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也随之进入了市场.在企业进入市场的过程中,有的企业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有一部分企业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面临着破产。在企业破产过程中,企业档案工作面临着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围绕企业破产档案加强管理的问题,笔者就破产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查,现谈自己的一点见解。笔者认为当前企业破产有三种形式;一种是企业完全破产,由一个总公司分解成多个子公司,企业法人口一个变成多个独立法人,总公司彻底不存在;第二种是企业破产后,由别的企业兼并或接收改造;…  相似文献   

2.
财政部发布《国有企业试行破产有关财务问题的暂行规定》,要求各级财政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参与企业破产全过程,进一步完善企业优胜劣汰机制,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暂行规定》赋予破产企业所在地财政、国资部门充分的权力。两部门参与制定企业破产预案;负责办理与破产财产保管、清理、估价、分配相关的财务事项;参与审批濒临破产企业分立方案;收缴剩余的破产财产及其处置收入等。《暂行规定》明确了可供分配的破产财产的范围,包括企业宣布破产时的各种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及无形资产,也包括破产程序间企业取得的财产。但…  相似文献   

3.
政策导航     
财政部发布国企破产财务管理的暂行规定政策导航财政部近日发布《国有企业试行破产有关财务问题的暂行规定》.要求各级财政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参与企业破产全过程,进一步完善企业优胜劣汰机制,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暂行规定赋予破产企业所在地财政、国资部门充分的权力。两部门参与制定企业破产预案;负责办理与破产财产保管、清理、估价、分配相关的财务事项;参与审批濒临破产企业分立方案;收缴剩余的破产财产及其处工收入等。《暂行规定》明确了可供分配的破产财产的范围,包括企业宣布破产时的各种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对外投资…  相似文献   

4.
优胜劣汰是无可争辩的市场法则。企业经营长期亏损导致资不抵债,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可向法院申请破产还债。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也进入了破产的行列,这在一定角度折射出经济体制深层次改革的阵痛,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但是,由于某些企业破产操作程序不完善,致使有些...  相似文献   

5.
企业制度改革是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中央已经对企业制度改革作出了英明决策,采取有力措施,允许一部分国有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实施企业破产兼并。从去年开始,我国破产企业大量增加,达4900多户,其中国有企业2300多户,预计今后还会继续增加。企业破产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特别是土地资产处置问题。我们对此提出一些问题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企业破产 银行赔帐据有关权威部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600余家国有企业被关停,70家工业企业被正式载人亏损破产“死亡档案”。1992年,全国法院审结破产案件265件,比上年上升365%!那么,企业破产,谁最赔帐?答案出人意料:企业破产,损失最大的并不是...  相似文献   

7.
企业破产是社会优胜劣汰的一种表现,这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和优化产业结构的经济形式,也是当前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结果。特别是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任何一家企业都有破产的可能,而破产引起的破产清算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有着具体的内容,又不同于往常的会计核算工作。所以,当企业破产后,有关财产清算工作的处理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在现实的管理中,企业破产对于管理工作者而言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作,尤其是对财务管理者,关于在财务方面会碰到许多问题难以得到很好的处理,破产清算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亏损面已达1/3,达到破产条件的企业数目约占国有企业总数的15%左右,而真正破产的仅占国有企业总数的万分之一。我国企业破产率低,并不是说明企业效益好,而是在破产过程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一、国有工业企业实施破产中的几个问题1、产权关系不清。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国家,由地方各级政府代表国家行使管理经济职能。现行的国有企业有的是中央所有,有的是地方政府所有,有的是部门所有,还有的是国有企业自我积累资金以后投资兴建的企业,形成了很复杂的产权关系。虽然说都是国有,但谁来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是…  相似文献   

9.
破产,对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件新生事物。对一些长期经营不善,产品无销路,资不抵债而无法通过其它途径来改造的国有企业,依法宣布破产,应该说是一件大好事。企业破产,可以优化国有资产,增强企业经营活力,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但是现实和理性发生了“大碰撞”,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企业借破产之名,行逃银行债务之实,企业先死一回,甩掉债务之后,“改头换面”重新启动,结果给最大债权人之一的银行带来严重的资金损失。  相似文献   

