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金妍希  曹兴 《科学决策》2023,(4):152-172
新兴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不同技术间跨界融合和不同企业间跨界合作,使得创新网络结构现有特征改变,进而加速了新兴技术的跨界创新。以智轨快运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究新兴技术企业实现跨界创新的行为作用机制,分析跨界创新网络特征及其背后的演化逻辑。研究发现,新兴技术企业的跨界行为改变其网络结构与关系嵌入,进而促进跨界创新实现。在此过程中,新兴技术企业通过技术跨界行为构建技术网络,促进不同技术融合,推动技术跨界创新实现;通过市场跨界行为形成市场网络,促进技术与市场融合,助力市场跨界创新实现;通过推动技术网络与市场网络协同发展,不断进行跨界创新的价值创造,增强跨界创新的可持续性。该研究丰富与完善了新兴技术跨界创新理论,为新兴技术企业实现可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并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渗透,加快了技术突破和创新扩散,促进了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从技术进步与技术价值需要出发,深入分析新兴技术创新网络的知识跨界耦合过程。以华为虚拟现实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专利引文分析和专利共现分析,探索新兴技术创新网络中知识主动吸收和被动扩散的耦合路径,并根据知识表现及定位,将创新网络中新兴技术知识划分为关键知识群和边缘知识群,剖析了知识群的属性和跨界方式。研究发现:新兴技术创新网络的知识跨界耦合过程中形成主动吸收和被动扩散两条路径;通过跨界耦合异质性知识,促使知识群不断扩展,实现资源的融合与整合;关键知识群是新兴技术形成的核心知识,加速技术知识跨界融合,引领技术跨界;边缘知识群涉及非核心知识,衍生出技术创新点,带来更多市场跨界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生帆  葛宝山 《南方经济》2017,36(8):122-140
文章以社会网络理论与知识基础观,探索企业双元创新的形成机制。高层管理团队(TMT)网络特征(中心性、稀疏性)代表获取企业外部资源与信息的能力,通过组织知识创造过程(知识交流、知识组合),促进企业双元创新。依据241份样本,对TMT网络特征与双元创新间关系进行实证检验,且探讨了知识交流与知识组合两类知识创造过程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表明:TMT网络特征对双元创新具有积极影响;知识交流与知识组合对上述关系均具有中介作用。实证研究结果在理论上指出TMT社会网络嵌入性的重要性,有助于深化TMT网络特征对企业双元创新的相关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4.
发明者在创新活动中所嵌入的网络结构及关系为其知识搜索行为提供机会或约束。从理论进展看,发明者的关系多重性及多层级嵌套性亟待进一步探索。为了更能反映创新系统中多要素主体间的多样化联系,文章从新兴的多层次网络视角出发,将发明者间的合作关系、知识间的组合关系及发明者与知识间的隶属关系整合在一个多层次网络分析框架下,以华为公司和苹果公司在美申请专利数据为样本,运用负二项模型实证研究多层次创新网络中的跨层次网络结构对发明者知识搜索行为的影响及这种影响所受到的调节。研究结果表明:发明者跨层凝聚性对其知识搜索深度及广度的影响呈倒U 型,跨层连通性对其知识搜索深度及广度的影响也呈倒U 型;发明者从属点度正向调节跨层凝聚性与知识搜索深度及广度间的倒U 关系,从属点度也正向调节跨层连通性与知识搜索深度及广度间的倒U 关系。文章突破当前传统社会网络视角研究单一层面网络只能关注单一类型节点及单一连接机制的局限性,将创新网络功能机制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对促进发明者知识搜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网络创新成为企业突破内部创新资源障碍的关键。在网络创新模式下,合作主体属性多样化,网络异质性成为网络创新的显著特征是现阶段网络研究的重要问题。借鉴SCP经典模型,提出社会网络关系视角下的SCP模型,并选择以外部知识整合为中介变量,网络位置为调节变量,分析网络异质性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及传导机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网络异质性对探索式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外部知识整合在网络异质性与探索式创新绩效中起到中介作用,网络位置能够部分调节网络异质性与外部知识整合作用。