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光 《发展研究》2016,(6):47-57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事关社会安全稳定,与民生密不可分.我国高度重视农业发展问题,在政策措施、资金投入等多方面持续不断加大力度,使农业成为一个拥有巨大级差优势的经济产业.随着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特别是农业与二产、三产的不断融合,进一步推动了农业创新发展,开辟了农业发展新路径.从级差经济角度看,农业经济是由生产方等七个方面维度要素相互支撑互补构成,每个维度都与生产方有密切关系.农业级差经济是重点研究让农业生产者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有利与不利要素发展农业经济,取得农业级差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2.
级差经济是指由级差特性方式形成的经济活动.①级差经济在宏观经济中体现为手段,在微观经济中体现为价差.级差经济是推动市场竞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级差无处不在,有级差,就有发展经济的基础.发展经济的关键在于发现级差经济点.研究级差经济,有助于创建经济发展新模式,探索经济发展新路径,寻找经济发展新优势,确立本地区本企业经济发展方向与目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级差经济     
陈光 《发展研究》2012,(1):33-40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接触价差、率差、等级差、时差、量差、势差等这类级差特性方式,并运用这类级差特性方式管理经济。本文将这类由级差特性方式形成的经济活动,称之为"级差经济"。从级差特性方式角度看,我们生活在级差经济时代,微观经济进入级差博弈竞争淘汰阶段,宏观经济进入级差目标精细化管理阶段。研究级差经济,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级差特性方式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佳效率,经济发展的最佳构成,经济调控的最佳比例,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促进经济的整体发展和跨越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的全面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分类要素贡献和中国经济增长根源的对比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我国1952-2005年和1978-2005年两个样本区间的时间序列数据,检验并评价不同样本区间内要素贡献以及要素贡献是否存在阶段性变化特征。广义矩估计检验和对比结果显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制度贡献的稳健性和显著性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要素,其中我国约70%的经济增长来自于资本和劳动投入。要素对资本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表明,贸易对经济增长效率影响最为显著。同时,利用状态空间模型测度结果发现,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进步、金融、贸易和制度在经济发展不同时期或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同影响。即要素对经济增长作用存在阶段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经济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要经历经济结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的变化,表现为一个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经济转型发展的新阶段,面临产业结构失衡、产能过剩等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必须走转型升级的新路径。"稳增长"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是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政策切合点。但要把握好合理区间和政策框架相配合的动态调整,只有在这种"合理区间论"的高度上,认识"稳增长"所传达的国家经济战略,才能在实践中切实采取恰当政策和措施,为保持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对于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西方学者普遍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劳动力、技术、知识、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各要素统一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过程。如赫尔穆特认为,全球化是指商品和服务的跨境交易和要素的国际流动的数量和范围的增加,以及技术以更快的速度和幅度扩散所带来的国家之间经济依赖性的日益增强。托本等人认为,全球化是指各国通过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资本流动、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而形成的高度融合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虚拟经济源于实体经济的再分配环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发生深刻的变化,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存在协调发展的平衡区间,如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二者发展保持在相对的平衡区间内,可以有效防范和降低金融风险。因此,在依据经济动力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虚拟经济自增值的数理基础及对应的适度平衡区间。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机组成部分,"一带一路"经济走廊的构建将是一个从贸易、投资、产业集群到区域生产网络,从区域生产网络到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动态演进过程。在稀缺条件下实现要素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有序配置和自由流动不仅有利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要素资源禀赋的价值实现与增值,还可以通过空间集聚的自我强化作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空间经济结构的产生和变化,进而为"一带一路"沿线要素的集聚和扩散,为"一带一路"由走廊向一体化的超越提供稳定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
对国外产业集群经济效果及其形成机制的综述与评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宏舟 《经济地理》2008,28(4):607-611,616
关于产业集群经济效果的研究重点经历了由生产成本、交易成本、代理成本这些静态的效率性向以创新为代表的动态效率性转变的过程;同时作为解释效率性的说明变量也在从在库成本、运输成本等经济要素向道德规范、认知模式、社会资本等制度要素转移.从逻辑关系来看,关于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学派,即要素论学派、模型论学派和动态论学派,动态论学派代表了有关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10.
