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的屈原文化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研究屈原文化旅游开发对策,有利于彰显屈原精神,保护和传承屈原文化,发展屈原文化源地的经济和文化。目前,屈原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屈原文化的非物质特性造成旅游产品创新不够和民间认同不足,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按照“物化-活化-地方化-品牌化”的路径,对旅游空间、旅游活动、旅游商品等进行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2.
在客观分析甘肃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了农旅融合型、民俗体验型、红色文化嵌入型、城镇依托型、景区带动型和生态保护型六种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同时研究发现目前甘肃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存在同质化严重、专业人才缺失、品牌塑造不强和在地农民获得感不高等问题,分析上述问题,提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过程中,必须打好“乡愁牌、生态牌、特色牌和坚持人民主体性”,逐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从而实现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
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乡村景观的游憩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乡村游憩产生的动机和特征入手,寻找乡村人居环境“背景元”“活动元”“建设元”有机联系、三元互动的关系,分析由背景元主导的乡村游憩资源的构成要素及功能特征。以优美性、乡土性、宜游性为价值标准,建立乡村景观游憩价值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乡村景观游憩价值的核心,坚持和传承乡村人居环境背景的整体保护、乡村人居活动的活化、乡村人居建设因地制宜的传统,保护乡村人居环境的自然度、丰富度、和谐度;突出乡村文化的地域性、原真性、传承性;优化乡村建设的清洁度、舒适度和可达度。从而以游憩价值的发掘和利用为契机、实现乡村景观价值的保护、彰显和提升,以游憩为推动力,促进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提质。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外源式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自主发展和空间控制权,乡村旅游社区面临居民参与缺失、传统文化解构、乡村治理失序等多重困境,而新内源性发展聚焦本地资源利用、居民参与、地方认同等,与乡村旅游社区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契合性和适配性。以贵州少数民族村寨卡拉村为案例,通过深度访谈等剖析案例地新内源性发展路径和机制,研究发现:超地方发展理念推动了优势产业在地化发展,居民广泛参与并构建公平利益联结机制增进了居民社区认同,嵌入在乡村中的家训、家规和家风文化提升了乡村德治水平,外部市场联结推动了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乡村精英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动员作用,多要素结合推动了乡村新内源性发展。研究拓展了乡村旅游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视角,为乡村旅游社区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路径和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洞见。  相似文献   

5.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文章总结了乡村旅游对于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所做出的贡献,又系统分析了乡村旅游的开展给乡村文化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同时指出其原因,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乡村文化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发展将近三十年,其发展模式已不再局限于“农家乐”模式,“洋家乐”模式的发展对三九坞乡村旅游的乡村文化变迁产生了影响。通过阐述乡村旅游的发展背景与现状,对乡村文化的概念界定及特征分析,探析三九坞的建筑文化、景观文化、社会文化、经济文化、理念方面在乡村旅游“洋家乐”之后的变化,最后提出乡村旅游开发的文化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关系到乡村旅游的理论构建,不同的学者对这一概念分别进行了诠释。文化是长期的历史积淀,是不可再生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使当地群众脱贫致富;要保护传统文化,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能够传承并动态向前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的丰收,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9,(6)
佛山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岭南乡土文化底蕴深厚,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契合度大,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是佛山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佛山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佛山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与问题,阐述了佛山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则,最后,结合佛山乡村旅游的特点,提出了从古朴村落、乡村美食、乡村商品、乡村民俗和乡村农庄(民宿)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的五大路径。  相似文献   

9.
遗产酒店是社会文明与经济发展的产物,不仅可以拉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能激发人们对文化遗产的创新保护意识.2020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乡村之美、文化之美等系列人文资源获得更高关注度,作为历史文化特殊载体,遗产酒店迸发出新的发展希望. 为实现“在保护中重生、在传承中延续”的目标,活化利用成为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2020年11月,中国古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在北京首钢园举办第二届乡村遗产酒店大会,聚焦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活化利用路径,发布“第二届乡村遗产酒店示范项目”,探索乡村遗产的文旅振兴之路,让乡村遗产在新发展理念下焕发新生.在文化旅游业态创新视角下,凭借遗产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独具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征,遗产酒店成为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有效活态保护,更有助于实现创造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都江堰旅游业发展,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出发,挖掘出乡村旅游的两大核心要素---乡村性和地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因是环境和文化两大要素,指出环境的原真性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文化的提炼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动力,在此基础上,提出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苏晓丽  蒋再松  李建英  李国林 《经济研究导刊》2013,(13):222+252-222,252
农村城镇化背景下,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业对于提升一个地区文化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和解决三农问题都有重要意义,基于农村现状,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文化旅游业能够实现乡村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具体融合方式包括利用信息技术开拓市场、利用信息技术合理规划乡村旅游景点、借助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立体展示农村风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乡村文化振兴是促进乡村全面发展的灵魂和精髓。现阶段,如何传承创新、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农业文化遗产中经过长期历史发展积累下来的文化、生态、生产和社会等资源对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时代的发展进步,应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以激发其积极性,并加大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的资金支持,以留住本土专业人才和吸引外来优秀人才,健全完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制,借助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活化创新农业文化遗产,促进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助力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3.
