没文化,没能力的人堂而皇之地成了村里的当家人。其二,帮派之间、家族之间为了争取在选举中的优势,拉拢贿赂,四处许愿,一旦上台,兑现诺言,有些事情必然要“以权谋私”,在村民中造成不良影响。更有甚者…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村,依法行政,是政府对“村官”的一项基本要求。要当一名合格的“村官”,不知法、不懂法,不依法办事显然不行。然而,时下一些新上任的“村官”缺乏的又正是这一点。换届选举后,尽管这部分新任“村官”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开拓精神,但如果不及时补好法律法规这门必修课,要想当好“村官”还真不容易。以往有的“村官”或说错话、办错事,断案不公,难以服众;或随意变更一些承包合同,侵害农民利益,引起官司;还有的“村官”胆大妄为,贪污受贿,侵占集体财物,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其不知法、不懂法和有法不依所致。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随…  相似文献   

8.
“栽稻不插秧,种田也能懒,照样获高产,轻松悠闲也赚钱。”这是沛县农民对麦套稻“懒田”技术的形象描述,也是农民从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一种喜悦心情的真实表露。如今,这一新的种田技术、高效模式在沛县得到普及推广。由去年的50亩一跃发展到今年的3000多亩,每亩为农民增收130多元。  相似文献   

9.
苹果是易烂的鲜果,保存期较短。因此苹果要及早吃、及早卖,这是人们都易懂的道理。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不要等苹果烂了再卖”的比喻流传很广,对产权制度改革的影响不小。 “不要等苹果烂了再卖”的比喻,用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妥当不妥当,会产生什么影响? 首先,把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比喻为易烂的苹果不妥当。农村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是我国  相似文献   

10.
去年,我省农民收入由于受部分农产品市场价格回升等因素的影响,农民收入近几年来也首次出现恢复性的增长,怎样巩固这种良好的增收态势,摆脱不确定因素对农民增收的影响?进一步发展加工、服务等农村二、三产业,开辟更多的增收渠道,并使之拓宽、拓深已成为问题的关键,只有不断提高农民增收这个“木桶”四壁最低的部分,才能让农民收入这桶水的容量更大,因此,需要找出缺口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民以食为天 ,食以粮为主。在传统的食物结构中 ,粮食是人们的主食 ,这是它的本义。可是 ,当你联系当前粮食工作的时候 ,“粮食”二字的含义就大大超出了它的本义 ,其时事特色竟然越来越突出。这“粮”字 ,望文生义 ,由义符“米”和音符“良”字组成 ,左形右声 ,含义就是优质大米 ;这“食”字 ,会义字 ,由“人”和“良”组成 ,含义就是好人。简而言之 ,“粮食”二字 ,不就隐含了“好人”、“好米”的意思 ?   联系到粮食部门的工作实际 ,还真是这么回事。言其“粮”为好米 ,名实相符。从总体上讲 ,粮食部门、粮食购销企业参与结构调整 ,从…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工作中常常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做做样子给人看,一种是做好样子带领人干“。做做样子”在一定范围还成“了流行词”:工作做得不错,自谦说“我那是做做样子而已”;批评人“你怎么连做做样子都不会”!其实“,做做样子”是个中性词。样子者,形式、方法、手段之谓也。作为一种工作方法,样子是一种形式和手段,不能缺少。诸如,布置动员,必要的口号、标语、会议、造声势和宣传等,这是做样子;搞试验,样板之类也是做样子。但“是做样子”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做好样子”。“做做样子”给人看,是形式上的表达“;做好样子”让人看,却…  相似文献   

13.
近闻,某镇远离县城,交通闭塞,工作条件十分艰苦,一年到头也难有上级领导和检查组“光临指导”,然而这个单位的工作却屡有建树,每年年终考核评比各项成绩均名列前茅,成为远近闻名的“老先进”。在介绍成功经验时,该镇领导说:“兄弟单位的工作目标是经得起检查,我们的工作目标是经得起不检查”。好一个“经得起不检查”!细细品味“,经得起不检查”的言下之意,就是平时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上级交给的工作任务,做到有没有检查一个样,如果检查,则一是一,二是二,平时怎么做,检查还是怎么做,不应付,不粉饰,表里相符,始终如一,这也是做好工作的基本…  相似文献   

