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当前我国金融犯罪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大要案多,作案手段智能化,内外勾结作案突出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金融改革的深入,金融犯罪的发展也将出现新的变化如:手段更加专业化,后果严重化,犯罪区域国际化等。为有效预防金融犯罪,必须加强金融监管,建立金融犯罪的预警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完善金融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
金融欺诈犯罪包括金融诈骗罪和虚假陈述型金融欺诈犯罪.从犯罪所侵害法益(1)的属性来看,金融诈骗罪属于财产型犯罪,不应当规定在<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虚假陈述型金融欺诈犯罪属于破坏金融交易秩序的犯罪,不应当规定在第四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中.我国金融刑法应当贯彻法益标准,改造金融欺诈犯罪的立法体系,使各种犯罪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3.
随着银行业务电子化和新业务的推出,金融诈骗犯罪呈现出方式多样化、手段现代化和复合型犯罪普遍化的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经济法律法规和银行内控机制不健全;个别单位领导风险意识淡薄,重经营、轻防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人们心中的滋长;对诈骗打击不力,放纵了诈骗犯罪等等.预防和减少基层银行业金融诈骗就必须增强防范意识,健全内控体系,提高技防水平.  相似文献   

4.
城市金融犯罪的特征:犯罪对象的特定性,犯罪领域的行业性,犯罪手段的智能性,犯罪形式的隐蔽性,犯罪形态的复杂性,犯罪后果的严重性;防范金融犯罪的对策:强化金融内部的安全管理,加强金融监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设,做好相关的刑事司法工作。  相似文献   

5.
论网络金融犯罪的防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在改变传统的金融运行模式的同时,也引发了网络金融犯罪,针对网络金融犯罪主体智能化、方法虚拟化、隐蔽性强、社会危害严重化等特点,在制定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应加强对网络金融犯罪的侦查力量和有效起诉,完善技术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的网络金融监管制度,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网络金融犯罪,以确保我国金融业在网络时代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套路贷”犯罪不仅侵犯被害人的财产权和人身权,还严重扰乱金融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甚至成为其他暴力犯罪的诱因。同时,“套路贷”犯罪呈现多罪名叠加耦合,又兼具民间借贷的迷惑性、犯罪手段的隐蔽性、组织分工的复杂性,给司法实践带来不少难题。文章以台州市为样本,系统分析“套路贷”刑事犯罪的特点、手段以及违法行为的四种表现形式,从主客观两方面查找难点、分析成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犯罪手段的衍变,当前虚开发票犯罪具有鲜明的职业化、团伙化特点,犯罪行为人对资金的存取、转移、交易、清洗等操作开始利用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金融途径来完成.在虚开发票案件侦查过程中,资金查控应用于发现线索、深挖案件、调查取证、追赃挽损等多个环节,改变以往的被动侦查模式,实现案件侦查向着集约化、主动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网络问题引发的犯罪呈上升趋势。具有主体年龄青少年化、集中于侵财类案件,网吧成犯罪频发场所、起因"简单化"、手段"残忍化"等特点。网络诱发犯罪的原因,有自身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应大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强化家庭在网络问题上的职责,从源头上构建绿色健康的信息网络,并加强对网吧的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9.
洗钱,是指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或者其他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典型的洗钱过程常常被分为三个作业阶段:处置,即通过存款、电汇或其他途径把不法钱财放入一个金融机构,这是犯罪者最容易被侦查到的阶段;分层,即通过多层复杂的转账交易将非法所得及其来源分开,分散其不法所得,从而掩饰查账线索和隐藏案犯身份;融合,即"甩干",以一项显然合法的转账交易为掩护,使黑钱与合法资金混同融入到合法的金融和经济体制中.此时,犯罪收益已经披上了合法的外衣,犯罪收益人可以自由地使用犯罪收益了.  相似文献   

