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2009,(12):14-15
历史上的渭河,曾是“一河清波、两岸绿色、鱼翔浅底、鸟语花香、人水和谐”的景象。 然而,随着渭河流域特别是关中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渭河沿岸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逐年增多。尤其是自1990年后,渭河千流宝鸡以下河段均为五类或劣五类水,渭河流域的水环境及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2.
叶君集 《开放导报》2006,(5):I0016-I0017
一、为什么要开展“六大水系统”规划建设“六大水系统”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当前龙岗区水务一体化工作不断深入完善,“大水务”体制改革颇见成效。开展规划建设“六大水系统”,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于全面提升龙岗区的水资源水环境  相似文献   

3.
杨长水 《当代陕西》2011,(2):F0003-F0003
渭河陕西段综合整治工程2月17日正式启动。我省计划在从今年起的五年内,总投入607亿元完成渭河的综合整治。省委书记赵乐际指示:“一定要把渭河的事情办好!‘十二五’期间,要集中精力,集中各方力量治理渭河,确保渭河安澜。”省委副书记、省长赵正永强调:“把治理渭河当作大事,进行全线、系统治理,修堤、治河、滩岸综合开发利用,让渭河水患彻底根治。”  相似文献   

4.
北郊到城北,再到北城,一直到北部新城乃至政府北迁和规划升级之后的“新的城市中心”,同样是西安北部域区的这片热土,名称的一路演进却让建设者的干劲不断升级,巨变、裂变。以浐、灞、渭河水系生态建设为治理重点.高起点搞好规划以房地产、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发展支柱产业.灞桥区“十一五”期间的目标是把浐河,灞河沿岸建设成为西安的新“浦东”。眼下,“新北城市中心”不断朝着“北上乐扩”的方向转移.浐、灞,渭河三角洲地段越来越被推入主流视野。在此背景下,各方关注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在该地段开发建设生力军——西安西港房地产(集团)开发有限公司的身上。  相似文献   

5.
北郊到城北,再到北城,一直到北部新城,乃至政府北迁和规划升级之后的“新的城市中心”。同样是西安北部城区的这片热土,名称的一路演进却让建设者的干劲不断升级、巨变、裂变。以浐、灞、渭河水系生态建设为治理重点,高起点搞好规划,以房地产、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发展支柱产业。灞桥区“十一五”期间的目标是把浐河、灞河沿岸建设成为西安的新“浦东”。眼下,“新的城市中心”不断朝着“北上东扩”的方向转移,浐、灞、渭河三角洲地段越来越被推入主流视野。在此背景下,各方关注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在该地段开发建设生力军——西安西港房地产(集团)开发有限公司的身上。  相似文献   

6.
2011年,渭河综合整治大会战拉开帷幕,388公里的渭河两岸,摆下100多处建设现场,数万建设者战酷暑、斗严寒,昼夜奋战.渭河治理工程战线之长,规模之大,投资之多,前所未有. “把渭河治理当成大事,进行全线、系统治理,修堤、治河、滩岸综合开发利用,让渭河水患彻底根治.”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渭河综合整治提出的目标.在渭河综合整治过程中通过加固堤防、疏浚河道、整治河滩、污染治理、调水拦沙等实现渭河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  相似文献   

7.
当渭河横越时空,流入2015年6月时,一条人水和谐、安澜生态的绿色新地标在三秦大地重彩登场. 在渭河综合整治主体工程基本竣工之际,《当代陕西》走访了陕西省渭河综合治理办公室,通过详细了解,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陕西“治渭人”五年来科学求实、攻坚克难、扎实苦干的综合整治,这条孕育了千年华夏文明的陕西人民母亲河,从此终结了“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小水大灾成为常态”的历史“魔咒”,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渭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开工建设和<西咸一体化建设规划>的实施,未来的渭河将以景观为主线,形成一条以文化和生态为核心的城市滨河生态景观廊道,打造"西部第一河",为当地城乡居民塑造全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为实现此宏伟工程,有关专家强调"需要缜密的实践为支撑,更需要科学的理念为引领."  相似文献   

