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发展甘薯、马铃薯加工的紧迫性 1.甘薯、马铃薯是四大粮食作物中发展最缓慢,经济效益最差,而增产潜力又最大的作物。以四川为例,四川省常年种植甘薯20万亩左右,总产鲜薯200亿公斤左右。甘薯生产一直徘徊不前,经济效益差,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是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全省甘薯主产区鲜甘薯60~70%用于喂猪,加工比重不到10%,腐烂达15%以上,每亩甘薯产值仅  相似文献   

2.
宜春市发展甘薯生产情况调查陈希中·曹开蔚·胡水秀为了掌握我省甘薯生产的基本情况,探索发展甘薯生产、开发的有效途径,我们对宜春市甘薯生产及加工情况作了调查。一、甘薯生产1.栽种历史。宜春市甘薯生产有着悠久的栽种历史,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播面占粮...  相似文献   

3.
卢龙县俗称"甘薯之乡",双望镇是该县甘薯栽植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1998年春,在全镇推广地膜甘薯1200多亩,喜获丰收,平均亩产3200公斤,比裸地甘薯增产15%左右,最高单产达3813公斤。地膜甘薯较裸地早栽10~15天,相对延长了生长期,且有提高地温、抗旱、抗雨水冲击、改善土壤理化结构等功效。地膜甘薯整个生产过程不需锄耪、翻蔓,大大节省了劳动力。因而地膜甘薯现已为广大农民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甘薯新品种的推广,甘薯在我县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但是,甘薯的常见病虫害仍然制约着甘薯的产量和品质.本文重点介绍了甘薯常见病虫草害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卢龙县被誉为"中国甘薯之乡"。近年来,卢龙县适应小康县建设需要,深层次开发甘薯资源,推进规模化经营,实施名牌战略,使甘薯产业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卢龙县的甘薯产业化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起步的。近几年全县甘薯栽植面积一直稳定在30万亩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48%,甘薯年生产总量在6亿公斤以上。1996年甘薯制品商品率达到98%。全县已建成的473个小康村中,靠甘薯加工致富的占52.3%,已实现小康的10.6万农户中,靠甘薯加工致富的占75%。全县薯制品加工骨干企业达到14家,生产能力在万吨以上,产品有粉丝、粉皮、冷面、白酒、乳酸、柠檬酸钙、柠檬酸钠、薯脯等食品、化工两大系列十多个品  相似文献   

6.
甘薯的育苗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属旋花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又名山芋、红芋、番薯、红薯、白薯、白芋、地瓜、红苕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大国,年栽培面积600万公顷,总产1.2亿吨,分别占世界栽培面积和总产的65.4%和85.9%,甘薯在中国是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甘薯除了是重要的粮食作为,还是饲料、水果、蔬菜、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用作物。根据读者需求,本刊特邀请湖南农业大学从事甘薯研究的聂明建教授详细介绍甘薯的育种、栽培方面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中国甘薯生产布局变迁及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基于1985—2017年中国省域层面的甘薯数据,文章实证研究甘薯生产布局变迁及动因分析。方法 采用GIS技术和重心理论分析中国甘薯种植面积、产量、生产集中度、比较优势的区域变迁规律及重心移动轨迹,并运用Tobit模型探析中国甘薯生产布局变迁的动因。结果 (1)中国甘薯生产已形成四川盆地区、黄淮海平原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区四大农业区生产格局;(2)华南区和四川盆地区有显著的规模优势与综合比较优势,黄淮海平原区和华南区有显著的效率优势;(3)中国甘薯种植面积和产量的重心都具有明显的向西向南移动趋势,且“西扩”速度大于“南扩”;(4)甘薯有效灌溉面积、农村非农就业水平、农业技术进步和良种补贴政策对甘薯生产布局变迁的强度及方向起决定性作用。结论 把握甘薯生产变迁规律,了解其变迁驱动原因,对优化甘薯生产布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甘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始终稳居全球首位。甘薯产业将逐步向优势区集中,发展形成北方淀粉和鲜食用甘薯优势区,西南加工和鲜食用甘薯优势区,长江中下游食品加工和鲜食用甘薯优势区,以及南方鲜食用和食品加工用甘薯优势区。  相似文献   

9.
前言徐公所说甘薯,就是今天的红薯(也叫红苕、朱薯、白薯、番薯、地瓜),这种原产于美洲的作物,于公元十六世纪八、九十年代(相当明代万历十年至二十一年)自广东、福建等地传入我国。甘薯栽培容易,产量又高、食用方便,很快就被推广种植,成为我国农民的重要粮食。“闽广人收薯以为粮”(《甘薯疏》),赖此以活。住日的“糠菜半年粮,”已变成“甘薯所在,居人便足半年之粮”(《甘薯疏》)。这对闽广农民的生活所起的作用是何等重大。不言而喻,研讨甘薯在我国出现和传播的历史,是中国农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甘薯能够很快推广,徐玄扈先生与有重要功绩,是他最早把甘薯自福建引种到长江流  相似文献   

