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数理统计、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地理探测器手段探究内蒙古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不论从绝对数量还是从相对数量角度看,各盟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空间分布不均衡;从等级角度看,在数量规模上占比由小到大,在质量规模上呈“倒金字塔”形分布格局;空间分布呈集聚类型,空间布局呈“一极突出,多点散发”特征;经济发展、教育程度、人口规模、文化氛围等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了空间分布;各驱动因素交互作用发挥了更为显著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地理标志具有独特的品牌价值,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ArcGIS10.8软件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对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具有差异性;农业经济水平、交通设施、自然环境等因素对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均有影响,且交互作用大于单一因子的影响。基于此,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促进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总体发展,为乡村振兴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一种优质的区域品牌,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以农业农村部注册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为基础数据,运用ArcGIS制图、泊松回归等方法,实证研究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不同种类农产品地理标志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空间非均衡状态,不同地市之间差异较大,总体呈现出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自然条件对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影响最大。山东省各地政府应该结合国家相应的政策法规,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来推动当地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的发展,因地制宜,逐步优化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格局,要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利用,发挥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效应,帮助农民增收增产,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山东省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以山东省957家3A级及以上景区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10.8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方法,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视角分析山东省高级别景区的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山东省整体空间分布格局具有两端分散、中间集聚的特点;山东省高级别景区的空间密度分布存在不均的情况,总体来看,山东省的东部和中部地区拥有较多的景区,而西部地区相对较少,其中,枣庄、济宁、泰安、济南、淄博、临沂、潍坊和日照等地区密度较高,它们相互连接形成一个“M”形的分布格局,并且向东南沿海地区的青岛市倾斜;山东省高级别景区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有着较为明显的“团块状”集聚特征;影响山东省高级别景区空间分布结构的因素主要包括旅游资源、区位交通、旅游业发展水平、客源市场及政府政策。 相似文献
5.
以河北省80个滑雪场为研究对象,运用计量地理学相关指数,结合统计学方法与ArcGIS10.8平台分析河北省滑雪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河北省滑雪场平均最邻近指数为0.714,属聚集分布类型。(2)从市域尺度来看,滑雪场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保定、张家口、石家庄、唐山和邢台等市;从地理分区来看,滑雪场主要集中在冀北崇礼地区以及冀中和冀南太行山山前丘陵与山前洪积扇平原地区,整体呈“西密东疏”的分布格局。(3)河北省滑雪场的空间分布受到自然、社会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最后,提出贯彻环境保护理念、合理规划雪场布局建设、促进雪场景区融合发展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山州拥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理清文山州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对推进跨境旅游和优化当地旅游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以文山州为例,基于ArcGIS平台使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方法与地理探测器对文山州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究影响旅游景区分布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文山州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上北多南少,东多西少,集中分布在海拔1 000~2 000 m范围地势低平的区域;景区分布模式,最邻近指数为R=0.710 187,R<1,说明A级旅游景区点状要素趋于凝聚分布,普者黑景区是5A级景区的核心地区;地理探测器解释了文山州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异受河流与地形地势的影响最强,交互探测的结果表明文山州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景区的空间布局起到了协同增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旅游民宿是近几年快速兴起的新型旅游住宿业态,以其独特性、体验性、文化性以及涉入性受到广大旅游者的欢迎,但民宿的发展离不开优势区位,民宿的分布必须要遵循空间布局的规律,充分考虑影响布局的因素,布局在能够获取最大收益的区域.