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税收征管是税务机关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进行相关组织管理、监督稽查以及对其应纳税款征收入库的税务活动。要始终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按照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把握新时期税收管理工作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有效指导我国税收管理工作实践,促进我国税收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关于对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征管是税务机关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进行相关组织管理、监督稽查以及对其应纳税款征收入库的税务活动。要始终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按照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把握新时期税收管理工作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有效指导我国税收管理工作实践,促进我国税收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税收征管是税务机关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进行相关组织管理、监督稽查以及对其应纳税款征收入库的税务活动.要始终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按照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把握新时期税收管理工作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有效指导我国税收管理工作实践,促进我国税收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立科学的税收征管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税收征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税法宣传不够,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不强;征管范围划分模糊.税务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漏征漏管、税款流失严重;征收程序和手段相对落后;地方税管理权过于集中;地方税务代理不规范,不利于实施分税制。科学的税收征管模式应是:建立科学的申报制度;严格规范税务代理;建立计算机网络征管体系;强化税务稽查;建立群众性协税、护税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5.
一、年税制征收模式的提出 所谓年税制征收模式(以下简称为年税制),是指税务机关按照税法的规定,在加强信息化、专业化、精细化和科学化管理的基础I-,对符合税法规定纳税主体的个体税收纳税人。改变过去按月征收的模式。按年度实行税款一次性集中征收的新税收征管制度。从现实性来看,我们提出年税制征收模式的指导思想是:  相似文献   

6.
新税制的实施,带来了税收征管体制的重大改革,从而产生了以计算机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税收征管体制。随着新的税收征管体制的实行,各级税务机关逐步取消了专管员管户制度,实行了纳税人自行申报集中征收的新制度。税务部门的工作除小部分人员负责受理纳税申报及税款征收外,其余的大部分人员将从事税务稽查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税务稽查工作在整个税收征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注销税务登记是税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税务机关保证纳税人按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堵塞税收征管漏洞的重要环节。当前,注销税务登记纳税人的后续管理方面漏洞较多,使得注销税务登记后续管理工作成为税收征管工作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8.
税收征收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任何税收制度都必须通过税收征收管理才能有效运行,没有良好和有效的征收管理,再好的税制也只能流于形式,税收征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税收职能作用能否很好地发挥。为了加强税收管理,去年以来,太原市国税局经过新一轮征管改革,建立了征收、管理相分离的征管模式,太原市国税局涉外分局转变为专业化的管理分局。但是,随着新征管模式的实施,工作中也暴露出了很多新的问题,如:征收、管理、稽查机构之间工作脱节;纳税人办税环节增多;纳税人抱怨增多等等,如何应对和解决征管改革后暴露出的新情况、新问题,成为当务之急。一、现代征管技术手段滞后于征管模式,是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随着征、管、查的分离,专业化的管理分局成为整个征管工作的“数据信息汇集、分析中心”。作为管理分局,日常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结合征收局申报数据,对收集掌握的企业基本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此作为对纳税人实行日常管理、征后稽核、纳税评估的基础,同时为稽查提供相应的案源和基础资料,从而构成管理局的全部税收征管活动。但是在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目前税务系统计算机应用水平仅停留在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以及税收会计核算,只用于录...  相似文献   

9.
税收征收管理是税务机关基本的工作内容,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税收执法的效果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目前各级税务部门在提高整体纳税意识、优化税务服务和促进办税效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征管改革的进展仍然比较缓慢和不尽人意,税收征收管理现状尚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改变,漏征漏管、纳税申报不实等现象依然大量存在。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因素恐在于税务机关对税收征管的内涵和目标认识上的模糊不清,错误地把完成收入任务当作征管目标,以征管改革的模式统一代替制度创新,从而影响了税收法制建设和征管改革的实际进程。  相似文献   

10.
纳税申报管理是税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税收征管的一项重要内容。征管法对纳税人申报的期限、内容及须提供的相关资料都做了明确规定,其目的是培养纳税人自觉主动申报的意识和诚信纳税意识;明确纳税人的申报义务和征纳双方的法律责任;使税务机关及时掌握第一手税源资料,将税源变为税款。但在实际税收征管工作  相似文献   

