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3.
本文就路透社援引某境外语言研究机构关于我国政府扫除中式英语的错误贬低展开讨论,强调了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形成、演变、定义和特点等,呼吁摆脱不规范英语的羁绊,树立推广中国英语的信心,达到良好沟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中式英语在大学英语写作中主要表现为词汇运用和语篇衔接不当、句式结构的误用等。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避免中式英语的对策:一是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语感;二是注重文化差异因素,培养文化底蕴;三是加强翻译练习,培养双向立体思维;四是注重语篇教学,培养语篇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5.
扫除中式英语:一场必打之仗——就路透社一则消息浅谈区分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路透社援引某境外语言研究机构关于我国政府扫除中式英语的错误贬低展开讨论,强调了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形成、演变、定义和特点等,呼吁摆脱不规范英语的羁绊,树立推广中国英语的信心,达到良好沟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的中式英语表现及其认知机制。指出中式英语是汉语语言迁移,是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中受汉语思维习惯影响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够指导学生,加大英语的练习,就一定能够写出地道的优秀的英语作文。 相似文献
7.
中式英语是一种特殊的语用现象,广泛的存在于中国英语学习者之间,究其实质是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或者不和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本文试图通过文化和思维差异角度对中式英语的原因作出归纳并提出一系列克服中式英语的建议,希望对英语教育能有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近年来中国英语的形成、界定以及所谓的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二者的实质性区别进行了分析,对中国英语的发展做了简单的介绍,表述了中国英语的特点:词汇数量大、表意准确并且有相当一部分词汇或短语是根据中国普通话发音直接转化生成的;在翻译形象化语言时表现出明显的中国民族文化特色;选择顺应语言使用者思维模式以及顺应汉语文化的产物.进而表述了本人对中国英语所持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英语是发扬传播中华文化,学习借鉴西方文明的重要沟通工具。但二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受母语文化的影响而产生语言变体———中式英语及中国英语。中式英语是母语文化负迁移的畸形英语;中国英语具有中国特有语言文化内涵,是被英语母语者所接受的语言变体。本文归纳总结了两者特征区别,希望引起学习者重视母语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式英语是一种出现在中国人英语学习中的普遍现象.本文通过对口语中的中式英语成因的分析和探讨,提出正确的解决策略,力图排除母语的干扰和纠正因母语干扰所造成的“中式英语”类的偏误,从而使我们中国人讲的英语更加地道,更加标准,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中以语言迁移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语言迁移的种类,探讨了中国的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汉语负迁移现象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认为在教学中应重点分析英汉在语音、形态、句法结构、篇章结构的差别和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使学生避免汉语负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公示语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交流程度日益加深,公示语翻译也受到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重视。本文探讨了中式英语及其成因,分析了延安市公示语英译的中式英语现象,并提出译者在公示语英译中应避免中式英语,以期创建出一个规范标准的汉英双语公示语环境。 相似文献
15.
英语习语的文化背景与大学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英语习语蕴含着独特的民族特征和文化信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在运用直译法、同义习语借用法、意译法翻译的同时结合文化背景的灌输,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实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英语谚语凝聚西方各民族文化于一体,是英语语言文化宝库中的精华。大学英语教师应在英语听说、阅读、写作教学中合理地渗透谚语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准确把握英语谚语的文化内涵,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实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18.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英文歌曲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注意提高语感、发音和记忆质量。应用的重点是英文歌曲欣赏与听力训练和翻译训练。 相似文献
19.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采用英语电影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有效地促使学生积累词汇量,并培养高职学生使用英语语言的灵活性;快速了解中西文化,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在教学中应注意,精心选择电影题材;精心设计电影教学材料的操作方法;合理安排好利用英语电影教学的时间等。 相似文献
20.
由于英语全球化的逐步深入,英语本土化也逐渐形成,"中国英语"这一概念,从争议性的话题也开始逐渐被认同接受。本文阐述了英语教学引入"中国英语"的必要性,并且在教师观念、课堂内容和教材编写方面探讨了"中国英语"和"英语教学"相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