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和反并购行为是资本市场上的普遍现象,但针对反并购策略运用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在论述针对敌意收购的反并购行为理论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各种反并购策略实施的效果及适用性,并给出公司构建反并购策略体系的建议,希望能够有助于上市公司更好的实施反并购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钢的对澳洲中西部公司的收购,可谓一波三折,期间的经历对于大举进军海外资源市场的中国企业而言,有诸多可借鉴之处。敌意并购是指并购公司在收购目标公司股权时虽然遭到目标公司的抗拒,仍然强行收购,或者并购公司事先并不与目标公司进行协商,而突然直接向目标公司股东开出价格或收购要约。  相似文献   

3.
目标公司反并购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立 《商业时代》2006,(13):70-71
外资借助并购的方式进入我国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股权全流通的趋势使并购行为可以更多采用市场化方式实现,敌意收购的数量必将逐渐增多。但是,目前不可忽略的现实是国内公司构筑反并购壁垒的能力及其外部环境却远不如发达国家。本文剖析了目标公司反并购成本及收益,并指出要提高目标公司的反并购意识,不仅要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同时也要加速中介机构的发展及法律法规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商》2015,(6)
资本市场的日益发达,使得"敌意收购"事件已经屡见不鲜。本文基于近期资本市场广为人知的沃尔核材收购长园集团事件,对敌意收购事件进行分析,并对防范"敌意收购"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的浪潮席卷着所有的资本市场,并购之争越演越烈,面对敌意资本的狙击,选择怎样的反并购手段则是公司策略的重中之重。在本案例中,东方银星公司正是遭遇了这样突然敌意并购的情况。面对有备而来的豫商集团,银星集团灵活采用了多种反并购手段,就公司的控制权拉锯多年。分析该经典案例,总结了一些适用于我国特殊市场环境的有效反并购策略:修改公司章程、大股东增持、寻找白衣骑士、充分利用诉讼等可为实务工作者提供一二借鉴。  相似文献   

6.
企业并购与反并购是并购活动中同时存在的两种行为,其实质是争夺对企业的控制权。如果是善意并购,目标企业应主动配合,实现并购共赢;如果是敌意并购,目标企业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反并购策略和战术来坚决抵制甚至反击来自其他公司的敌意并购,以维护股东的利益。在反并购活动中,常用的策略主要有:预防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本文试从这三方面探讨反并购的策略和战术,即要约收购发出之前的防御策略和发出之后的反击策略两种。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在国内企业界大肆兴起。吉利并购Volvo在国内引起了巨大轰动,其目的之一是获得Volvo的自主知识产权。结合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案例并与一汽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无形资产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对目前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并购动因进行梳理研究。  相似文献   

8.
企业并购是主并方和目标企业实现战略协同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主并方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敌意并购开始兴起并且在并购实践中占了很大的比例。鉴于此,本文从并购理论出发,研究并购理论中敌意并购的内容,为后人对并购的研究进行理论的梳理。  相似文献   

9.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首要目标是生存。要生存,就要防止被其他企业,尤其是被那些敌意收购者兼并和收购。所以,对企业管理者而言,要时刻做好防御准备,并积极主动地采取一些有效的反并购策略以保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看了《中钢:海外敌意并购第一案》(《销售与管理》第十期),感觉很是过瘾啊。一直以来看到的都是中国的企业被并购,被控股,少有的几个国内企业走出去也没成功的,要么搁浅在收购中途,要么即使成功并购但是代价太高,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1.
所谓并购,是收购与合并的合称,实际上,在外资对境内企业的并购中,合并的案例很少,绝大多数情况是收购,在国际范围内跨国并购也以收购为主,合并仅占跨国并购的3%。真正的合并如此之少,以至于并购实际上基本意味着收购。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开始,法国赛博集团以高出市场价格很多的交易价格对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收购,这成为了外资溢价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个典型案例,笔者从并购发生前和并购发生后外资企业与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情况方面出发,分析此次溢价并购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3.
企业并购是目前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企业并购有很强的目的性,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从美团并购摩拜案例入手,对美团并购动机、摩拜被收购动机、收购后经营和行业变化进行阐述,表明企业并购的关键在战略分析、行业分析和成本分析。  相似文献   