11.
韩梅  修伟 《重庆税务》2001,(8):23-24
新《税收征管法》的出台,无疑是为税收征收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新《征管法》的实施,对增强税务机关的执法刚性,促进依法治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保证税收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推动税收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新征管法出台,对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纳税服务观的提出,标志着税务机关的管理理念从传统的“监督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这是税务系统在税收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相继颁布执行,税务机关规范行政行为,为纳税人提供各种形式的纳税服务和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征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变观念,提升对开展纳税服务的思想认识税收征收管理涉及征收和缴纳两方面的行为规范。长期以来,我们对征纳行为及其相互之间关系是这样定位的:税务征收机关依法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及时足额地将纳税人的应纳税额组织入库;纳税人则按照具体的税收法律——本市探索完善纳税服和规章,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应纳税款。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实际上是一种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在强调征纳行为及其关系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一方面,它在赋予税务机关必要的行政执法权的同时,又强调了税务机关在处理与纳税人关系方面的义务和责任;另一方面,它在强调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也提出了纳税人及扣缴义务人依法享有知情权、保密权、减免税权、申辩权、陈述权、司法救济权、控告和检举权等权利,且这些权益...  相似文献   

13.
刘畅 《税务研究》2012,(12):54-56
未来我国将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税制,与之相适应,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必将直接面对自然人纳税人,税款征收将在源泉扣缴的基础上更加依赖于自行申报。因此,以提高纳税人纳税遵从度为主线转变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模式,对于减少税收流失、提高征管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纳税申报是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手续的一项法律制度,是税务机关有效实施税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衡量纳税人是否依法纳税的重要标志,也是当前推进税收征管改革、实现税收征管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的税收征收实践表明:过于复杂和严酷的管理,不仅会不断加大征收成本,而且催化了偷逃骗抗税的动机,也降低了偷税成本。从税务机关基本上“不相信”纳税人能够依法、自觉纳税到基本上“相信”纳税人能够依法、自觉纳税的变化,这是税收管理理念的很大转变。在“不相信”的基础上,税务机关的基本工作方法也就必然是“监督打击”型;而在相对“相信”的基础上,税收征管的基本方法则相应地朝着“管理服务”型转变。新型的纳税服务与传统意义上的纳税服务有本质的区域,它的核心是:新的纳税服务是税收征管行政行为的组成,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依法行政。换句话说,规定的服务行为如果没有做到,属“不作为”;没有规定的服务行为如果做多了,属“越权”,均是行政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6.
易海云 《中国税务》2010,(11):43-43
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定量判断,并采取强化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纳税评估有利于及时纠正纳税人的申报偏差,有利于强化税源管理,有效堵塞税收征管环节的漏洞,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它是介于申报征收与税务稽查之间的一道“过滤网”,对税务机关而言是一种预警机制,对纳税人则是一种纠错机制。因此,其主要职能应定位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以评促评、以评促收,挖掘征管潜力,规范征收行为,提升税收征管水平和纳税服务品质,提高税收遵从度。  相似文献   

17.
税收征管目标既包括正确执行税法的目标,又包括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目标。结合我国的税收征管实践,建议着重解决:正确处理税收征管目标与税收目标的关系;正确执行税法与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统一;税收征管目标实现过程中矛盾的协调;税收制度与税收征管的协调。  相似文献   

18.
税收风险管理是税务机关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全面分析纳税人税法遵从状况的基础上,针对纳税人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税收风险,合理配置税收管理资源,通过风险提醒、纳税评估、税务审计、反避税调查、税务稽查等风险应对手段,防控税收风险,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和税务机关管理水平的税收管理活动。税务总局高度重视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在2012年7月召开的全国税务系统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建立以  相似文献   

19.
我国税源监控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晶 《财政监督》2005,(11):29-30
税源监控指的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有关法律、法规,通过系统的、规范的、现代化手段和方法,对税源进行全方位的监测、管理和信息跟踪,并分析预测税源发展变化趋势,有效地防止税款流失的一系列税收管理活动。税源监控是税收征管的基础,贯穿于税务管理的全过程。加强税源监控是税收征管科学化、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构筑“多元申报、集中征收、分类管理、重点稽查”征管模式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刘溯平 《上海财税》2000,(12):13-14
为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有针对性地辅导和督促不同层次的纳税人正确履行纳税义务,使有限的税务管理人力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税收征管及监控效能,本市业已开始实施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办法。实施纳税人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办法,是运用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对纳税人的税收活动进行有效管理,以促进税收征管取得最佳效果。在推行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办法时,应当遵循以下指导思想:即有利于及时足额收缴税款,确保国家税收收入;有利于维护国家和纳税人的权益,坚持依法治税;有利于发挥税收杠杆作用,促进经济协调健康发展;有利于增强税收监控职能,督促企业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