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P2P网络借贷作为一种互联网与民间借贷相结合的新兴金融模式,在便捷个人信贷、拓宽个人投资方式的同时,也引发出相对较高的信用风险,如何能够对P2P网络借贷的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已逐渐成为影响P2P网络借贷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并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对P2P网络借贷风险进行度量,得出P2P网络贷款违约率的平均值。最后提出了改进信用评级体系、加强贷款信用全面审查工作和提高信贷人员综合素质,避免判断失误的防控信用风险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P2P网络借贷有参与广泛、交易方式灵活且高效、风险性和收益率双高等特点,但同时面临诸多风险:法律法规不健全使P2P网贷平台的合法性难以得到确认,对P2P网络借贷统计监控不足可能引发宏观政策执行效果被削弱的风险,信息不对称和统一信用评级体系的缺乏可能诱发信用风险,P2P网贷平台挪用中间账户资金可能引发操作风险,P2P网贷平台的担保机制容易触发流动性风险。为防范风险,助力P2P网络借贷健康有序发展,应明确P2P网贷平台的法律地位和监管主体,确立保持适当容忍度的监管原则,并确定P2P网贷平台的具体监管内容。  相似文献   

3.
信贷风险是我国P2P网络借贷运营过程中的主要风险,目前,我国P2P网络信贷风险管理技术较为落后,为我国P2P网络信贷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信贷风险评估方法,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迫在眉睫.本文从P2P网络借贷的风险机理出发,借鉴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评价模型,建立一套适合我国个人信用体系且具有可行性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中借款人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据此判断平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降低投资者的财产损失.最后,本文提出增强P2P借款人信用风险评估的建议,以此促进网贷平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P2P网络借贷在给我国金融市场注入活力的同时,许多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本文分析了我国P2P网贷平台存在的法律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信息技术风险,提出了明确P2P网贷平台的法律地位,确立监管模式和监管主体,确定具体监管内容等监管建议,以促进P2P网络借贷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P2P网络贷款作为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获得爆发式增长,但同时在信息不对称、征信主体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信用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促进P2P网络贷款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应加强征信管理与服务,将P2P网贷平台纳入征信管理范畴,强化P2P网贷平台信用管理和平台资金流动监管,加大网贷平台信用信息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作为互联网金融当中最热门最活跃的领域,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迅猛,然而这两年却频发平台倒闭、老板“跑路”、资金链断裂等事件,风险暴露越来越明显。目前我国P2P网络借贷面临着信用风险、信息技术风险、法律和操作风险及市场风险等诸多不稳定因素,应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建立有效的数据搜集及分析系统,加强相关人才培养和法律法规建设,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合理有效的P2P网络借贷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7.
农户信用评级是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采用决策与试验评价实验室(DEMATEL)方法对信用评价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建模分析,可优化信用风险评价的层次分析法(AHP),避免出现单个专家主观随意性较大的情况.同时,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基于AHP和DEMATEL方法的农户信用评级,由于同时考虑了指标的层次结构和指标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对农户的信用评价结果较为科学、准确.  相似文献   

8.
<正>P2P网络借贷,通常称为"人人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第三方平台在网络上实现直接借贷的金融模式。发源于2005年英国一家名为Zopa网站的P2P网络借贷是近年几年兴起的新型的民间融资形式,2006年6月,在北京成立国内首家P2P网络借贷平台——宜信,随后2007年在上海成立的"拍拍贷",为国内首家纯线上、无担保的P2P网络借贷平台,而后成立了红岭创投、人人贷等上千家民间网络借贷公司。在短短的几年内,P2P网络借贷在全国快速发展。然而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法律监管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9.
P2P网络借贷平台资金托管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无抵押无担保纯平台模式是P2P网络借贷发展的必然趋势,亦是解决我国P2P平台乱象、从根本上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我国很多P2P网络借贷平台都在各自官网上将"资金由第三方托管"、"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用户账户进行资金管理"、"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资金交易"等作为增加投资者信心的"标配",但实际上却存在诸多失实、甚至欺诈之处。文章以P2P网络借贷平台资金托管问题为视角,在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托管P2P网络借贷平台资金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托管体系的对策主张。  相似文献   

