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北京市人口研究所两次独生子女问卷调查所获第一手资料,对北京城市女性独生子女婚育群体进行考察。在生育意愿方面,女性调查对象的意愿生育水平呈现偏低发展走向,但二孩生育意愿出现明显上升,不过对于生育\"政策二孩\"的选择呈现明显的矛盾心理和不确定性;在实际婚育状况方面,初婚初育时间在后移,婚后离开父母单独居住开始增多,孩子以双方父母照料为主。政府应积极鼓励双独夫妻生育两个孩子,发挥\"政策二孩\"生育对于缓解人口结构快速老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2015年和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使用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在不同收入阶层中受教育程度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在不同收入阶层中呈现差异性,在低收入阶层和中等收入阶层中,受教育程度的增加会降低生育意愿,对生育意愿具有抑制效应,但在高收入阶层中没有呈现显著影响,稳健性检验进一步支持上述结论。从“教育—成本”“教育—文化”和“教育—阶层”三方面考察教育对不同收入阶层作用机制的差异,结果显示,在不同收入阶层中,受教育程度对生育意愿产生影响的机制不同。对中等收入阶层而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生育意愿的抑制作用受到“教育—成本”“教育—文化”和“教育—阶层”三方面的共同影响;而在低收入阶层中,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生育意愿的抑制作用主要是“教育—文化”机制在发挥作用。因此在政策制定时,应重点关注中低收入阶层群体的生育意愿,防止陷入低生育率陷阱。  相似文献   

3.
王维国  付裕  刘丰 《经济研究》2022,57(9):116-136
在当前低生育率与老龄化叠加的人口新形势下,提高育龄女性多孩生育意愿对于改善人口结构性矛盾,充分释放生育政策效果至关重要。就多数中国家庭而言,生育一孩是基本需求,而多孩生育意愿则会基于一孩生育经历进行决策。初育年龄作为一孩生育终点和多孩生育起点,势必会对多孩生育意愿产生影响。为此,本文构建含有生育政策(数量和时机)和初育年龄的离散生命周期模型,深入分析初育年龄与多孩生育意愿之间的关系,同时探讨生育政策调整、生育机会成本和养老偏好对关系变化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验证发现,意愿生育水平与初育年龄间呈先降后增的U型关系。放松生育数量限制的边际效应递减,并且女性受宽松政策影响的育龄期长度增加有助于提高多孩生育意愿。此外,初育年龄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在低生育机会成本和偏好社会养老的女性中更为突出。高生育机会成本以及偏好社会养老保障会对多孩生育意愿产生“挤出”效应。故本文认为应针对不同初育年龄女性提供系统化、差异化的生育配套政策,以期通过提高各类女性多孩生育意愿来缓解内生性低生育率压力。本文结论为建立生育支持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21,(1)
为了解四川省南充市城区已婚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为南充市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文章采用便利抽样,使用自制匿名问卷对南充市城区已婚育龄妇女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调查。使用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调查297名已婚育龄妇女,平均年龄31.89±5.32岁。理想孩子数为1、2、3的人数分别为126人(42.42%)、168人(56.57%)、3人(1.01%);已育孩子数量为0、1、2、3的人数分别为11人(3.70%)、202人(68.01%)、82人(27.61%)、2人(0.67%);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59±0.51,平均已育孩子数量为1.25±0.53(t=9.339,P<0.001),理想子女数≥2的育龄妇女已育子女数≥2的比例高于理想子女数为1的育龄妇女(χ2=51.90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育龄妇女已育孩子数有统计学关联的因素为育龄妇女理想孩子数、年龄、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否购买养老保险、丈夫文化程度、住房类型。从而得出结论:南充市城区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较低,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自身条件会影响生育行为。  相似文献   

5.
对北京市2006年和2008年的城乡独生子女生育意愿作了调查。在我国经济社会较为发达地区,城乡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无论在生育数量还是在子女性别偏好和生育时间上都存在趋同的现象。对目前各省市在生育政策调整时城市和农村依然采取不同政策的做法提出看法。在经济社会较为发达的省市,可以推行城乡一体化的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重新界定了生育意愿的概念,认为生育意愿包括意愿生育数量、意愿生育性别比、意愿生育质量三个维度。接着,本文将决定生育意愿的因素分为:基本信息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情境因素。最后,本文阐述了生育意愿决定因素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以吴江为例,对苏南流动人口生育意愿中的理想子女数、性别偏好、生育时间与生育动机四个要素分别作了考察。就流动人口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收入水平、文化程度等客观要素与生育意愿中四要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生育动机是生育意愿中的核心要素,对理想子女数、性别偏好与生育时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育意愿不可避免地会随之变化。本文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太原市的总体生育现状以及不同群体的生育意愿做出回答,并对影响当前育龄人口生育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生育率持续下降已成为我国严峻的社会问题,而提升育龄群体的再生育意愿成为解决该问题的突破口。本文使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研究家庭收入水平和性别观念对育龄群体再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收入水平家庭的再生育意愿更高;性别平等观念对育龄群体的再生育意愿有负向影响,性别观念越平等,再生育意愿越低;对育龄群体的再生育意愿进行性别异质性检验,发现男性群体的再生育意愿主要受到个体经济因素的影响,女性群体受到个体和家庭因素的共同影响;对育龄群体的再生育意愿进行城乡异质性检验,发现城市育龄群体的收入、职业地位对再生育意愿有正向影响,但这一影响并未在农村得到相同体现。为此,应从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消除性别平等观念与性别分工实践之间两个方面提高育龄群体的再生育意愿,进而提高社会总体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的学习成就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成就动机已成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对246名在校初中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成就动机有显著性差异,学业成绩与获取成功的动机呈显著性正相关,与防止失败的动机无显著相关。作者对提高初中学生成就动机水平的教育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