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济新常态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人力资源与产业转型匹配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构建人力资源开发与产业转型升级适配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适配度评价模型,对广东省2000年~2013年产业转型升级与人力资源开发适配效应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人力资源开发及产业转型升级匹配度与广东省“双转移”战略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动趋势,匹配度提升还有利于人力资源效率和效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格局初显,催生出很多新产业和新业态,逐渐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和新亮点. 这就要求我们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大力培育新业态,打造新产业,使之尽快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相似文献   

3.
论文从新常态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入手,运用要素资源禀赋、竞争优势等理论分析结构不合理、转型升级缓慢、企业出口效益低、核心竞争力差等问题存在的根源,提出应从加快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加速调整对外贸易结构、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多策并举扩大内需、加强贸易领域合作等方面加以应对,以推进外贸转型升级、优化外贸发展环境、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效带动贸易增长、减缓外部需求疲软带来的压力,推动对外贸易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铜陵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受资源约束和发展瓶颈的制约越来越严重,如何适应新常态、增强创新驱动力来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是该类城市当前迫在眉睫的任务。在梳理铜陵市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铜陵市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发展存在的三个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低、产业规模竞争优势弱、政策和制度创新滞后。据此提出了要从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政策制度创新三条路径采取多种措施,来增强铜陵市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打造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新铜都。  相似文献   

5.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的放缓要求保险公司不断加强产品的服务;经济结构的调整要求保险公司内部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在创新力的驱动下要求保险公司不断加强改革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对保险业提出的新挑战,基于国务院"新国十条"提出的要求,提出了新型保险卓越人才培养的理念、目标和培养模式,认为保险人才的培养应以创新思维和服务意识为理念,以改革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为手段,实现培养服务型人才的基本目标,不断地提高保险人才培养的素质,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复合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马鞍山市发展"四新"经济,即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既是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徽省决策部署的需要,更是为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当前,马鞍山发展"四新"经济存在着人才不足、创新机制不活和经济管理方式传统的制约。马鞍山"四新"经济发展应向新的领域聚焦、构建"2+n+11"协调机制、实施"产业基地+技术创新联盟+产业基金+实训基地"的工作模式、优化政府服务方式、实施柔性人才引进计划。  相似文献   

7.
全域旅游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向,全要素、全产业、全部门、全时空的全方位联动,不仅促进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有利于区域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本文以旅游经济、产业发展和城镇发展理论为基础,以山西省平遥县为例,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全域旅游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互动机理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通过实施"旅游+"产业融合战略,可以提升城镇就业和公共服务水平,从而实现全域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源服务业具有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关系广大劳动者就业创业和职业发展。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实现转型升级,是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在全球人力资源服务向平台化方向发展、新模式和新业态不断涌现的新时代,建议重视和开展下述方面的工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有效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培育新增长点;继续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搭建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主体,受惠于改革红利、全球化红利和人口红利,我国成为全球最大制造业生产和净出口国,为产业转型升级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分析表明,我国制造业在享有绝对规模优势的同时还存在大而不强,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口红利优势递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力。借助局部调整自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我国制造业战略升级的内在机理,实证解释影响制造业战略升级重要因素的短期和长期效应,并以此从加快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重构产业价值链,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提升产业增值能力;做强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区域经济政策产业效应等方面提出实现"中国制造"战略升级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处于"新常态"背景之下,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主要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经济结构也不断升级优化发展,第三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城乡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由之前的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这一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开展也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本篇论文主要论述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关于职业教育的改革,以期能够更快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的目的在于超越传统西方哲学,为哲学寻求到一个根本的前提,从而也为走出时代的困境给予解答.但是受传统主体性哲学的羁绊,胡塞尔未能拉紧“生活世界”的“先验”和“经验”维度,理论本身具有不彻底性.通过引入“语用学”,哈贝马斯对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进行了改造,从而突破了胡塞尔的单主体性,进入到主体间性,“经验世界”和“先验世界”统一于主体间的话语实践中.  相似文献   

12.
13.
职业院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持续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文章解读了教学诊改的内涵及意义,明确提出了诊断的精准性与改进的针对性,对诊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给出了解决诊断精准性与改进的针对性的方法,即院系引领,专业为主,定位诊改.  相似文献   

14.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民生与发展恒久主题的理论形态与现实追求,是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理论的创新与升华,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新理念、新思路、新动力、新要求,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引领与指导作用。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是"发展新理念"的理论体现与现实愿景,也是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要求与理论归结。  相似文献   

15.
南齐谢赫在枟古画评录枠中提出了"六法论"冠其首位的便是"气韵生动",它对中国绘画的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气韵生动"的绘画艺术理念,经过唐代文人画家、宋代文人画家、元代文人士大夫画家和明清画坛的传承与发展,成为指导中国绘画笔墨技法表现的理论基础,也是人们评价和鉴赏中国画价值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的成功实践,有效地提升了中国-东盟关系.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东盟合作找到了新的契合点,即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把中国-东盟建设成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的成功实践还向世界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不同的意识形态,同样可以合作,合作则共同发展,合作则共同繁荣,合作则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7.
劳动理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石,而且贯穿于马克思思想的始终.然而,阿伦特却在《马克思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等著作中对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了人"论题提出了质疑,并由此阐述了她复兴公共领域的思想.如何正确地把握和理解阿伦特的思想及其实质,对于促进我们对马克思劳动理论的正确理解及揭示阿伦特思想的实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进而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本文旨在从公共领域与人的自由的两个维度对阿伦特批评马克思"劳动创造了人"这一论题的原因进行具体考察,以揭示阿伦特批评马克思"劳动创造了人"论题的真正意图,找出阿伦特的批评中存在的诸多误解和错误,进而为马克思主义辩护.  相似文献   

18.
减少非正规就业是提升国民就业质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基础。利用世界银行2005年中国企业调查数据,着眼于从企业用工"双轨制"的视角考察政治关联对企业雇佣行为的影响。在使用合同工比例刻画企业用工"双轨制"的基础上,研究发现,政治关联有助于减少企业劳动用工"双轨制",且这一影响在政府管制水平较高的地区更显著。同时,政治关联对企业用工"双轨制"的影响与企业要素密集度和产权性质密切相关。政府关联有助于减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用工"双轨制",而对资本密集型企业、外资企业的用工"双轨制"无显著影响。上述发现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政治关联产生的经济效应的理解,也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有益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9.
综合史传分析,曹操形象虽不出众却具有不凡的内在气质,但是在经毛氏父子评改《三国志演义》后,小说、戏剧中的曹操"奸雄"形象"脸谱化"逐渐形成。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重视教化,曹操形象是随着人们基于以道德评判、封建正统观念为准绳的审美价值观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新阶段的"四个全面"总体战略,深刻把握社会进步与中国国情,切实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现代化建设规律、可持续执政规律及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中国现代管理理论作为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继承与创新以及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的中国化,是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管理理念、认识与经验的概括、总结与系统化,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四个全面"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学科建设的战略规划,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切实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