9.
张家川县从优化城乡布局、完善城乡功能、提升文化内涵、提升城乡品位和建设特色小镇五个方面,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效 近年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坚持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突破口,紧紧围绕“中国西部清真食品城” “陇东南畜牧大县”“天水市矿业基地”和“天水市特色旅游区”的目标定位,依托国家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和关中一天水经济区规划的实施,抢抓政策机遇,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0.
关注     
动态News要闻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颁布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央制定的第一个专门部署文化建设的规划纲要。《纲要》阐述了“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大意义,明确了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发展目标和重点。《纲要》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强调文化属于人民,二是强调文化重在建设,三是强调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2010,(1):100-101
1980年以前,渭河水质尚好,受污染较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人口迅速膨胀,渭河污染急速加剧。上世纪90年代之后,渭河基本丧失了生态功能,被老百姓称为“关中下水道”。  相似文献   

12.
《中国招标》2010,(15):33-33
近日,陕西省咸阳市泾渭新区305平方公里的《新区总体规划》开始面向国内外招标。与此同时,咸阳也开始着手做好基础设施的大建设,目前正在做的规划还有《泾渭新区发展战略规划》、渭河北岸综合商务区起步区15平方公里的城市设计、《渭河北岸综合商务区发展规划》,《泾渭新区产业发展规划》也将启动。  相似文献   

13.
一、坚持规划引领,构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是树立全域发展理念.将嘉峪关全市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整体规划,通过规划引导、约束和规范,推动“景城一体化”发展、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编制大景区总体规划和建设性规划,构建“三圈四线”旅游格局,把散落在全市的“珍珠”景点串成旅游“项链”,深度挖掘整合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新时代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发展好“三农”工作、推进“三农”工作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方面。江西省一直致力于“文化强省”建设,作为“文化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工作领域,近年来,江西省乡村文化建设步伐加快,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为“文化强省”目标的顺利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一项特殊工程,乡村文化建设需要在充分厘清概念、消解瓶颈、科学规划、融合发展、统筹协调等多种综合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久久为功,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浙江经济》2023,(5):24-25
<正>将诗路文化带建设作为推动港城文化发展繁荣、建设“重要窗口”的重要抓手,统筹推进一批诗路名镇、诗境名山、诗路水脉、诗意古道等建设,擦亮诗路璀璨“珍珠”诗路文化带串联了全省文化精华之“链”、山水之“链”、发展之“链”。《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发布以来,宁波积极贯彻落实省诗路文化带建设要求,统筹推进浙东唐诗之路及大运河诗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2003年的渭河水灾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全国政协常委安启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加强渭河水患治理,目前迫切需要改变三门峡水库运行方式,努力降低潼关高程(潼关高程是指黄河潼关断面1000立方米每秒流量时的相应水位)。而从长远来看,尽快实施《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才是减少渭河水患的治本之举。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国家实施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框架下,结合港口现代化发展趋势和海口市城市、旅游观光、文化交流和滨水休闲等功能发展需求,通过“海豚湾”的规划建设,打造独具魅力的国际旅游都市生态港湾、亲水活动空间与多元化海滨功能区,使其成为国际旅游岛的新亮点与城市名片,开创都市滨水地区建设新典范。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地区分布着丰富的近古文化遗憾,在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有“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马厂文化”,在黄河中游及其支流渭河交流地区,有大量的“仰韶文化”,其中以西安东郊发现的“半坡遗址”为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9.
远古时期西部地区的商贸活动中国西部地区分布着丰富的远古文化遗迹,在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有“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马厂文化”,在黄河中游及其支流渭河交流地区,有大量的“仰韶文化”,其中以西安东郊发现的“半坡遗址”为典型代  相似文献   

20.
英子 《当代陕西》2011,(12):58-59
受渭河塑造和滋润的关中平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对渭河陕西段进行综合治理,确保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是建设西部强省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障,是实施《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迫切要求。作为渭河流域管理的职能部门,陕西省江河水库管理局(渭河流域管理局)承担着维护渭河安澜的神圣职责。《当代陕西》日前专访该局局长周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