民族社区承载着少数民族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社区旅游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种"消费符号"、能满足人们追求原真性诉求和扮演着乡村"理想风景画"核心要素的功能。另一方面,旅游发展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有用性;改变了产业结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提供了时间保障;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向精细化、高水平化发展;加强了地方文化认同,有助于实现少数民族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是选择战略路径,而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和突破口。那么,乡村振兴战略的旅游路径是否存在准入门槛以及其旅游路径的差异性如何呢?本文采用组态视角和QCA方法,基于竞争优势理论框架构建乡村振兴旅游路径的组态分析模型,并结合12个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探索乡村振兴战略旅游路径的准入门槛及关键因素之间的耦合构成,探讨乡村振兴旅游路径的生成逻辑,并进行其旅游路径差异化选择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个条件变量并不构成乡村振兴旅游路径准入的必要条件,乡村步入旅游发展之路并不存在严格必要的限制条件;实现乡村振兴的旅游路径是多元化的,共生成七条具有差异化的乡村振兴旅游路径,其中"政策与经济双驱型旅游路径"是乡村振兴的旅游最优路径;经济发达地区的重要旅游路径为"市场需求导向型旅游路径""政策与经济双驱型旅游路径"和"高乡村性与高参与性加持型旅游路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最重要的路径包括"景区依附型旅游路径"和"资本加持型旅游路径"。本文科学客观地评价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及其差异性,为避免通过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提出了政策建议:注重乡村振兴战略旅游路径的地区差异性,因地制宜地制定乡村旅游准入机制及发展政策;加快完善乡村旅游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乡村地区精准投资和有效投资战略实施;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业态,挖掘国内旅游消费潜力;搭建乡村人才培养载体,培育乡村旅游精英;构建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网络,实现乡村空间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现代以利用为中心的物权理论,从社区旅游吸引物权的不同利用方式入手,建构了乡村社区景区化响应模式,结合西部典型案例的分析,指出由“社区自助”走向“社区参与”,进而从“经营性参与分配”或“福利-经营性参与分配”转向“股权性参与分配”模式演进的优化路径,并提出了学界理论建构、政府法制建设、企业体制创新、社区能力培养、第三方力量助推等保障机制,以助于从根本上解决社区旅游发展中效率与公平、参与权益与资源保护等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乡村旅游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各地方政府都很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走品牌化路径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最佳选择。研究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沈阳市乡村旅游目标市场的需求特征,分析沈阳市发展乡村旅游现有的资源条件和竞争者资源条件,探讨沈阳市乡村旅游品牌定位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乡村文化旅游开发是实现中国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如何更好地进行乡村旅游开发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基于人文地理学理论视角与方法,在深入探析当前中国乡村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乡村文化旅游开发中的权力关系与政治表征,推进乡村文化旅游开发中的文化资源差异化整合与保护性开发,加快乡村文化旅游开发中的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完善乡村文化旅游开发中的政策支撑体系等应对之策及其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选择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婷婷 《经济师》2015,(4):178-179,181
近年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文章分析了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取得的成就,指出山西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众多资源优势,提出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包括现代都市依托型、景区依托型、主导产业依托型、龙头企业依托型、特色文化依托型、现代农村依托型,通过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指出山西省进一步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建议:应在宏观上把握布局,积极改善住宿条件、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打造强势品牌,推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形成,建立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9,(7)
大湘南乡村旅游发展具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成长为新兴支柱产业、乡村文化旅游新业态悄然兴起等优势,也面临资源保护相对匮乏、没有形成品牌效益、品牌建设力度相对薄弱等劣势,在面临旅游市场不成熟、旅游发展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旅游文化社会环境有待优化这些威胁时,大湘南要充分利用旅游产业地位不断提升、区域重心东移、旅游服务信息化这一千载难缝的机会时,将乡村旅游作为产业扶贫率先发展的产业,积极探索旅游产业扶贫的多元化模式,为当地老百姓增收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罗文  李臣宏  谢君 《经济师》2023,(12):153-155
文章探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适应乡村旅游产业需求的人才职业胜任力模型,并以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为案例进行实践应用。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本项研究不仅为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案例,同时也为乡村旅游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优化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