10.
甘薯与辣椒套种,是一种高产、稳产、高效、抗灾的套种组合,多在粮食产区推广。据研究,这两种作物的综合利用率都在90%以上,辣椒可延长到10月罢园,甘薯也可到10月上中旬一次性收获,甘薯与辣椒套种一般每亩产甘薯1500~2000公斤,辣椒2000~3000公斤,合计产值可达5000~8000元。  相似文献   

11.
《农民科技培训》2007,(7):34-34
甘薯具有防癌抗癌等保健作用.富含胡萝卜素、花青素的彩色甘薯.能消除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增强人体抵抗力,更是甘薯家族中的极品和天然长寿食品。前不久,由宝鸡市农科所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同完成的“优质专用彩色甘薯选育项目”通过了陕西省科技成果鉴定.标志着优质专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适应甘薯产业化发展要求的品种选择方案,推广普及科学的栽培管理方式,建立先进的甘薯储藏保鲜系统,拓展符合现状的甘薯加工链条,搭建简单易用的销售平台,是彰武县甘薯实现生产产业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以甘薯、黑米、红枣、黑芝麻和糖粉为主要原料,进行不同的原料配比试验,通过感官评价的方法,确定甘薯全粉冲调式营养糊的最佳配比.试验结果表明,甘薯全粉冲调式营养糊的最佳配比为:甘薯粉46.73%、黑米28.04%、红枣11.68%、黑芝麻9.35%及糖粉4.21%,在此条件下,所制得的产品外观颜色、风味和口感为最佳,...  相似文献   

14.
甘薯经脱毒后能充分表现为萌芽性好 ,苗壮、苗多 ,生长势强 ,结薯早、膨大快、产量高、品质好、增产效果极其显著的特点。1998年贵州省铜仁地区农科所在铜仁市川硐镇进行连片30亩脱毒甘薯高产栽培示范 ,单作脱毒甘薯比对照甘薯(未脱毒)增产54 %,旱地分带轮作三熟制增产36 4 %。现将该所甘薯脱毒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作一简要介绍。一、脱毒甘薯品种目前推广的脱毒甘薯品种有三个 :一是高产淀粉型品种徐薯18 ;二是适于鲜食、烘烤或薯脯加工的品种北京553 ;三是菜用型品种徐薯34。徐薯18在80年代就引入铜仁地区种植 ,品种…  相似文献   

15.
在贵州,甘薯作为最为主要的种植作物之一,其种植质量的好坏与农户的经济效益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在实际甘薯种植的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地种植甘薯,并对种植的温度、水分、光照进行设置,这样才能够确保甘薯更好、更快地生长。与此同时,也应当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提高整体的质量。新的技术包括选种、播种、水肥管理以及精耕细作上都应当进行不断的优化,要加强苗期管理,为后续丰产奠定基础。本文主要论述了金沙县甘薯种植技术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甘薯为旋花科(Convolvulaceae)甘薯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又名山芋、红芋、番薯、红薯、白薯、地瓜、红苕等,是高产农作物,根系深而广,茎蔓又能着地生根,吸肥力很强,所以耐旱耐瘠,需肥特点:甘薯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量,以钾最多、氮次之、磷又次之。甘薯喜钾,增施钾肥对产量和品质均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彰武县甘薯产业发展现状、产业的优势、存在的问题,提出彰武县甘薯产业发展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数月前,"中国甘薯之乡"的甘薯喜获丰收,记者来到河北省卢龙县石门镇塔子峪村高清喜家的地头,几台机器隆隆作响,一个个红嫩的"薯宝宝"破土而出,煞是喜人。几台货车停在路边,早早就有外地的客商来他这收购甘薯。和别人不一样的是,高清喜的甘薯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只"吃"农家肥,走的是绿色无公害路线,深受市场的青睐。"甘薯是一种保健食品,能防治多种疾病,但首先得保证甘薯本身是健康的。我养羊,羊粪撒到甘薯地里,肥力足、无公害。而且,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河北省枣强县溹泸河两岸1.5万亩甘薯迎来收获季,薯农们抓紧采收、运输。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枣强县利用溹泸河沿岸沙化土地,大力发展特色甘薯种植。目前,该县已发展甘薯种植合作社72家,涉业农民8000余人,培育紫薯、鲜食、菜薯3大系列19个品种,注册品牌26个,形成初具规模、效益可观的甘薯种植产业。  相似文献   

20.
鲜甘薯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粗纤维、脂肪及多种维生素,全身可利用。叶子可加工优质的饮料;薯藤可造纸;薯块可制取淀粉、糖化、酿造和食用;由甘薯淀粉可再生产多种化工和食品原料。发展甘薯加工业,大有可为。一、脱水甘薯洗净→切块→速煮2分钟→浸于0.2%亚疏酸溶液中→熏煮1~2小时→在65~75℃的烘房内烘干。二、速煮甘薯去皮→浸泡水中→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