本研究结论对理解差异性主体创新及其对探索式创新绩效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结合全球石墨烯产业发明人和组织的联合申请专利数据,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网络结构特征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深入讨论组织内部发明人网络密度、地理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中心性与技术创新存在倒"U"形关系,过度的中心性对组织创新产生不利影响,发明人网络密度提升既可以增强中心性的积极作用,也可以降低过度中心性带来的负向效应;结构洞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正向"U"形关系,且网络密度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地理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均在网络结构特征与技术创新之间关系上具有调节作用,且前者的效应显著更强,即地理距离越近,越有利发挥网络结构带来的优势,加速异质性创新资源在网络的流动,促进知识和信息的有效转化,提升组织技术创新能力.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通过动态调整组织内部发明人专利网络和组织间合作网络进而提升石墨烯产业整体技术创新水平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陈嘉 《特区经济》2023,(8):81-85
本文利用2010—2020年的厦门市网络游戏企业数据,在分析厦门市网络游戏企业时空格局演化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股权关系及投资数据研究厦门市网络游戏企业合作网络结构及其时空演化特征,结论表明:第一,在企业时空格局方面,厦门市游戏企业的空间布局呈现大集聚、小聚居的空间格局,经历了初期的集聚发展后,逐渐呈现出集聚与分散趋势并存的分布格局,企业区位选择受高等教育资源、集聚经济及交通条件影响;第二,企业间合作网络规模显著增长,合作覆盖不同企业,同时形成一定的“小世界”,网络结构由单核心向多级核心发展,最终形成“多核心”结构,老牌大型游戏厂商的核心地位越发显著;第三,企业合作网络在空间上并未伴随企业集聚而发展,随着企业的空间集聚,企业间合作网络规模显著扩张但呈现出分散化趋势,较强的合作关系多存在于老牌核心企业间,而企业集聚及溢出效应的发挥带动了部分新兴企业的发展。由此,在促成企业主体集聚的同时,挖掘企业间潜在合作关联、发挥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搭建相应合作平台或项目库将有利于厦门市网络游戏企业的合作网络进一步发展,进而促进产业发展水平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对创新主体合作情况进行研究,探究建筑行业创新主体合作现状和演化趋势。根据2007—2021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获奖情况,以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对创新主体合作整体、个体网络及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创新主体多通过跨类型机构合作方式推进建筑科技创新,“校—企”合作是当前的主要合作模式;合作网络规模不断扩展,创新主体逐渐向一个联通子图聚集,形成具有紧密关系的“小世界”;以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创新主体处于合作网络核心位置,促进边缘主体的建设科技创新合作。  相似文献   

9.
基于核心企业的产业集群知识网络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晓柳 《改革与战略》2010,26(1):121-122,128
文章从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结构的非均匀性特征入手,分析了核心企业在产业集群知识网络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从技术领袖、知识守门人、知识链及新企业衍生四个方面研究了基于核心企业的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刘亚静  徐平  陈帆 《科技和产业》2015,(11):121-127
基于创新网络的视角,以京沪高铁阳澄湖桥段项目的合作数据作为支撑,选取该项目合作方为研究对象,运用ucinet软件分析建筑技术创新网络成员的中心性、凝聚子群、核心——边缘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创新网络中各成员所呈现出来的以上三个网络结构特征与他们在工程中的责任、专业性和技术实力有直接的关系。通过分析网络成员的网络特征及其成因,可以指导企业搭建合理的技术创新网络,提高创新绩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加快科技开放合作交流步伐对福州市推进福州都市圈建设、落实强省会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新形势下福州市科技开放合作交流现状,紧紧围绕“做大做优做强省会,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目标,从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资金投入等方面提出建议:一是优平台,拓展科技开放合作广度深度;二是兴协同,纵深推进区域科技融合发展创新;三是强主体,促进创新主体多方融入全球网络;四是活机制,稳步推进科技开放创新生态建设;五是聚人才,加速集聚高素质科技开放人才,以打造开放型高水平科技创新高地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相似文献   

12.
