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克庄被誉为"言文者宗焉,言四六者宗焉",其散文在南宋后期深受时人重视。相较于诗词研究,刘克庄散文研究总体上被学界冷落。回顾近百年来刘克庄散文的接受与传播过程,刘克庄散文研究具有诸多不容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散文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所谓“神”,就是主题和立意,以及通篇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意境。一篇散文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它的立意和意境。立意高远、新颖,可以使散文更具感染力;意境真切、优美,可以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和更丰富的联想。所以阅读和创作散文,都首先应该着眼于它的立意和境界。  相似文献   

3.
<中图法>第四版细化了现、当代散文,并以体裁作为其分类标准.由于随笔、杂文、小品文三者概念外延交叉,类目内涵模糊,且现、当代散文体裁样式多变,此标准在实践中往往很难把握.以散文的表现形式(议论、抒情、叙事)类分散文则更易归类,更能满足读者阅读需要.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以曾纪鑫的文化散文《永远的绎站》为例提出和阐述文化散文的美学原则.认为文化散文的美学原则体现在文学品质、历史内涵、哲理思辨、文化因子等四个方面.这些美学原则不是孤立的,而是水乳交融地存在于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之一,其独特的东西融合的文化身份,使得他的古典散文译文清新隽永、传神达意,蕴涵着深厚的东方文化情结和审美价值。论文从跨文化角度来观察和透视其对中国古典散文的英译,通过分析《扬州瘦马》、《兰亭集序》等中国古典散文名篇的英译实例,探讨并借鉴其高超的中国古典散文英译技巧,并进一步挖掘隐藏在"东方主义"文化选择背后的美学价值,从而更好地指导古典散文英译实践。  相似文献   

6.
孙犁晚年散文以个性意识的逐步强化为先导,有意识地回归“五四”时期散文的创作理念,强调散文创作应该坚持自然真实的原则,自由地抒写内心情感体验,渴望心灵的放松和情绪的释放,在创作过程中开始追求一种闲适取向。文章立足于孙犁晚年散文本身,阐述其晚年散文的闲适体现及新的闲适内涵,并结合时代背景和孙犁个人性格探讨其晚年散文闲适取向形成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宋末遗民散文,较好地体现了易代的风貌和文学特色。他们的散文题材广泛,主题集中突出,主要反映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民族气节,具有鲜明的遗民特色。本文将通过对宋末遗民群中典型作家的散文进行分析,并总结这一时期遗民散文创作的共性特点以及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余光中在散文写作中,利用古典文学的精粹,进行现代意义上的加工改造,为了表意的需要,勇敢地打破文法的警律。  相似文献   

9.
余秋雨在90年代初以文化大散文的面貌横空出世,读者众多,好评如潮,其原因在于大格局、高视野、深层次地对于中国文化的审度。他的散文将文史知识与情思、历史踪迹与现实问题思考,将人、历史、自然交融的构思、格局,在当代独创一格,颇具魅力。他在散文写作的诸多方面都有其新意。他突破简约、超越平庸、革新技法,实现了对散文多方位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真实是散文的生命,虚构可以出好散文,现代主义流派的各种表述方式融入散文,可以使其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11.
汪道昆是明代中后期与王世贞、李攀龙鼎足而三的文坛领袖人物。汪道昆本人来自徽州、出身徽商家庭,深受徽文化影响。徽商的经商生活及徽商的商业伦理道德、徽州人"聚族而居"的特点、新安理学思想的影响等在汪道昆的散文里得到鲜明地体现。独特的地域文化造就了汪道昆,同时又使得汪道昆的散文打上了深深的地域文化烙印。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当代著名散文家王充闾创作了大量的不同题材的散文作品,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创作风格:历史文化散文的冷峻通透、生活情感散文的醇厚绵密、智性散文的剀切深微,以及山水散文的清醇健朗。尽管他的散文风格变化多样,但是又有着稳定而统一的"本调",即:深邃冷峻、清醇雅致。  相似文献   

13.
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步入城市化进程,世纪之交散审美意识出现了既有多声部复合变奏,又存在审美理想的趋同性的复杂局面。当前都市散审美理想相当大程度上是以乡土田园所代表的农业明审美风范为参照而衡定。乡土田园的古典美已然构成对都市现代美的遮蔽。都市散审美意识应在吸取古典人资源的同时。努力张扬自身的现代美内涵,给人们提供富有时代内涵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14.
当代著名作家王充闾的散文从题材上划分,一是历史文化散文,二是追忆往事散文,三是域外游记散文.他的散文在审美风格、题材选择和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趣味,充分展现了作家深邃旷达的哲思与智慧,飘逸空灵的诗意与才情.创作主体的童心和机趣,率真和良知,以及超越世俗和意识形态的人本主义精神,特别是作家的古典主义情怀和审美趣味,给予文本以丰富多样的结构之美.  相似文献   

15.
内心世界的审美观照是当代散艺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中国散经历了从现实言说到反现实言说的发展,在“人”的学的意义上,它使抒情散更深入地展现“人”的灵魂的丰富性,并且为抒情艺术带来新的实践。《小街驶过乌篷船》在这些方面有一定代表性。作运用“拼贴画”的叙述方法和意象结构形式等,抒写了作丰富的又是矛盾着的内心世界。作以一些技巧艺术地设置一定的心理距离,为读营造了较浓郁的审美观照氛围。  相似文献   

16.
从2004年到2009年上半年,浙东作家在散文写作上的收获不可谓不丰盈:从数量上看,这几年间,结集出版了23部散文集。从作者构成方面来看,作者队伍中有男性18名,邱贝贝、余昭昭、赵淑萍、包丹虹和王静等5名女性作者虽然所占比例不高,却也足以撑起女性散文写作的半边天。在这些女性作家的散文集中,作者们都是以女性视角在抒写女性心灵,表现出了时代女性精神风貌和心灵律动。但就女性散文而言,如何追求突出的个人创作风格和不可重复的创作个性,这是一个值得讨论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意境重构是散文翻译的重要因素,可以作为散文翻译批评的一个尺度。在散文翻译时,应注意从解读和表达两个阶段进行意境的重构。  相似文献   

18.
萧红是一位执着追求文学梦想的不幸女性,她的散文创作贯穿了整个创作生涯,其散文题材与她的人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众多的散文题材中,她分别熔铸了不同的的格调和风采,写出了感人至深的文字.读者从中可以看出她悲情人生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