以阳朔县为例对民宿的空间布局进行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和携程网数据分析,阳朔民宿主要集中分布于西街、十里画廊、遇龙河、兴坪镇等重点旅游发展区域,自然环境、景区分布、交通、聚集、客流成为影响阳朔民宿布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文山州拥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厘清文山州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对推进跨境旅游和优化当地旅游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以文山州为例,基于ArcGIS平台使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方法与地理探测器对文山州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究影响旅游景区分布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文山州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上北多南少,东多西少,集中分布在海拔1 000~2 000 m范围地势低平的区域;最邻近指数为R=0.710 187,R<1,说明A级旅游景区点状要素趋于凝聚分布,普者黑景区是5A级景区的核心地区;地理探测器解释了文山州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异受河流与地形地势的影响最强,交互探测的结果表明文山州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景区的空间布局起到了协同增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开发研究》2017,(1)
以兰州牛肉面的发祥地——兰州市为例,运用空间点模式分析法,探讨了兰州市牛肉面馆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揭示了其形成发展与空间布局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兰州市牛肉面馆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集中分布于中心城区范围所在的黄河两岸狭长带状河谷之内,空间偏向性差异明显,总体呈现"东密西疏,南密北疏"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同城区之间的集聚规模和集聚强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兰州市牛肉面馆呈现中心集聚与外围扩散并存的分布态势,"多中心"空间格局明显,且表现出沿城市综合中心、重要商圈分布的特征,并形成了三大集聚片区,分别为城关—七里河集聚区、西固集聚区及安宁集聚区。受限于独特的河谷地形,城市分区之间相对孤立,难以形成连片集聚区。兰州牛肉面,这一独特地理饮食文化现象的诞生不是偶然的、孤立的,而是必然的、关联的,其形成发展和空间布局均受到兰州市独特的自然条件、历史传承、民族构成、人口分布以及交通条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山东省31 302条酒店PIO数据,借助ArcGIS10.7软件揭示山东省酒店空间布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酒店呈现集聚分布,且呈现“济南、青岛两中心大集聚、其他地市中心城区高度集聚”和由市中心向外围扩散的空间分布格局;各地市之间分布差异较大,各区县分布不均衡;影响山东省酒店分布的关键因素为人口数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人均GDP对酒店分布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13.
选取甘肃省414个3A级以上的高品质旅游景点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等方法,对甘肃省高质量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显示:甘肃省高质量旅游景区的整体空间分布相对集中,河西、陇中、陇东等地区的高质量景区均呈集聚分布类型。甘肃省高质量景区整体呈现不均衡分布的状态,在地区层面上,高质量景区主要集中分布于河西地区和陇东南地区;在市州层面上,主要集中分布于酒泉市、张掖市和陇南市。甘肃省高质量景区空间分布密度整体存在一定差异。在甘肃省整体形成了“两核两带多点”的分布格局。地区层面上,在河西地区高质量景区形成了多核心向外围递减的空间结构;陇中地区和民族地区高质量景区形成了单核心向周围梯度扩散的分布格局;陇东南地区与陇东地区并未出现高密度核心区,其核密度值表现出自天水市及庆阳市向两侧递减的特征。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甘肃省的高质量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及区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生产业正日益受到城市决策者和研究者的关注。我国文化产业近来也有了快速的发展,本文试图从空间的角度发现、解释文化产业的空间分布规律。本文主要以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理论为指导,以深圳市特区内文化产业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识别了深圳市特区内文化产业在城市空间的分布特征主要有:区际差异显著;沿城市主要道路分布的趋势明显;与文化设施分布密切相关;向商业中心集聚。最后分析了影响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的因素主要有交通因素、市场需求因素、人才因素、多样性因素、集聚因素、文化设施因素及技术因素。 相似文献
15.
基于规模、效率及韧性3个维度构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利用2001—2020年山东省16地市面板数据,探究旅游业发展质量的总体变动态势,并通过面板Tobit模型探究山东省旅游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地市旅游业发展质量呈现出稳步提升的态势,旅游业发展规模、效率及韧性发展态势则呈现出典型的异质性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及科技水平对山东省旅游业发展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各因素的影响在子系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旅游景区空间布局合理性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与根本保障。运用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法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探究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时空分布格局及具体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时间演变上,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等级呈“两端少中间多”的纺锤形结构分布,分为2007—2015年稳定增长和2016—2022年快速发展两个阶段;空间分布上,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空间分布密度以兰州市和天水市为核心的“双核多增长极”集聚格局,空间分布方向呈西北-东南向,椭圆重心轨迹呈“Z”字形移动轨迹,历年重心点均位于兰州市西北部;影响因素上,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时空分布格局受自然环境、旅游经济和社会政策共同作用,其中,旅游经济的影响力占据主导,社会政策的影响力逐步提升,自然环境的影响力趋于稳定。基于此,提出“一核两翼多廊道”的发展构想,为甘肃省旅游景区空间格局优化和旅游业高质量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