李敏  曹城 《新疆财经》2023,(3):17-28
相较于传统网络指标,将“依赖”概念引入棉花贸易网络研究中可以更准确地揭示棉花贸易特征。文章基于新的贸易依赖指标构建1999—2019年世界棉花贸易依赖网络,利用时态随机指数图模型对20年来核心棉花贸易国家的进口、出口贸易依赖网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棉花进口依赖度提高的国家主要分布于亚洲地区,棉花贸易出口依赖较进口依赖网络集中度更高,其网络中心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2)中国棉花进口依赖度的大幅提高表现为依赖对象多元化和依赖程度加深,出口依赖度的大幅降低主要源于低依赖国家的脱离;(3)棉花贸易依赖关系的形成具有三元传递特征,出口依赖关系的建立具有偏好连接特征,少数具有出口依赖的国家能够通过在网络中建立的优势地位进一步促进依赖关系的形成;(4)两国接壤关系和自由贸易协定交互属性能显著促进棉花贸易依赖关系的形成,但经济发展水平对依赖关系形成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相较于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更易形成进口依赖,高收入国家同时倾向于形成进口、出口双向依赖。今后可以从深化国际贸易合作、优化棉花产业布局等角度出发,改善中国棉花贸易对外依赖形势。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对集成创新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程度不同的理解.狭义的理解是从技术集成创新而言;广义集成创新是指以系统思想方法创造性地将不同创新主体的知识、技术、市场、管理、文化以及制度等要素进行综合集成而实现创新目的的实践过程。集成创新具有创造性、融合性、系统性的特点,能够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促进创新主体的有效合作以及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的融合,具有集成放大效应。由集成创新的内涵、特点所决定。集成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基本实现形式。目前最适宜推行的集成创新模式主要有基于企业层面的集成创新、基于企业之间协同价值链的网络集成创新、基于产业层面的技术集成创新、基于创新系统各执行主体有效合作基础上的集成创新、基于产学研相结合的集成创新、基于区域创新体系和国家创新系统宏观层面的集成创新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网络嵌入性理论分析了产业集群中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过程,通过网络的结构性嵌入和关系性嵌入对知识创新的作用关系及知识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关系研究,提出适度的网络嵌入性能够促进产业集群中企业的知识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经济竞争环境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创新主体不断加强外部的技术合作,产业技术联盟逐步形成;而知识的分享、传播与创造是发挥产业联盟协同效应的关键,通过构建产业技术联盟网络结构模型与知识、信息传播模型,分析产业技术联盟的知识分享机制,并为我国产业技术联盟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郭璐佳 《发展》2008,(12):130-131
本文从网络视角出发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活动。首先基于网络结构讨论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系统性,然后分析了网络结构中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了区域创新网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从科技资源投入,主体行为能力,资源流动能力和成果产出绩效四个方面设立指标系统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绩效.  相似文献   

17.
随着漏斗式的封闭创新向筛子式的开放创新的转变,外源知识搜索和外部知识源管理逐渐纳入企业创新系统的范畴。如何提升外部知识网络能力,日益成为企业实践界和理论研究界愈来愈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运用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宏观环境、中观情境、微观主体和内容属性等多维度系统地探秘企业外部知识网络能力影响因素的"黑箱",基于研究结论从多个角度提出企业外部知识网络能力的提升策略,即建立宏观环境"监控器",即时扫描并利用各种机会;配置异质化知识势能,提升知识网络嵌入性;培育文化与内部资源,形成网络构建土壤;挖掘员工学习力与创造力,搭建知识吸收与转译平台。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家与产业集群的发展:创业、创新与社会资本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产过程可分性、最终产品的可运输性、资源优势、产品具有较长的价值链、全球化的市场以及知识导向是集群形成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是企业家作为区域经济系统中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素,在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就是一系列企业创立和不断衍生的过程,企业家创业、创新活动对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以企业家人际网络为基础的社会资本对集群中企业间的合作、创新的扩散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常宏建  张震  任恺 《山东经济》2011,27(2):73-77
产学研合作网络的拓扑结构将直接影响知识在网络中的流动效应,最终决定产学研合作效率。论文将产学研合作中的管理问题抽象为小世界网络模型,建立对应于复杂网络理论中相关参数变量的映射关系,分析产学研合作网络拓扑结构,系统地构建了产学研合作网络模型,对产学研合作网络状态、合作效率以及各种宏观和微观网络特性进行测度,可以作为产学研合作参与主体制定政策的依据,以提高产学研合作效率,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肖利平  刘点仪 《外国经济与管理》1985,(收录汇总):83-100
供应链网络中,下游客户企业和上游供应商的创新行为相互关联。本文通过匹配中国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分析供应链网络中“自下而上”的反向创新传导效应。研究发现:(1)客户企业创新会向上游反向传导,对上游企业的探索式创新有促进作用;(2)在市场需求诱导机制的作用下,客户企业创新通过提升自身议价能力和提出更高、更稳定的产品技术需求,促进上游企业的探索式创新;(3)在技术知识扩散机制的作用下,客户企业创新显著提升上游企业知识技术能力的多元化程度,促进上游企业的探索式创新。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创新传导效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不存在“自上而下”的探索式创新传导效应。而且,当上游企业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更强或者知识全局凝聚性更低、局部凝聚性更高时,以及客户企业与上游企业地理距离较远、客户企业所在行业信息环境较好时,创新的传导效应更强。本研究为企业充分挖掘供应链关联的创新效应和探究探索式创新的新路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