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中国报业》2009,(5):I0001-I0001
在去年的新闻纸涨价风潮中,许多报纸都想趁机提价。中国的报纸价格本来就太低,又面临纸价上涨的压力,报纸提价势在必然。但除了像《南方周末》、《环球时报》等品质优良的非同质化报纸之外,那些同质化严重的报纸均小心翼翼,不敢擅自行动。在同一城市内,多家报纸往往要大家协商一致后才敢提价,称为同城“集体提价”。为什么?因为这些同质化报纸在读者定位、新闻采编、发行营销等方面都有雷同之处,各家报纸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如果一家报纸贸然提价,其他报纸不提,会导致提价者发行下跌、广告下滑。  相似文献   

2.
《品牌》2008,(10):30-30
<正> 报纸提价的风险,表面上看是涨价,实际上是营销中斗智斗勇斗底气的竞争。是一个重大的营销战略,关系到一家报纸的生死存亡。实际上,提价涉及到对整体营销的策略1、如果相关的报纸能够达成共识共同提价,不会改变原来的竞争地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4家报纸《北京晚报》、《北京晨报》、《法制晚报》和《北京青年报》9月22日起统一调整价格,之后《京华时报》于10月8日提价。《北京青年报》零售价调整为每份1.5元,全年期订阅价格调整为每份560元。其余四报零售价由原先的每份0.5元上调至每份1元,全年订阅价调整为288元,即每份0.8元。这是继南京、成都、上海、武汉几大城市之后,报纸又一次全城提价。  相似文献   

4.
在销售旺季到来之前,啤酒业中一场关于涨价的风潮正在预热。 去年底,燕京啤酒部分产品在北京市场就开始了提价,幅度达12%,其中低端产品价格上调7%;全国其他市场的啤酒零售价格也普遍上调,大部分上涨了0.2元/瓶,涨幅约5%。  相似文献   

5.
田珂 《中国报业》2009,(3):20-24
2008年,对于中国报业来说,与北京奥运、四川汶川地震一同构成焦点事件的,无疑是国内新闻纸的3次涨价,前两者考验了中国报业的新闻责任感与更多广告的承担与得失,而后者直接促成了多家报纸提价。报业本身的利润不高,纸价猛涨使报纸普遍感到压力,为缓解压力降低成本,都市类、财经类、全国性周报类等报纸,先后加入涨价行列。涨价后的报纸生存境况如何?  相似文献   

6.
晋雅芬 《中国报业》2010,(8):31-33,41
从世界范围来看,3月9日,比利时报纸《最后一点钟报》推出了欧洲乃至世界上第一份3D报纸;从中国报业市场看,短短一个多月之后,就有16家报社相继推出了各自的3D报纸。面对3D报纸在世界范围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将2010年冠上"3D报纸元年"的名号。那么,这种新奇的报纸究竟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3D尝试会给报纸自身带来什么?3D报纸的生命力究竟有多强?这股3D风潮会不会只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有几家报纸涨价,如《环球时报》零售价从1.2元涨至1.5元,《华夏时报》和《中国经营报》从3元涨到5元。香港《星岛日报》、《明报》、《经济日报》也加入涨价行列。记得2008年由于新闻纸价格上涨,全国几乎所有纸媒都进行了提价。今年报纸涨价是否也会成为普遍现象?报纸涨价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逻辑和实质呢?  相似文献   

8.
石海芹 《中国市场》2008,(42):17-17
<正>基于印刷成本压力和看不到更多广告与发行的上升空间,众多杂志、报纸已经悄然提价。纸价不断飙升,面对巨大的成本压力,是该提价应对还是另觅盈利途径?"我们都快买不起纸了,一天一个价,印刷厂都不接单了",深圳某民营出版公司的上官欣抱怨道,"以前是三个月的账期,现在要现款!"虽然有点夸张,但纸价上涨问题正成为报刊、杂志、出版社的一块  相似文献   

9.
沈辉  牛春颖 《中国市场》2009,(16):18-19
<正>2008年,对于中国来讲,是一个多事之秋;对于中国报业来讲,更是负重前行的一年。为了能在重压之下积极突围,中国报业也在不断地尝试和努力。一个"涨"字搅动市场2008年的报业发展,不能不提到的一点就是新闻纸提价带来的全国报纸的  相似文献   