王萍萍  王毅 《技术经济》2017,36(1):110-116
综合已有文献,对经济长波现象、经济长波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经济长波理论的未来研究方向。总结如下:经济长波现象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长度为40~60年、平均为50年的经济周期;从价格等观察变量开始的单一精确计量在经济长波现象发现过程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并未为经济长波存在提供确凿证据,综合多种因素的多元推论历史模型可用来阐释经济长波的存在性;对经济长波的界定以周期性这一本质特性为前提,从狭义向广义发展,即从单纯经济变量发展到经济-社会-制度因素的组合;学者们对过去200多年已发生5次经济长波取得了基本一致的认识,但是在确切年份上因方法和数据的差异而略有不同;创新、战争、核心技术要素、多要素平衡与失衡是经济长波产生的主要因素,历次经济长波一般会伴随着技术或关键要素、产品或服务、基础设施、产业聚集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未来研究可从产业结构变化的角度研究经济长波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态经济的动态发展过程,实际是多种生态关系要素相互作用的集合沿时序轴波动的轨迹。在这种多变量分析中,采用PCA(主成份分析)可以避免人工筛选变量的方法确定权重等过程所带来的主观干扰。  相似文献   

12.
在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绩效进行分析与判断时,不仅要重视投入要素推动的作用,而且还要注意以开放型为特色的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变、要素市场供给关系的改善、最终需求拉动的力量在其中的影响。为能在全球的范围内更进一步地调整与优化对资源的配置,现阶段基于比较优势动态原则,有必要做好避免落入分工陷阱、远离贫困化增长、在裂变的世界中寻找创新的和能有效介入国际分工的模式与机遇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工业经济的差异和融合性发展进行了分析;以动态联盟企业合作竞争的方法为例,结合低碳经济的发展特性和要素,探讨、分析了在工业化阶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低碳工业经济的规律和特性,并提出了有益的见解和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4.
杨守德  赵德海 《技术经济》2017,36(4):100-109
借鉴控制系统方法,阐释了城市群要素集聚合理化发展的一般过程,在此框架下提出了通过观测要素集聚程度对经济效率增益作用的方向和强度来判断要素集聚合理性的理论构想。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经济效率变动情况,并以此经济效率为被解释变量,以哈长城市群的不同要素集聚程度为解释变量,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算了2005—2014年哈长城市群的不同要素集聚程度对其所在区域经济效率提高的增益作用的变化。实证结果充分证实了理论构想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受诸多因素影响,而这些因素的随机变化和此消彼长更是给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带来了更大的困扰。目前对宏观经济数据的收集很难做到全面、客观和及时,所做的对宏观经济发展的预测几乎是建立在对主要经济指标的经验判断上。这样就很难对经济结构要素创新给整个宏观经济所带来的影响做出全面客观的分析和预测。文章通过对宏观经济结构要素的主要观测对象进行抽象建模,在所开发仿真软件上对所建模型进行动态仿真运行,推演模型发展的未来趋势,进而评价真实世界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把房地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结构要素与其他产业要素在共有的经济结构中进行抽象建模,通过三个不同的仿真实验预测模型中各要素的发展趋势,为现实世界的经济发展趋势提供可观测的和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基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模型,运用我国1996-2008年间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两者的协调发展比例.研究发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比例是动态的变化,我国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处于较正常的波动区间.研究结果表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经济演化趋势,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创新突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对数字经济的概念内涵与核心特征系统总结的基础上,立足"微观-中观-宏观"分析框架,探讨了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微观层面,数字技术驱动下的关键要素成本递减与网络效应不仅有助于企业实现生产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而且有助于改善配置效率,实现"数量-种类-价格"的多元、动态均衡;中观层面,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产业创新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产业融合效应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宏观层面,数字经济不仅可以通过丰富要素来源、改善要素配置效率和资本深化效应促进经济增长,而且通过技术创新和扩散效应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沈刚 《经济》2012,(7):28-30
5月23日,国务院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增速保持在年初预期目标区间内,但国内外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要认真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根据形势变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积极采取扩大需求的政策措施,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9.
数据要素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如何应用整体观和系统观理论构建数据要素价值化生态系统,成为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关键议题。针对数据要素价值化面临的理论与实践挑战,引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系统探究多元主体参与数据要素价值化过程的生态系统联动机制,深入剖析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动态过程机制,有助于深化数据要素价值化和市场化配置理论研究,为探索数据要素价值化过程中多元主体协同共创、优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加强数据要素监管与治理、打造数字驱动型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激活数字创新生态活力与成效、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提供理论和决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全球经济在经历金融危机的洗礼后进入一个缓慢复苏的阶段。在经济复苏期,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表现为主要经济体或国家的自我发展倾向和贸易保护主义增强、发达国家开始进入中国传统的低端制造领域、能源价格和技术性壁垒成为未来影响中国外向性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内部环境变化表现为内生动力不强、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无非长期持续、国内自然环境恶化影响经济发展、劳动力要素成本上升和流动性下降等。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环境的新特点,从结构调整和发展路径两个角度提出相关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