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理利用资源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利用资源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艾云航90年代,我国农业应当在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继续重视产品数量的基础上,转入高产优质并重、提高效益的新阶段。这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变。实现这个转变,是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
谈谈江西省发展特色农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谈江西省发展特色农业问题罗盛槐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加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新形势下,省委、省政府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一个重点提出来。这对于进一步优化我省农业结构,促进"三高"农业发展,加快农村奔小康步伐。...  相似文献   

3.
李燕 《农业经济》1997,(10):17-20
试论加快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李燕党中央关于“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这是一个带有战略性的举措,也是实现今后十五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所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将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  相似文献   

4.
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思考姚志奇刘祥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如何把农业、农民引向市场,实现农户家庭经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转变,使农业获得新的发展动力,这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摆在农业面前的一个新的现实课题。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商...  相似文献   

5.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靠科学技术──75团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之我见邓文华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中的一个。它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分析我国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决策,是生产力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6.
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与农业科技教育秦裕球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具有全局意义的一项根本性转变,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是经济建设的长期战略任务。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且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积极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  相似文献   

7.
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罗坤华李玉乐丁青运农业是农垦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农垦经济的优势产业。如何发挥优势,加快发展?这是农垦经济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一、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是湖北农垦现阶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理想选择湖北农垦实施农业产...  相似文献   

8.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冯及时江泽民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时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作了全面阐述,明确了当前农业工作的任务和重点,指出要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走符合自身实际的路子,实行农业产业化,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这对我们矿产资源匮乏、工...  相似文献   

9.
龙方 《江西农业经济》1996,(3):11-12,41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龙方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增长虽然上了7个台阶,但农业基础仍然十分薄弱,这与农业的长时期的粗放经营即粗放型增长不无关系。目前要切实加强农业基础,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地增长和发展,就必须实现其增长方式的转变,即由粗...  相似文献   

10.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今后1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农业发展将面临着资源紧缺与流失、农产品需求增长与结构变动所带来的更大压力。这既给农业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又为其提供了新的机遇。只有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农...  相似文献   

11.
一、以知识经济推动我国沿海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必要性分析 沿海地区农业正经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产业化是实现这一转变的一条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是在市场发育、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中,以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推进的  相似文献   

12.
“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为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是要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要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分析我国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农业也不例外,也要抓住这两个根本性转变。”这是江泽民总书记于1996年6月4日,在河南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讲话是“加强农业基础,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论断。  相似文献   

13.
论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天津市农村经济与区划研究所李瑾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这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指导方针。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如何贯彻这个指导方针,推进农业经济由粗放...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是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定的保证。我国正在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农业作为基础产业,也必须积极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努力提高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一、农业实行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1、农...  相似文献   

15.
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是今后15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山区、边疆和发展不平衡的农业省。农业总体上还是一种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社会风险都大的弱质产业,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因而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选择,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由于农业产业化能把分散的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所以不仅经济发达地区可以选择,边远民族贫困山区也一样适应。  相似文献   

16.
刘胜喜 《农业经济》1997,(11):19-22
总结经验积极推进鞍山农业产业化刘胜喜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我市“九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主线,对加速实现农业两上根本转变,推动农村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情况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市委、市政府的一个...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较快地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农业发展的中心课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和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在农业发展新阶段,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传统农业体制下积淀的深层次矛盾,在面对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新形势下更加尖税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这是指导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大方针,为我们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农业产业化,是在深化农村改革中探索出来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制度经济学思考徐坡岭农业产业化问题成为今天农村经济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有其必然性。究其缘由,概因为中国农业在经历十多年的改革之后,正面临着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一转变能否顺利实现,实现的途径,现代化农业的组...  相似文献   

20.
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经济增长方式就是指生产要素的分配和使用方式,转变经营增长方式也就是转变生产力要素的配置方式亦即资源配置方式。这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就出现了两个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瓿:一个是经济运行机制意义上的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把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讲生产关系的改革问题;另一个是生产要素组合意义上的资源配置方式,即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是讲生产力的发展问题。经济体制的转机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相互联系、互相依赖和互相促进的。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就难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局长思路是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密切相联系的。另一方面,如果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体制改革也难以推进,改革成果也难以巩固。因此要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深化农村改革,通过改革,解决好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排除增长方式转变中的障碍,建立起有利于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条件和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