10.
金融犯罪是近来年我国经济犯罪中发案率上升较快的一种犯罪 ,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 ,受国内、国际因素的影响 ,此种犯罪还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针对这种情况 ,寻找有效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出现,金融诈骗犯罪的作案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主要新手段有利用假冒网上银行进行诈骗,利用网络金融进行诈骗,利用手机短信进行卡诈骗,利用汽车贷款进行诈骗,利用原始股海外上市进行诈骗等。要防范此类新型诈骗,首先是广大群众应不断学习金融新知识,增强识别诈骗的能力,其次银行应加强对内控机制建设,三是不断加大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2.
金融犯罪,是指符台法定条件的自然凡或单位违反金融法规,以欺诈、伪造或其他方法实施的妨害金融管理活动,破坏金融秩序,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金融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金融的管理活动,金融犯罪的客观行为方式有欺诈行为、伪造、变造行为、以及其他行为。金融犯罪的主体是金融犯罪行为的实施和刑事责任的承担,包括自然人主体和单位主体二种。金融犯罪的罪过形式主要是故意犯罪,而过失也应当作为部分金融犯罪的罪讨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我国金融犯罪国际化趋势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业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中.与此相对应,金融风险加大,金融犯罪激增.金融犯罪的产生发展历程演绎着金融犯罪受金融业发展左右的客观规律.因此,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我国金融犯罪也呈现出国际化趋势.我们应从金融犯罪国际化趋势中寻求控制预防其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银行内控制度缺陷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改革和金融改革的深化,金融犯罪成为金融领域最大的风险之一,研究金融犯罪的成因,可以发现,金融犯罪的实施,主要在于银行内控制度的不健全和银行内控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漏洞所造成的,旨在探讨如何通过银行内控制度的建设和有效实施防范和抑制金融犯罪.  相似文献   

15.
金融犯罪是当前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难题。金融危机更使得许多金融犯罪从隐性转化为显性且浮出水面。纵观我国金融犯罪的案例,可从中发现我国金融犯罪主要源于“权”与“钱”的交易,这又增加了我国预防金融犯罪的难度。故从我国金融犯罪的案例入手,总结出预防金融犯罪的有效方法就更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贺莉 《西部金融》2007,(5):46-47
本文阐述了洗钱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我国洗钱犯罪的独有特征和反洗钱的现状,指出当前反洗钱面临的金融开放和金融创新加快、反洗钱技术难度大、法规不健全等困难,提出了我国新形势下开展反洗钱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对毒品犯罪打击力度的加大,传统的毒品犯罪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手段和方式也已经被侦查机关所熟知和掌握。但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毒品犯罪提供了新的阵地,毒品犯罪在网络背景下也呈现出新的动向,其匿名性、隐蔽性、移动性等特点为打击毒品犯罪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网络背景下有效防范、打击毒品犯罪应从技术、法律、道德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金融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经济犯罪,目前立法、司法部门及刑法学界对有关此类犯罪问题的研究尚不够全面、深入,其中对金融犯罪进行科学、合理分类并揭示其特征是亟需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通过综合研析刑法理论界颇具代表性的客体、行为、混合等诸种分类法之优劣,紧密结合我国现行刑法所作的立法分类,提出以混合分类法为基本思路,依据金融犯罪所侵犯客体的相同性,兼顾犯罪方法的特殊性,作进一步的分类细化,以期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金融犯罪分类设想;同时,充分揭示不同类型金融犯罪构成特征,全面把握金融犯罪此罪彼罪界限所在,从而为金融刑事立法不断完善以及司法部门正确定罪量刑提供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伴随金融体制的改革,我国金融犯罪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金融犯罪的数量与危害性日益突出.为了打击与预防金融犯罪,我国金融刑事立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细致的过程,但仍存在不少缺陷.特别突出的是其立法前瞻性不足,稳定性较差,与其他金融法规协调性不够好,从而影响预防与打击金融犯罪.因此,必须对金融刑法的立法模式进行修正,从而完善我国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20.
李莉 《企业家天地》2009,(6):173-174
近年来,在校就读大学生犯罪现象已呈上升趋势,犯罪手段多样化、智能化,这给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研究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分析犯罪的原因、探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式、预防或降低大学生犯罪率,已成为高校教育管理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