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7年6月,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美国众议院提出并通过了"美国清洁安全能源法"。众议院建议从2020年起,对不执行碳排放限制的国家,贸易出口需征收碳关税。此项议程提出后引起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热烈讨论和争议。发达国家,例如法国、加拿大等均表示大力支持实施碳关税改革,而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则强烈抵制碳关税这一政策的实行。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制造国和出口贸易国。尤其是2015年到现在,我国的工业制成品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约为95%。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耗能高、排放高等特点,如果还是按照我国目前的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欧美发达国家一旦开始征收碳关税,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将是致命的打击。本文以碳关税提出的背景、目的、意义等方面作为研究基础对其本质进行了讨论,并叙述了我国对于未来如果实施碳关税政策,可能受到的影响,最后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戴琦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8):89-90
主要阐述碳关税的概念及实质,对碳关税的合法性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的实质以及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措施。通过理论分析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来阐述复杂的理论,最终提出我国应对碳关税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世界组织、各国政府利用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纷纷大力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被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是良性的增长模式。各国根据自身利益,借助各自国家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开始酝酿以征收"碳关税"的形式来调整污染物排放量,从而缓解全球变暖。本文分析了我国出口贸易的结构特点,研究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总额、高碳产业、制造业和外贸出口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宋丽娟 《致富时代》2011,(12):130-131
在全球环境污染、能源约束等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式下,欧美等发达国家提出的新型绿色贸易壁垒“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很大影响。该文主要介绍了“碳关税”在未来10年将全面实行的现状,以及其严重冲击我国高碳产业,改变出口贸易结构等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世界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一些欧美发达国家以降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为由提出了征收碳关税的议题,并且受到了全球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阐述了碳关税问题的由来。其次通过整合分析我国出口贸易的数据总结出我国出口贸易的特点。最后分析了碳关税对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双重影响并针对政府与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世界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一些欧美发达国家以降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为由提出了征收碳关税的议题,并且受到了全球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阐述了碳关税问题的由来。其次通过整合分析我国出口贸易的数据总结出我国出口贸易的特点。最后分析了碳关税对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双重影响并针对政府与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黄易 《商业科技》2013,(11):40-41
近几十年来,环境保护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时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然而,随着这股浪潮的兴起,一种全新的贸易保护手段也逐渐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这就是近几年来备受关注的“碳关税”。文章认为,碳关税将通过提高出口成本、改变出口结构、恶化出口环境等途径影响我国出口贸易。因此,我国可通过加强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构建合理的碳税制度、降低外贸依存度、积极参与多边谈判等措施降低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田泽  谭云云 《江苏商论》2013,(11):55-59
欧美的拟征碳关税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壁垒,必将会对我国出口贸易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全面分析这些影响。认为必须发展绿色贸易和低碳贸易,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以跨越碳关税的贸易壁垒,促进我国出口贸易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来,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相继提出碳关税这一概念,从而掀起了世界贸易领域的又一轩然大波.本文主要从出口企业的角度出发,探讨碳关税可能对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利弊.并提出了可行的发展对策,以提升我国在未来经济中的外贸水平.  相似文献   

10.
碳关税概念是欧美发达国家以环境保护之名而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强行征收的一种贸易关税,其实质是不折不扣的贸易壁垒。本文对碳关税对于浙江省的出口贸易影响和相应的反制对策研究进行了探讨,旨在积极应对新时期下国际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出口的削弱效应,维护WTO框架下的世界自由贸易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世界上最先提出碳关税的国家,这项税收主要针对重度能耗进口商品征收的一种全新的绿色环保交易壁垒。从本质上看,碳关税是世界经济博弈的产物。美国之所以推行碳关税主要是为了谋取新时代全球经济的主导权。笔者主要分析美国推行碳关税对我国产品经济贸易活动的影响,同时立足国内外两个层面,提出一些应对碳关税的措施,使得碳关税成为促进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助力。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条件下,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开始将碳关税作为新型贸易壁垒的手段,对进口产品中碳含量超过规定标准的产品征收关税,来弥补其产品方面的国际竞争力缺失。辽宁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出口产品众多,其工业生产模式具有高排放、高污染和高耗能的特征。如果西方发达国家实施碳关税政策,将会对辽宁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评估碳关税对辽宁省钢材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碳关税被认为是发达国家针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高耗能产品设置的特别关税。作为新型贸易壁垒,碳关税政策势必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造成冲击,因此充分了解碳关税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产生的影响并制订相应的对策,对我国机电产品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辩证的角度分析了碳关税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产生的影响,并针对负面影响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碳关税是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向发展中国家征收的关税,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制定的贸易壁垒。碳关税严重损害了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减少了产品的出口量,降低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本文将论述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减少碳关税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5.
陈蔚 《价格月刊》2014,(5):70-73
在发展低碳经济不断受到各国推崇的背景下,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美国为保护本国政治经济利益,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而拟开征碳关税。作为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其碳关税政策无疑会对中国的经济贸易发展造成巨大冲击。中国应基于中美贸易平衡与合作,通过实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推动企业转型、扩大国内需求等措施来应对美国碳关税政策。  相似文献   

16.
李令昆 《致富时代》2011,(5):177-178
在全球气候危机大背景下,世界着力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各国拟实行的碳税政策,在引发贸易争论的同时,也给国内出口企业敲响了警钟。该文研究分析国内外环境,论述什么是“碳关税”,“碳关税”的产生及其影响机制,并深入分析“碳关税”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以期找出应对碳关税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董雪 《商》2014,(1):313-313
经过金融危机冲击后,以美国和法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由,对能源密集型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从短期来看,碳关税的征收对我国是弊大于利的,但从长远来看,其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两方面来阐述碳关税的消极和积极方面,并基于经济转型期和十八大召开后我国的经济状况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卫东 《中国市场》2010,(28):49-50
当前经济形势下,外贸出口仍然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很重要的一架马车,而低碳经济对中国的外贸出口带来了新的挑战。那么,在当前国际上环保和低碳要求日增的背景下,中国如何提升贸易量?全球低碳要求呼声日渐高涨,中国又应该如何积极应对?本文分析了碳足迹及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挑战,并提出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品牌》2015,(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低碳经济"的概念越来越成为现如今的热词,进而提出"碳关税"一词,并适用于我国出口贸易。面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席卷全球的形势,碳关税的征收成为必然。当然中国面对碳关税的冲击,不可避免地承担起降低碳排放的责任,这必然加大了本国出口商品成本所承受的压力。为此,中国应该探究碳关税深层次的逻辑理论,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区机制、联合国框架和低碳国际标准来突破碳关税对我国出口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作为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确定为2010年首批低碳试点的省区,应积极研发低碳技术,以绿色能源产业替代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加快其低碳转型的步伐,以应对2020年开始生效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本文从碳关税基准的角度入手,测算了广东省22种出口商品的碳关税基准百分比。结果表明,广东省出口贸易在较大程度上受到碳关税征收的负面影响。其中,传统认为的碳排放密集型产品,如煤.黄磷、水泥、玻璃和机动车辆等产品受到的影响较大,而塑料和铅制品等低碳耗能产品受到的影响较小。最后,本文从国际经验借鉴,出口企业自身低碳技术引进和政府扶助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