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两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大起大落,而随着我国经济对进口原油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势必会对我国国内价格产生影响.本文基于这一热点问题,分析了其传导机制,并运用联立方程递归模型分析了其滞后效应,验证了国际原油价格主要是通过影响PPI,进而影响CPI以及直接影响CPI的两条传导途径,且测算了其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2.
国际原油价格、季节对我国原油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原油能耗加剧、原油进口量逐年递增、国内定价机制缺乏话语权等现实,中国在新世纪原油大战之路上仍任重而道远,加快形成与国际原油价格体系接轨的良性定价机制的步伐,扭转被动接受者的角色,显得尤为关键和紧迫。主要选择国内、外原油价格两个指标,通过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然后,使用方差分析探寻季节等非物质因素对国内原油价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为提高我国定价机制与国际价格体系接轨的速度和增强反应能力出谋献策。  相似文献   

3.
张珺 《时代经贸》2010,(10):54-54
近两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大起大落,而随着我国经济对进口原油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势必会对我国国内价格产生影响。本文基于这一热点问题,分析了其传导机制,并运用联立方程递归模型分析了其滞后效应,验证了国际原油价格主要是通过影响PPI,进而影响CPI以及直接影响CPI的两条传导途径,且测算了其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整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提出了我国货币政策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机制,进而基于2000-2017年的月度数据和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了中国货币政策因素与国际原油价格之间的时变关系。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日益显著,原油价格冲击的内生性逐步增强;我国广义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将导致国际原油价格上升,且短期冲击的影响呈现增大趋势;利率冲击对油价波动的影响逐年扩大,但由于不同期间传递机制的差异,使得该影响呈现正负交替变化。最后,本文提出要完善人民币计价原油期货的设计与监管,进一步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降低我国大范围货币政策调整所带来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静态及动态的两类模型对人民币远期定价权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人民币远期市场尚未摆脱境外NDF市场的影响,NDF市场仍是影响人民币远期定价的主要因素。而2005年8月以来我国外汇市场推出的各项改革措施,使得基于利率平价的定价机制开始在人民币利率的决定中发生作用;我国人民币远期市场定价机制尚未实现从基于预期的定价机制向利率平价的转变,我国银行间人民币远期市场尚未掌握人民币远期定价的主导权,但基于利率平价的人民币远期定价机制在人民币远期定价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言 《经济》2008,(1):12-13
2008年1月2日,理查德·阿连兹坐在电脑前,向纽约原油期货交易市场发出了一份订单:购进1单原油期货。阿连兹下单时,原油期货价格已经上升到每桶99.50美元,等他这一单(1000桶原油)送出后,国际原油价格顿时跳跃到了每桶100美元。  相似文献   

7.
宁维  肖迪 《经济视角》2006,(1):31-32
2005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在高位上运行,7月份,纽约市场的原油期货价格突破了60美元的心理关口后,便扶摇直上,于7月29日在亚洲交易时段达到每桶70.80美元,创出历史新高。与去年相比,国际原油价格已经上涨了50%。高油价将对我国汽车工业政策、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产生巨大影响。小排量汽车有望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石油的金融属性看我国石油价格与国际接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期货定价的金融属性是现代金融理论和国际石油市场共同发展的结果,然而,通过金融市场控制石油定价权符合西方垄断利益,石油美元体制操纵原油价格,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监管存在漏洞,投机活动助推国际期货油价.国际油价的暴涨暴跌掩盖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低下,多次造成油荒.同时,油价接轨形成的巨额利润作为境外上市公司利润分红.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石油的国际定价机制面临重大改革,要逐步加强产油国、消费国的直接对接,形成与美国主导的能源金融体系抗衡的力量,夺取石油定价权.中国石油价格不应当毫无防范地与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接轨,任由国际投机势力宰割.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9,(1)
2018年3月中国原油期货正式挂牌交易,原油期货上市为增加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的话语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我国石油企业经营者积极参与原油市场、套期保值提供了有利工具,并通过实物库存与期货储备相结合丰富了石油储备体系。但目前原油期货市场的整体风险较高,且受国际基准原油市场的风险溢出影响显著,市场监管和风险防控面临很大的压力。基于国际经验和国内现状的分析,文章建议通过不断完善市场交易制度,提升交易者的多样化、国际化和活跃度,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等措施完善原油期货市场,以促进我国石油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原油和成品油的市场结构和定价机制出发,将可能影响国内油品价格的因素拆分为两个系统:外生系统(国际冲击)与内生系统(国内需求、国际油价以及国际理性预期)。基于VAR模型证明了如果控制了外生系统各变量,在内生系统中,除了国际油价影响外,短线理性预期也为国内油价上升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这种预期主要来源于国外并传递到国内,而国内需求对油价没有决定性作用。因此通过改革油品的定价机制且完善并适当干预国内原油期货交易市场,可以切断这种预期的传导途径,抑制油价飙升的势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回顾了2014年原油期货价格走势,再分别从原油的供需、美国原油出口禁令解除、地缘政治和美元指数等方面来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比较来得出对2015年原油期货价格走势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回顾了2014年原油期货价格走势,再分别从原油的供需、美国原油出口禁令解除、地缘政治和美元指数等方面来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比较来得出对2015年原油期货价格走势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在众多商品中,石油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目前中国每年进口石油达2.8亿吨,占到总消费量的50%以上,现行国内油价的定价机制已与国际油价高度接轨,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到我国石油消费价格.在当前的定价模式下,本文构建了一个静态CGE模型,用以分析当国际油价变动时,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分析结论是:国际石油价格下降10%,则会抑制通货膨胀,改进社会福利;石油部门的产出所得减少;人民币有贬值需求;增加就业.  相似文献   

