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宜家家居是全球最大的跨国家具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12年的成长与发展体现了宜家在应对市场环境变化中所采取的本土化对策。瑞典宜家家居(IKEA)是跨国连锁经营的大型家具零售企业,它从瑞典的一个小农  相似文献   

2.
作为全球最大的家居连锁巨头,来自瑞典南部丛林的宜家(IKEA)家居自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后,一直采取相对稳健的发展战略.截止目前,宜家在中国的门店也仅仅是在北京、上海各一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宜家在全球33个国家的门店总数是216家.就门店数量而言,宜家中国(大陆)在宜家全球所占比例不到1%.  相似文献   

3.
据说,在北京、上海、广州的流行时尚中,人们有两大共同爱好,逛宜家,吃哈根达斯。虽然我总是拽不上时尚的尾巴,但“IKEA”这个代表新潮,实用的北欧家居品牌确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宜家家居为瑞典家居用品零售集团,已有56年历史,在全世界29个国家的各大城市拥有150个商场,年接待顾客2亿人次。如今,宜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居用品公司,商品品种多达  相似文献   

4.
唐红娟 《新经济》2010,(5):54-57
作为全球最大的家居连锁巨头宜家自进人中国以来逐日受到消费者的喜欢。然而这个一贯针对大众消费者的中低档品牌,在中国却被定位为高端,与中产、小资联系在一起。“宜家中国”能否适应中国本土环境、占领中国家居市场,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阶段,认为目前中国轿车市场已经进入"品牌扩散"时期,并总结了这个时期市场若干方面的产业组织特征.随后以产品差异化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品牌扩散策略的优势和劣势.我们的结论表明,领先企业有动机通过品牌扩散进入新的细分市场,并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厂商从低端市场通过品牌扩散进入高端市场,反而有利于高端市场维持高价位;而厂商从高端市场通过品牌扩散进入低端市场,其品牌扩散对高端市场的威胁较大,会引发低端市场新的价格战.  相似文献   

6.
低价策略对于当前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是无补的,因为中国自主品牌的建立具有内生的比较劣势.要建立自主品牌,中国企业必须克服这种比较劣势."品牌替代"不是当前中国企业的合意战略,因为"品牌替代"战略的零和博弈性、对抗性和战略趋同性使中国的产业升级事倍功半.而"品牌互补"战略以顾客价值为核心,超越了零和竞争的思维线路."品牌互补"战略并非单纯提升技术与能力,而是在公司的能力和顾客价值之间创造一种不断改进的和谐.实施以顾客价值为核心的"品牌互补"战略能够增强产品个性,提高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认可度,尽快改变中国产品被外国品牌覆盖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中国消费者品牌知识结构图及其营销管理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品牌知识是消费者视角的品牌资产的核心要素.本文在回顾国际上品牌知识研究成果之后,指出建构、描绘中国消费者品牌知识存在的挑战性和价值.本研究在京、沪、穗三地实施消费者焦点组访谈,对访谈材料(文字及声像)进行内容分析,描绘出中国消费者的品牌知识结构图.本文发现,中国消费者偏重于从品质(尤其是"安全性")、公司、来源地、社会形象或"面子"等信息节点构筑品牌联想;倾向于从电视广告、新闻报道、轰动性营销事件等渠道去熟悉品牌.本研究将品牌权威Keller的品牌知识模型在中国具体化和部分修正,推动了品牌知识理论发展.论文对中国市场的品牌经营提出了建立严把品质关、重点投资公司品牌与公司"背书"、建设品牌美誉度等营销战略.论文提出了值得进一步实证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动漫产业蓬勃发展,其衍生产品市场具有极大的利润空间.在外国品牌垄断衍生品市场的情况下,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抢占市场份额对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客观分析了中国动漫衍生产品的现状,并为如何打胜中国动漫衍生产品市场"争夺战"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衬 《经济经纬》2000,(2):94-96
伴随着国际市场新一轮的兼并和收购浪潮,中国企业纷纷与外商合资,不少国际大公司在"近期贴本占市场,远期垄断图大利"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挤垮中国民族品牌,以期长期占有市场,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临近,外国品牌与国产品牌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本文分析洋品牌抢占中国市场的成因,以及国产品牌难以占领市场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提醒政府和经营者重视民族品牌,牢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深入,企业不断加快国际化进程,在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时,文化差异成为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关注的重点.如何将全球化与本土化趋势,标准化与特殊化战略进行巧妙的融合,找准平衡点,恰到好处地把握"全球本土化"的程度,在品牌国际传播的过程中既不失品牌个性又避免文化冲突是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必须解决的难题.在国际品牌纷纷抢占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本土品牌也在积极探索国际化之路.分析法国欧莱雅集团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化差异对品牌国际传播的重要影响,也有助于中国品牌借鉴其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成功经验顺利进行海外推广.  相似文献   