10.
供应链金融与P2P借贷平台为中小企业摆脱传统银企授信提供了新的融资模式。为保护投资者以及P2P平台的利益,度量与完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体系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P2P借贷平台与融资企业的博弈分析,发现供应链金融模式可以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的贷款违约风险,并运用Logistic模型对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中小企业进行风险度量,测度结果与现实情况高度相符,最后针对P2P借贷平台提出控制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完善第三方支付征信平台 促进网络信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信贷行业的快速发展,网络信用风险日益凸显。第三方支付平台,凭借其独特的流程设计和相对完善的信用评价机制,掌握着各种网络交易信息。完善第三方支付征信平台,不仅有助于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同时可以促进网络信贷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建立KMRW声誉模型,探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过程中第三方支付征信平台支持网络信贷的发展模式,并以支付宝为例分析认为,完善第三方支付征信平台,可以降低信贷风险,增加信贷规模,延长信贷期限,增加社会福利,促进网络信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美国P2P网贷行业运营模式基础上,从信息公开制度、借款人身份真实性审核机制、内部风险评估体系等方面分析其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经验,结合我国P2P网贷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P2P网贷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金融制度下的P2 P网络信贷是一种比较成功的小贷发展模式,而小微企业最青睐的就是正处在发展势头中的P2 P网络信贷。当前P2 P行业迅速发展,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已初步形成一个崭新的行业。但P2 P平台的不断跑路现象也暴露出平台存在风险及缺陷。所以,控制风险是P2 P平台赖以生存的前提,也是P2 P行业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信用评级关系到一国的金融主权和国家经济安全。一方面,美国三大评级机构以美国国家利益为重,"恶评"他国信誉级别,严重损害他国利益,造成国际经济金融的动荡;另一方面,美国正在通过大规模收购中国信用评级机构,试图控制我国信用评级行业,严重威胁我国的金融主权和国家经济安全。重塑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构建我国自主信用评级体系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P2P网贷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平台,因此有必要对平台的各项影响指标进行研究并分析各指标的权重,为P2P信用风险度量的深入研究做准备。方法/过程依据P2P平台信用风险的特殊性,从平台运营情况和平台基础实力两个方面建立P2P平台特有的指标体系,并以19家平台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再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改良的CRITIC赋权法运算得到各指标的相应权重,从而更为全面科学地对平台的信用风险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网贷专业集群化运行机制以降低风险。结果/结论最终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P2P平台信用风险的各指标重要性排序中满标时间最为重要,因为平均满标时间可以反映平台受投资人欢迎的程度,而投资人对平台的信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平台的生死。注册时间的权重最小,这与P2P问题平台统计数据结果一致。由此可知,在研究平台信用风险时应依据权重进行度量,这才能使得度量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理论与实践证明,科学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具有关键性意义.在回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AHP分析法为基础,构建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重点对履约能力和成长能力的相关指标进行考核.  相似文献   

17.
分析P2P平台运营模式及现状,探讨将P2P平台纳入征信管理体系的必要性.针对目前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机制不明确等问题,从完善法律框架、设计接入模式、出台制度规范和制定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出将P2P平台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逐年递增,且平台债务主要为银行贷款,风险逐渐积聚.2013年,国务院进一步明确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方针.为推动平台公司信贷资产证券化,应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法律法规、定价机制,引入市场机制,对平台公司信贷资产进行重组和信用增级,拓宽平台公司融资渠道,盘活信贷资产,化解平台公司债务风险,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企业集团具有股权关系多层次、产业分布多元化、信息透明度不高的特点,使得商业银行等外部债权人控制风险敞口的难度较大。商业银行如何借助外部评级机构的集团评级服务,对集团客户信贷风险进行有效评价,以实施信用敞口的事前控制。集团评级的关键是,突出以现金流分析为主线的评级理念,研究风险在集团内部的传导机制,关注集团财务弹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