14.
企业的并购投资活动是企业为了获得投资收益或者经营扩张的需要而进行的企业与目标企业间资源配置的资本交易活动,已经成为企业快速发展、扩张经营的重要方式。但凡是投资活动,其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企业为了收购目标企业而进行资产重组或采取不同财务管理方法也有不可避免的财务风险。我国企业经营者在进行并购投资时只注重眼前的并购利益而忽略了并购后带给自身企业的财务结构上的严重危机,忽视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的危害性,企业经营者对并购中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和措施还缺乏一定的经验。本文在介绍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相关理论基础上,提出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如何防范和控制,最后结合我国阿里巴巴集团近几年的收购投资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韩帅  郭旺 《商》2012,(9):65-65
并购特征并购支付方式作为并购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收购公司的重视,并且对收购公司的绩效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选取了2009年我国沪深两市发生的109起并购案例,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别比较了现金并购和非现金并购对收购公司长期绩效的影响,得出非现金收购使收购公司在长期内获得正常的收益率,而现金收购获得负的收益率。  相似文献   

16.
公司并购是一种有效的经济增长机制和一种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机制。但众所周知,并购有风险。国内外企业的并购不乏成功案例,更不缺失败的例子。2005年联想正式宣布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进过了一系列的融合,现今已经成为了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成功跨国并购案例。而失败的案例也是不甚枚举,2004年10月,上海汽车斥资5900亿韩元(当时折合约5亿美元)收购双龙汽车48.92%股权(后增持至51.3%)。但四年后,韩国双龙进入回生程序,上海汽车正式退出双龙汽车的经营管理。上汽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因此,在现今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对跨国并购的风险进行一定的分析显得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与风险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提出一些跨国收购的风险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商》2016,(14)
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后,我国现有企业股权分散现象愈加明显,敌意并购事件层出不穷,W公司就是其中典型受害者。本文首先从协议并购和杠杆融资两方面对B并购W的并购性质进行分析,得出B敌意并购W这一事实,再次从W股权结构分析其分散程度,最后根据W所采取的反敌意并购策略进行分析,探索股权分散企业的反敌意并购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李璐 《全国流通经济》2023,(12):116-119
上市公司并购融资制度是其并购融资效率与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是上市公司在金融市场上保持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此,本文对上市公司的并购融资制度的相关内容展开了相应的探究。本文主要从五个角度展开了具体的上市公司并购融资制度探究。首先,对并购融资的相关概念和内容进行了基本阐述,分别解释了上市公司并购融资的含义、并购融资的目的以及并购融资的主要类别,对上市公司的并购融资行为有了基础的认识和了解。其次,解释分析了企业并购融资的资金两大来源,分别是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内外来源的具体融资资金类型有所不同。进而指出了上市公司并购融资存在的风险,主要围绕杠杆收购融资风险、普通股融资风险、商业银行贷款融资风险以及债券融资风险展开了探究,紧接着提出了上市公司并购融资制度优化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上市公司并购融资制度优化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过去十几年的并购市场中,由于股权分置的特殊局面,收购活动多以协议收购方式为主,但是股权分置下的协议收购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随着G股改革后全流通时代序幕的拉开,上市公司的并购将在更加公开透明的舞台上上演;而与此同时,上市公司被恶意收购的风险也日益加大,鉴于此,我们十分有必要认真研究外国较为成熟的反并购策略,吸取他们的有益经验,从而对我国上市公司反并购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流动性有多层次含义,分别是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实体资产等主体特性的重要表征,也是公司并购择时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采用2004-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收购样本,运用多层次流动性变量,以单变量分组差异检验与多变量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多层次流动性对并购决策与并购绩效的影响机制与效应。研究发现不同层次流动性对并购特征与并购绩效产生了差异化影响:流动性差异化影响公司的并购模式决策,从而影响并购绩效;同时流动性也直接影响并购绩效,货币市场流动性以及股票市场流动性对并购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而个股流动性程度对并购绩效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