11.
消费者选择某一企业嵌入品牌时,受到其所在专业市场的品牌形象的深刻影响。运用类别推理理论(CT)和Accessibility-Diagnosticity框架(ADF),研究了专业市场品牌影响企业嵌入品牌的内在机制和路径,并通过构建相应的结构方程模型,运用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专业市场品牌通过消费者"对品牌本质属性的信念"和"品牌信任"两条路径,发挥对企业嵌入品牌的影响作用;而在这一影响过程中,"企业嵌入品牌的典型性"和"消费者对企业嵌入品牌的熟悉度"则发挥着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大国际品牌在"思考全球化,行动本土化"的理念指导下,从产品品牌、人力资源、产品制造、营销管理等方面,大力实施本土化经营战略.加入WTO后,国际安防品牌抢滩中国的进程明显加快.本文将对国际品牌中国市场本土化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外商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加快,而其中国行为的"本土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外商不论是在产品开发、市场研究、渠道建设、销售管理、市场传播等策略方面,还是在品牌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等战略方面,都深刻地体现了其高层公关、"把洋品牌做土"贴近中国大众和重用华人精英、尊重中国文化的中国化思维,是对中国文化彻底、深刻的洞悉和体现.  相似文献   

14.
必胜客作为全球第一披萨连锁品牌,自1990年以"披萨专家"形象强势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目标消费者美食和心理需求,适应竞争状况,必胜客不断调整自己的品牌定位,并采取相应的宣传策略巩固市场地位.本文将重点分析必胜客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化品牌定位策略,并结合其目前面临的困境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品牌化和品牌传播是品牌建设战略的两个核心内容.中国移动凭借敏锐的市场直觉、联合有丰富品牌运作经验的广告公司,适时地推出了"动感地带"品牌,在品牌化的阶段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随着市场态势的变化,进入品牌传播阶段的"动感地带"却存在着诸如品牌赢利点淡薄、包客性不强等问题.针对此种情况,笔者提出了扩展品牌视野、丰富品牌内涵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佳 《经济视角》2013,(2):71-73
本文通过对中国大陆茶叶市场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我国的茶叶生产和营销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对茶叶进行品牌营销。即以品牌为核心,创建茶品牌,为茶品牌注入内涵意义,将茶叶品牌传播出去。并重点论述了品牌传播的方式,即:广告传播、事件营销、节日传播、网络营销、"CI"战略、会展营销等。中国茶叶市场只有形成几家知名大品牌竞争的局面并良性循环才是真正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众多国外优秀的品牌自然不会放过布局中国市场的任何机会。源于丹麦的顶级视听奢侈品牌Bang&Olufsen(B&O)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快布局中国的脚步,从启用中文品牌名"铂傲"开始,就足见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作为全球性的试听奢侈品牌,B&O正通过丰富的视听产品为中国消费者诠释声音的奢侈。为了进一步了解B&O布局中国的计划,日前《新经济》特意专访了Bang&Olufsen大中华区市场总监伍惠冰。  相似文献   

18.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化妆品市场迅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市场.2016年化妆品零售总额已达2222亿元.但是,国内大部分市场份额由美、日、韩化妆品品牌占据.特别是,因为"韩流"浪潮的影响,韩国化妆品越来越受到中国市场的欢迎.本文通过韩国化妆品巨头企业"爱茉莉太平洋"在中营销战略分析,阐述其成功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制造"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融危机下,"中国制造"正处于竞争优势的转型期,研发滞后、工业设计低端、品牌弱化、国际营销渠道不畅及专业性人力资本薄弱等因素严重影响着中国制造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为此,可采取锻造中国竞争动态优势、创新工业设计、发展营销体系、提升人力资本和强化"中国规模"市场优势等措施,以创造一个"中国因素"的国际生产体系和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世界知名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实施"品牌战略",中国品牌正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竞争挑战,市场的竞争已从产品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品牌营销战略的竞争。如何树立多层次性品牌理念,不断强化营销策略,真正建立本土市场乃至世界的优势品牌,使本土品牌走向全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