14.
2007年至2009年,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波动充分显露出国际原油价格的的虚拟性和金融性。鉴于相关数据缺失,国际石油价格虚拟化的论断虽然已成为整个世界社会的共识,但却一直难以在实证分析中予以检验。本文利用CFTC新版持仓报告的变动数据,SVAR模型及其基础上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验证期货投机净头寸对原油期货价格的影响。并进一步构建了自相关模型,论证了2000年之后原油价格的定价,已经脱离了由供需决定的大宗商品定价模式,而转型成由金融市场所主导的金融品定价模式。最后,论文简略分析和预判了国际油价虚拟化对于未来世界经济格局及中国经济所造成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海燕  李锦 《经济问题探索》2012,(10):119-122,155
作为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我国却未能掌握铁矿石的国际定价权。近年来进口铁矿石价格的不断上升大幅增加了我国钢铁企业的成本。铁矿石的价格形成究竟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是我们关心的问题。本文选取2010年1月到2012年3月的月度数据,构建动态回归模型,对进口铁矿石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我国的粗钢产量,铁矿石进口量是可以影响铁矿石的进口价格,虽然后者的影响有限。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数据的定量分析也说明铁矿石的特殊定价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价格形成。因此推行合理的定价机制和增强需求方的价格影响力是争取合理价格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与客户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客户降低消费意愿,及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将有较大定价自由的中间业务产品与没有定价权的存贷款产品做成打包产品以获得事实上的产品定价权的方式实现其规模偏好两方面,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收费的重要原因.数据包络分析、参数估计检验及产品收入与价格比较得出的经验证据支持本文的论述.为此,政府监管部门应当发挥信息调控的作用和推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商业银行应尽快建立会计核算体系,推行全成本管理.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争取在黄金市场上赢得黄金定价权的国际地位,其目的是维护我国的经济权益以及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目前,我国在黄金定价权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而伦敦黄金定价中心的地位正在削弱,这些都成为有利于我国争取黄金定价权的因素.因此,我国应该抓紧时机,创建条件,构建黄金定价权的国际地位,以便促进我国黄金定价权在国际黄金市场上实施.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大宗商品定价权现状出发,分析中国定价权缺失的内外部原因和大宗商品定价机制,指出中国大宗商品定价权缺失导致国际贸易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石油消费量和进口量的不断增长,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基于38个行业的月度数据,本文详细分析了2003年1月-2009年2月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PPI指数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为了降低国际油价对国内经济的冲击,政府仍对成品油定价体制实行部分调控,但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对我国PPI指数仍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生产资料价格以及石化行业等高耗能行业,而这主要与各行业的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利用效率有关。为此,我国应加快国内成品油定价体制改革,实施有效的产业政策,以促使各行业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并最终有效地降低国际油价波动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价格效应。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2月下旬,以色列突然发动了对巴勒斯坦的空袭,一度令持续疲弱不堪的国际原油获得支撑,NYMEX原油期货价格自12月26日开始反弹,原油期货2月合约由35美元/桶上涨至最高50美元/桶,但随后,全球经济不景气,石油需求急剧下滑,令油价上涨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