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浙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思考和规划解决.文章提出了推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战略;实施旅游产品差异化发展战略;实施旅游企业集团化、专业化、网络化经营战略;构建96118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推进依法治旅、人才兴旅和信息化工程建设等浙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2.
如果没有世博会,上海旅游业很难达成"十一五"规划设定目标。世博闭幕后上海旅游业又将面临旅游需求不足的难题。尽管迪斯尼项目2014年运营可能会刺激上海旅游业复苏,但是新世纪以来上海旅游业的N型曲线发展轨迹却难以避免。本文在回顾和分析上海支柱产业的选择历程、旅游业的产业定位,以及上海旅游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后指出,上海旅游业存在发展瓶颈是旅游业在上海国民经济中尚未正确定位,应从多层次构想上海旅游产业发展途径,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3.
基于"十二五"规划的角度,对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及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优、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在"十二五"期间,为进一步发展河南省旅游产业,要转变观念、实施全面创新战略;进一步深化文化旅游开发,实施差异化战略;通过打造世界旅游精品,实施品牌战略;还要大力发展低碳旅游,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2014年,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浙江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抓手,把旅游业提升到"生态产业、民生产业、支柱产业"、"支撑未来发展的大产业"的重大地位。在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上,浙江提出了"全面推进浙江旅游业改革发展,加快将旅游业培育成规模超万亿元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率先全面建成旅游经济强省"的发展战略。到2017年,旅游总收入接近或达到1万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或超过  相似文献   

5.
绵阳市具有十分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其旅游业是四川省旅游格局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全省各地州市中位居第二,对绵阳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至今尚未对绵阳旅游业从战略的高度予以认识和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绵阳市的旅游发展。本文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有关产业发展、旅游管理等理论为指导,采用系统研究的方法,对绵阳旅游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内蒙古旅游业的现状、问题(一)旅游业发展现状“十五”期间,全区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旅游业发展成就斐然,旅游产业地位显著提升。2001-2005年,全区累计接待海外旅游人数305.43万人次,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环境来看.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在2011年年底的发布,一轮升级版的旅游格局蓝图已然成形。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环境来看.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在2011年年底的发布,一轮升级版的旅游格局蓝图已然成形。  相似文献   

9.
河南迈向旅游强省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最具有活力的产业之一,已越来越被大多数国家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加以重视。我国绘制了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宏伟蓝图,河南提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战略决策。为此,如何正确认识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一步加大发展力度,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的跨越发展,已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泛关注.在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旅游发展倍受推崇.本文在对我国过去旅游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值得讨论的几个问题.一是旅游废墟问题.二是旅游发展方法改进问题.三是旅游发展观转变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天津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格局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发展天津的旅游产业,许多有识之士特别是有关政府部门都作出过极有见地的规划研究。笔者对这一领域接触不多,孤陋寡闻,但为做强天津旅游业、带动天津经济更好地发展,仍想就天津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格局谈谈个人不成熟的想法,不当之处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是指在尊重旅游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对旅游业加以倡导,通过法规标准对旅游业进行规范,通过规划对旅游业进行指导,通过发布信息对旅游业进行引导等等导向和调控、协调、服务性工作,树立旅游业形象,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政策、法规性整合行为.实行政府主导型战略被视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条经验,也是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业发展模式.我国现阶段"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可在依法治旅、政策引导、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基本建设和旅游环境的营造上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找准游艇产业的发展定位,科学设定发展路径,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从而形成独特的发展模式,是有效实现浙江游艇产业科学发展的关键游艇产业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经过三个多世纪的演变,如今已经发展成集航海、运动、娱乐、观光、休闲和商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消费业,被誉为"城市的名片"。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发展我国旅游业的指导性意见》中首次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游艇旅游。国家旅游局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游艇作为发展水上旅游的重要载体,国家发改委也将游艇产业纳入鼓励发展的产业目录。在《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浙江省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浙江省海洋体育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文化中,均有对游艇产业的引导与扶持。舟山、杭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兴模式,是21世纪保护环境、创造就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朝阳产业。河北作为一处生态资源较丰富的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初期状态.必须遵循一定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依据、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通过构建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实施精品战略、搞好结构优化、实施生态旅游产品功能分区、推进市场营销建设、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立支撑与保障系统.才能更好的推动河北生态旅游产业稳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要,是实施“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在旅游业的空间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区域旅游合作可以实现地区间良性互动,避免恶性竞争和资源的破坏性消耗,追求双赢或多赢,促进区域旅游业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随着WTO所给予的三年保护期的结束,通过区域旅游合作可以打破地区壁垒,拓宽企业运作的资源空间和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6.
旅游信息化是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必由之路,它是指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整合各类旅游信息资源,使之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生产力,成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和管理上水平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辽宁省旅游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从整体来说,旅游业信息化发展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仍存在着问题.  相似文献   

17.
曹平 《改革与战略》2011,27(12):115-118
文章认为,旅游业是西部各省区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对环境资源的依存程度很高,其快速发展导致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盲目性问题和保护缺失问题,使得许多旅游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文章以云南、陕西和广西三省区为例,对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旨在探索一务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18.
王彦堂 《东北之窗》2010,(19):50-52
8月5日至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召开了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座谈会。今年2月,国家发布了《东北地区旅游业发辰规划》。这是继海南国际旅游岛之后.国家有关部门批复的一个跨大行政区域的旅游规划。而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座谈会就是专为落实该规划而举行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国宝在会议上提出,东北地区要丰富和创新旅游产品,全面提升东北旅游业层次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滨海旅游地是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类型之一,文章选择产业发展与旅游业较为突出的浙江滨海带,探讨产业带发展背景下旅游发展模式,总结出旅游主导功能的旅游景区型、旅游辅助功能的旅游产业融合型、旅游互动功能的旅游—产业园区互动型三种模式,为我国深入实施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中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文章提出,浙江沿海产业带应该坚持园区经济与旅游经济互动原则、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和海陆联动原则,构建旅游空间新格局,加快旅游产业融合,突出旅游功能区协调,维护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从而能促进多种模式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义坚  窦邃 《辽宁经济》1997,(12):40-41
发展沈阳旅游业的战略思考●黄义坚窦邃旅游是一项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环节的综合活动,旅游事业的发展对其相关行业产生总体的牵动作用。因此,当今的旅游业被称之为“朝阳产业”、“先导产业”。随着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效益,旅游业又被称之为“支柱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