14.
现在有这样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但凡社会上出现一些好人做了好事,就会跟着有一帮人出来指责这是作秀。“省长喝第一口水”被说成是什么“高官作秀”“;贫困大学生带着妹妹上大学”被说成“大学生作秀”;年底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开展访贫问苦,慰问困难群众的“送温暖活动”,本来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的光荣传统,也被说成“领导集体作秀”;甚至连外国的“市领导步行去曼哈顿上班、纽约地铁罢工”,也被说成是“资产阶级政客就爱作秀”。总之一句话,只要是做了好事,就被说成了是在作秀,有的甚至扬言“雪中送炭,门都没有!锦…  相似文献   

15.
作一个比喻,本刊一个栏目板块好象一“桌”“菜”。“宏现经济”这“桌”的“菜谱”有“宏观形势”,“经济透视”、“产业经济”、“长江论坛”、“区县经济”、“比较借鉴”等诸多栏目,特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观点和资料的新、实。从2000年第1期开始,“宏观经济”这“桌”“菜”由一人专“炒”,期望能形成一些风格。望诸位“食客”能多多帮助,在“品尝”后能给予一些批评与建议,同时也望大家能多提供一些质量高、字数短的“原材料”,以使“菜”能更好,更丰富。  相似文献   

16.
读了《农村财务会计》2002年第1期上钟声写的《农民不赞成砸“泥饭碗”》一文后,心中有些不同感触,我认为是“农民不愿捧‘泥饭碗’”,这样表述或许更准确。不可否认,农民曾经是“祖祖辈辈靠种田吃饭的”,承包田的减少可直接导致农民减收。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形正在发生变化。从农民中分离出来的剩余劳力进入二、三产业的人数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已完全“改行”,彻底打破了祖辈种田的传统。所以,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也应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其一。其二,当前农民手里的承包田确实由于各种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从贵阳到沿河,汽车要在九曲一百弯的公路上盘旋一天,踏上沿河的土地,就要不停地上山下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确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少边穷国家级贫困县。这里,246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8988座大山;仅有的6%平地因地处河谷,“三天不晴天就涝”;全县55万人口中有16万人没有解决人畜饮水,全县429个村中204个村没有通公路,30个村没有通电,117个村没有进行农网改造……“干死青蛙饿死鬼”道其民生艰难,“山高石头多,出门就抓坡”状其环境恶劣。难怪贵州省省长石秀诗到沿河调研时感叹:“沿河这个地方有人愿意到这儿来工作就不容易,能够安心干出点成绩就更不容易。”沿河县委书记龙长春就是这“更不容易”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笔者发现一些村组的村务公开栏内赫然写着诸如“凡一次性交清全年上缴的农户奖励10%”之类的条目。这样的“奖励”,不觉使人困惑:村组干部哪来的资金用于奖励?据了解,上级并未有此款项下拨,也不存在从上缴款中提留的问题,那么用于奖励的款项从何而来?笔者的疑虑被某村干部一语道破:“羊毛出在羊背上。” 一些村组干部为了确保上缴任务  相似文献   

19.
报载:有位基层干部开会讲话,总爱站着;找下属谈心,总是先给端上一杯热水;与人谈话,始终全神贯注……他的道理是:“讲理的人,首先要讲礼貌,尊重人。”看起来,这些“细节”很细,但细微之处见精神;这些话也很浅,但浅显的道理并非每个人都能理解。我们经常能看到,有的人在“讲理”时,不大注意“礼节礼貌”,不是善气迎人,而是盛气凌人;不是促膝谈心,而是拉开架势,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面孔;不是耐心地把对方的话听完,而是不时打断对方的话语;对家庭成员,耍家长威风,不平等对待子女,动辄打骂,子女敬而远之,无祥和氛围;不是说文明语,而是出口…  相似文献   

20.
《农民科技培训》2007,(8):18-18
不少人外出务工求职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之前,总要有个试用期,而且往往试用期马上就要结束了.自己也被炒了。试用期所潜伏的众多玄机常常让务工求职者始料未及。具体说来。试用期背后隐藏的“猫腻”一般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