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各类跨地区、跨行业企业集团的逐渐壮大,商业银行关联企业集团客户的授信业务也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一系列集团企业债务危机事件引起的集团内部关联企业的信用风险时而发生,给商业银行造成了巨大损失,也暴露出银行在集团授信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识别和规避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是目前银行授信管理的风险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2.
基于关联交易的集团客户信用风险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在整个授信过程中都有可能承受集团客户关联交易所引致的信用风险,按照关联交易对银行授信决策与管理过程的影响特点,本文将集团客户关联交易引致信用风险的模式划分为信用决策风险、信用膨胀风险和信用转移风险,并分别对它们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前,银行的信贷业务除一般性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外,还面临着较大的授信风险,即对同一集团多个企业或关联企业多头授信以及过度授信造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胡晖 《时代金融》2013,(5):81-83
面对严峻的授信风险防控形势,本文从实现股改上市及实施新巴塞尔协议出发,要求农商行立足自身实际,确立授信审批模式的具体目标,并从完善信用风险计量、健全激励问责机制、建立健康的信贷风险文化等方面全面构建现代农商行授信审批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着风险防范意识比较淡薄,企业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企业诚信环境不够优化等突出问题。加强我国企业信用风险防范管理,必须增强信用风险防范管理意识,加大信用风险防范管理沟通力度,健全完善信用风险防范管理机制,不断提高信用风险防范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吴鹏 《国际金融》2001,(12):44-45
自1997年以来中国银行逐步推行对客户的统一授信及信用评级。在解决多头授信、分散授信,控制授信风险、规范业务操作程序及机制、明确授信各部门的职能及权责、正确评价客户信用风险、维护我行债权安全等诸多方面收到了明显效果。尽管如此,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些部门片面理解统一授信管理中对客户信用风险的评价、管理理念,在实际授信管理及操作中存在漏洞,也导致了授信风险的加大。下面就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风险和防范方法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2013年下半年以来,大客户信用风险持续暴露,成为区域经济金融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博弈分析并结合典型案例研究后认为,大客户已经成为某种意义上的银行"授信公地",每单家银行为追求各自最大利益,非理性地进入或增加对大客户授信。单体理性形成对客户过度授信和风险难以管控的"合成谬误",往往诱致企业盲目融资和产业扩张,最终因宏观经济变化或跨产业管理能力不足,涉足民间投融资而资金链断裂,导致"公地毁灭"。授信"公地悲剧"提供了研究大客户授信风险形成中银行发展导向扭曲、考核激励机制扭曲和银企关系扭曲的经济理论视角,可以为业者提供从机制层次研究探索大客户信用风险管控的思路,帮助其守好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防控底线,推动银行业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力创新授信管理方式迅速提高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新金融》2005,(12):3-6
面对经济环境的变化、趋严的监管政策以及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适应新的形势,积极应对由此带来的对信用风险管理的更高要求,加快授信管理方式创新步伐,迅速提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国内商业银行应借鉴国际商业银行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方式,从更新授信管理理念、完善授信管理体制机制、构建先进的授信管理技术平台等方面加快授信管理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企业间合作的组织形式,集团化模式在各个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均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企业做大做强动力十足,集团(关联)企业数量不断增多,风险也随之进一步加剧。本文从银行内控管理的角度,分析了集团关联客户产生信用风险的内、外原因,一方面,通过客户风险系统对全国和上海辖内的企业集团授信及风险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探寻风险产生及传导的相关路径和规律;另一方面,借鉴国外对集团(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的经验,结合我国银行的经营实践,提出了对集团(关联)企业授信风险的全流程防范手段,以及进一步强化集团企业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诊断风险要诀 信用风险 从单个企业来看,由于供应链融资服务的主体主要是围绕核心企业的中小企业,因此,单个企业的信用风险就是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以传统的授信管理角度评估,中小企业违约风险较高,风险补偿手段少,信用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