10.
当企业经营成本提高后,企业经营压力增大,企业不得不考虑提价,但企业提价对企业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企业通过市场的价格传导机制实现经营成本向客户的转嫁,减轻了经营成本的压力,另一方面企业提价易引起消费者反感,削弱了企业产品的忠诚度,,蝗尊夔销售的困难。本文就企业提价策略做了提价前、提价中、提价后的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分析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中的提价现象为研究内容,分析了公用事业价格形成机制及其提价成因、后果,并提出了应对公用事业提价的价格管制对策。  相似文献   

12.
郝亚辉 《糖烟酒周刊》2005,(35):A0040-A0041
奶粉提价是去年底、今年初行业发生的普遍现象,企业迫于原料及运输成本的上涨被动提价。完达山、三鹿等企业普遍将价格提升了1~2元(每袋)。今年3月末、4月初,乳业黑马南山沿用了同样的“借口”将产品提价,它提价的方式与前面的企业不同,采取了全线大换装,将配方和包装全部换掉。由于产品品类较多,换装提价工程直到现在刚告终结。尽管它对外公布的提价原因也是原材料涨价,  相似文献   

13.
现在物价不断上涨,一些商家因成本增加,所售商品也不得不跟着提价,但他们也担忧提价会流失一部分顾客。的确,消费者对提价是非常敏感的,同时反应也是强烈的。所以,商家在调整商品价格时,除了要考虑产品成本、市场供求状况和国家有关政策等客观因素之外,还必须充分考虑消费者对商品提价的心理反应与心理要求,使提价后的价格尽可能适应和满足消费者的心理要求,让消费者能够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4.
《中国报业》2008,(10):3-3
9月22日起,北京市5家报纸《北京晚报》、《法制晚报》、《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统一调整价格。《北京青年报》零售价调整为每份1.5元,全年订阅价格调整为每份360元;但是2008年12月31日前订阅2009年全年《北京青年报》的北京市订户仍可享受每份288元的特惠价格。其余四报零售价由原先的每份0.5元上调至每份1元,全年订阅价调整为288元,即每份0.8元。这是继南京、成都、上海、武汉几大城市之后,报纸又一次全城提价。  相似文献   

15.
秋前 《中国广告》2011,(11):94-95
1999年,美国一家家政公司打出“全媒体”的旗号,号称其拥有并管理包括杂志、书籍、报纸专栏、电视节目、广播节目、网站在内的多种媒体,并通过其所谓“全媒体”来传播自己的家政服务和产品,“全媒体”的风潮由此而始。巧合的是,就在这一年,中视金桥广告有限公司正式创立。  相似文献   

16.
6月20日,国家发改委宣布提高成品油价格,汽油单次提价幅度达到了每升O.89元-O.96元,明显高于2006年两次提价幅度之和为O.94元的提价幅度.  相似文献   

17.
从1993年1月1日起,全国各主要广告传播媒体纷纷大幅度提价,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每15秒广告费高达1.9~2.1万元;《人民日报》整版广告费由15万元增至20万元;各地电视台、广播、报纸等媒介也不甘沉默,急起直追。据悉,全国98%以上的报纸广告均已提价,上扬幅度达20~30%。1993年1月25日,上海《文汇报》国内首次在头版整版为杭州"西泠"空调机做广告,收费90万元。《文汇报》这一举动引起了海内外新闻界、广告界的广泛关注。随后2月8日,上海《解放日报》也以头版整版刊出广告。对于能否在头版整版做广告.有关方面、新闻界、广告界看法不一。  相似文献   

18.
陈宇峰 《浙商》2008,(13):26-27
近日,为缓解成本上涨之苦,浙江嵊州的领带行业,普遍提价10美分,让整个嵊州的领带业产值增加4000万元以上。全美最大的男士饰品采购商RANDA公司拒绝了提价20美分的要求后表示:“今天,我们答应了提价要求。但如果供应商一味提价,采购商也只能另寻他路。真到那个时候,我们会到印尼、越南等地重新培养一些供应商。”  相似文献   

19.
上海率先实行“提价听证制”上海物价管理部门积极慎重地推进物价管理改革,率先在全国实行"提价听证制",使得十分敏感的物价管理走出"机密"状态,增加了透明度,从而使物价管理进一步向决策民主化、公开化和科学化接轨。所谓"提价听证制"是指商品和服务在提价或定...  相似文献   

20.
企业的价格提升向来都是风险巨大的,一旦操作失误,就可能给消费者带来负面影响,为竞争者提供可乘之机。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的提价策略是否成功,其关键因素在于如何引导消费者对于企业的提价进行归因。本文分析了企业提价的原因和消费者对提价的可能归因,说明了引导消费者归因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引导消费者进行归因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