10.
一、目前银行界对企业破产普遍持消极、否定的态度当前,银行之所以普遍对企业破产持消极、否定的态度,是基于这样一些事实和背景:(一)企业大面积破产逃债,挫伤银行对企业破产的积极性。从1993年开始,国家在一些地方、一些企业推行了企业破产的试点工作。但是,由于法律机制不完善以及体制上的缺陷,一些企业和地方把破产作为逃避银行债务的一种手段,形成“大船搁浅,舢板逃生”这样一种现象。银行为了保全国家信贷资金不受损失,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坚决抵制,并进而影响了银行对企业破产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1995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就是将部分资不抵债的企业实施破产,分析和研究企业破产以及对银行的影响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重要课题。 一、企业破产与国有企业 破产指市场主体发生资不抵债而被迫倒闭或歇业的经济活动。在我国,单个的经营者(诸如个体劳动者,个体企业)、私有企业基本上按市场准则办事,优胜劣汰,能兴则兴,不兴则“死”(破产),既不存在允不允许破产问题,亦不存在肯不肯破产问题。但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破产却极为敏感和复杂。  相似文献   

12.
一、企业转制中银行信 贷资产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破产解体,摆脱与银行的借贷关系,逃避银行债务。由于我国企业的破产法律不够完善,很多地方的企业破产不规范,借破产之机转移、变卖财产,把负债包袱甩给了银行,使银行信贷资产蒙受巨大损失。具体表现为:一是先分立后破产,将企业的一部分资产转移或分离出去,组建新的经济实体,而把主要债务留给已掏空的“企业”去申请破产。二是破产清算不规范,随意侵占和压价处理破产财产,损害银行等有关部门利益。三是一些中介机构并非站在公正的立场去评估企业资产,而是  相似文献   

13.
企业破产是企业无法清偿到期债务时,由债权人或企业自身向法院申请破产,法院按法定程序将企业的财产、物资变卖所得分配给债权人,从而结束企业债权债务关系的过程。企业在破产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企业的破产清算。做好这项工作对配合优化资本结构,试行国有企业破产,规范国有企业在实施破产中的清算行为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相当一批数量的企业必然要按照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法则走入破产程序。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并非所有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都能依法破产。企业破产被个个难题围堵起来,使原本作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经济行为被曲解、压制或加上许多人为的先决条件。笔者以为下列六大难题不解决,企业破产就不能走向正规。  相似文献   

15.
企业破产逃债现象的法律思考宋旺兴自1996年初以来,借破产之名,行逃债之实的“破产风”有愈刮愈猛之势。据人民银行总行最近的不完全统计,全国破产企业已达1500多户,有的县破产企业就达数十家。在这股“破产风”之下,损失最大的国家银行,名义清偿率仅为9....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企业破产案件逐年有所增多。企业破产在我国尚属试点阶段,是一项正在探索尝试的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中同时还包括企业档案管理的环节,或者说企业档案管理也是破产企业中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企业破产涉及到体制遗留下的各种深层次矛盾,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企业破产中的有关标准界定不明确,操作不够规范。企业破产及其处理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扭曲了企业破产的积极意义。其次是还没有形成规范公开的产权交易市场和财产拍卖市场。破…  相似文献   

17.
企业破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现象,它的直接目的是在债权人不能按正常方式实现债务的前提下,以债务人破产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债权。由于我国企业资产中约有80%是银行贷款,银行成为破产企业的主要债权人,企业破产无疑会使银行贷款处于高风险状态。因此,为了尽可能减少企业破产后银行资产的损失,必须逐步实现企业破产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发展》2006,(7):16-16
甘肃省副省长杨志明在5月11日召开的全省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联席会上强调,全省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的关键阶段,省委、省政府正在加大力度推进国企改革,尤其是省属八户特困企业破产工作在省协调组的大力推动、有关部门联合行动、企业积极行动的迎难而上努力下,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兰石厂已率先破产终结,重组新企业启动运行,西北铁合金厂破产工作接近尾声,九条岭煤矿已进入破产程序,其余企业正抓紧推进。  相似文献   

19.
王一鑫 《天津经济》1995,(3):6-10,34
国有企业的经济状况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如何搞活国有企业已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现在社会上对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的挽救措施有两种说法,一是“破产”,二是实行股份制或转为私人经营,难道不解决产权问题,国有企业就办不下去了?唯有“破产”国有企业才会有出路?笔者考虑这两点都不是问题的本质,关键是如何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有企业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20.
如何减少企业破产给社会、企业和职工带来的震动,是当前推进企业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1996年,攸县人民法院创造性地运用“无痛破产”方式,采取破产与重组相结合的办法,成功地使6家无力清偿到期债务的企业在破产中蜕变新生。至该年10月底,这6家破产企业重组后完成产值2100万元,实现利税285万元,并且使1333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一、推行“新法接生”,减少破产震动。为了降低企业改革的成本,减少企业改革的风险,避免企业破产给社会、企业和职工带来的强烈震荡,攸县人民法院在审结破产案件中,转变单纯为办案而办案的思想,把工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