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艳春 《活力》2013,(23):40-40
新闻娱乐化是指新闻中娱乐因素的泛化与强化,它是娱乐新闻传播底线崩溃后的异化形态。新闻娱乐化一方面来自于全民娱乐的趋势,另一方面也反映电视新闻中正统严肃的氛围正慢慢被娱乐化取而代之。本文以新闻娱乐化的现象及危害入手,对解决新闻娱乐化问题进行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2.
齐鹏飞 《活力》2011,(19):52-52
新闻的娱乐化和娱乐新闻表面看上去没有什么区别。不就是巅倒了几个字吗?其实不然,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但是他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似之处。新闻的娱乐化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  相似文献   

3.
李健宏 《活力》2012,(6):240-240
新闻娱乐化可以说是近年来新闻界、传播界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大现象.关于此种说法的优劣。众说纷纭,或捧到天上,或踩在脚下。要知道新闻娱乐化的定义,首先要区别新闻娱乐化和娱乐新闻。当然后者的内涵和外延要明显小于前者。娱乐新闻只是新闻的一种。主要内容是娱乐,是指内容为娱乐圈的新闻。  相似文献   

4.
温静  马振远 《企业活力》2006,(11):12-13
每个产业都有其自身的产业特点,这种特点会直接影响产业的组织管理和运营模式,报业也不例外。在业界,“好报纸”具有两种不同的定义,首先,好报纸是指遵行新闻专业职业道德,善尽社会责任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报纸。其次,则是销售量大,能赚钱的报纸。理想状态的好报纸,当然是两个方面都具备的情况。但实际上.这两种“好”却往往不能密切配合,有时甚至互相矛盾。因为,销售量要大,通常需要诉诸一般读者的口味.让新闻报导娱乐化,而一份以新闻专业为号召的报纸,对读者而言似乎又有些曲高和寡,不能为大多数人接受。  相似文献   

5.
刘冬梅 《活力》2013,(2):84-84
在我国新闻界,日益明显的新闻娱乐化趋向已形成一种潮流,大有左右新闻传媒之势。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将新闻娱乐化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新闻的娱乐化必将导致媒介的庸俗化;也有人完全赞同,将新闻娱乐化看作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愈演愈烈的新闻娱乐化现象?这需要我们深入的分析它的成因和利弊,从而正确地认识这一现象,处理好新闻与娱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王刚 《活力》2012,(10):162-162
中国媒体发展已不断成熟,并与受众形成了各式连带关系,受众熟悉的节目样式随着中国式娱乐的发展,有了更新与转变。受众因为对娱乐的需要而对节目“百般挑剔”,新闻娱乐化就是其中的产物。而受众也因为节目形式的转变而进一步学会了辨别,用自身观点影响节目形式的改变,而这些又在侧面影响了中国传媒的发展过程。新闻娱乐化和受众心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互补进而得到双赢的机会。新闻娱乐化因受众而愈加多样,受众因新闻娱乐化不断成熟,二者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媒介的发展,也进一步演绎了中国媒介发展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娱乐新闻是根据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而娱乐新闻大行其道与我国的各种文化因素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新闻的娱乐化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从严肃的、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娱乐新闻生存的土壤也是它生存的土壤,并且在这个土壤里扎根更深。娱乐新闻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大潮中,并且是主力军。而新闻娱乐化,通俗地说,这类新闻一是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从中挖掘其娱乐价值,使新闻内容变为趣味性,增加戏剧化、故事化、文学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8.
周秋来 《活力》2011,(20):105-105
一、新闻娱乐化现状 娱乐与新闻。原本毫不相干的两件事,近年来却在电视这一媒体中似乎越走越近,电视新闻呈现的娱乐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王化  张娜  李本辉 《活力》2010,(10):176-176
一、电视文艺节目娱乐化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成为影响国内电视传媒发展路径和格局的主要趋势1.娱乐化是电视传媒对本体功能的延伸。西方学者通过多年的实证研究.概括了电视的四大功能即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以及审美功能。游戏娱乐是人的天性,但最初的娱乐以人自身为媒介,群体直接参与。  相似文献   

10.
王絮颖 《新远见》2011,(11):76-8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媒介市场化步伐的加快,产业性质日益凸显.新闻娱乐化现象盛行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从轰动效应上来讲,使得”新闻娱乐化”现象成功进入人们视野的事件就是2006年夏天的那场撼动全国人们心扉的盛大选秀节目了——“超级女声”的横空出世.夺得了无数人的眼球.引得全国上下掀起一阵集体娱乐的狂流。之后的“加油好男儿”、”非常6+1”等娱乐节目争先进入观众视野,  相似文献   

11.
张牧秋 《活力》2014,(7):108-108
在我国新闻界,日益明显的新闻娱乐化趋向已形成一种潮流,大有左右新闻传媒之势。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将新闻娱乐化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新闻的娱乐化必将导致媒介的庸俗化;也有人完全赞同,将新闻娱乐化看作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愈演愈烈的新闻娱乐化现象?这需要我们深入的分析它的成因和利弊,从而正确地认识这一现象,处理好新闻与娱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张广涛 《活力》2013,(11):52-52
报纸副刊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副刊的从属地位却一直没有改变过。随着社会的变革、时代的进步,副刊的作用和地位也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学者们对副刊的作用,有许多种见解观点,我比较赞同“副刊是新闻的补充和延伸”的提法。报纸副刊的新闻特性是核心.副刊的新闻性让报纸副刊抓住了当前报纸发展的脉络,也有了生存下去的理由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汤文学 《活力》2010,(6):252-252
当前,我国报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在一个地方可供受众选择的报纸越来越多。面对“买方市场”的压力,新闻的本土化、娱乐化、实用化已成为一种时尚。于是,在报业市场产生了一个较普遍的降幂排列现象:中央报纸的占有率低于地方报纸,地方报纸占有率低于城市报纸。市场占有率影响着媒体经济收益、从业人员薪酬的高低,因而倍加受关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相似文献   

14.
封娇 《活力》2011,(1):88-88
近年来.随着商业与娱乐业之间界限的逐渐消失,娱乐业进入了现代经济的各个领域,全球经济进入了以娱乐、休闲消费为主的娱乐经济时代。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娱乐新闻作为娱乐业蓬勃发展的传播途径之一。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大的新闻品种,并对促进娱乐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娱乐新闻的市场力量不容小觑。娱乐新闻的发展给媒体带来了活力.但是如何让娱乐新闻更好地为受众服务.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防止娱乐新闻的低俗化呢?  相似文献   

15.
傅超 《活力》2011,(5):232-232
新闻娱乐化现象在我国的出现是近几年的事儿。就电子媒体而言.从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北京电视台的《七日七频道》,直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晚报浏览》,中央电视台的《周末》等等,这些“娱乐化”了的新闻节目一经推出便得到受众的欢迎。市场的追棒,无不透露出社会对新闻娱乐化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孙爽 《活力》2014,(24):42-42
一、过度娱乐化的电视新闻造成不利影响 电视新闻娱乐化是指在电视新闻中采用娱乐化的方法和表现方式,将原本客观、严肃的新闻信息转化为娱乐性强新闻形式,是将“硬”新闻采用“软”表达的方式。电视新闻娱乐扩大化是指电视媒体不区分新闻类型和内容将新闻通过娱乐化语言、画面、音乐等等方式进行娱乐化处理从而提高公众关注度的新闻处理方法。在电视新闻娱乐语境中,娱乐是形式和载体,新闻是内容和主题。  相似文献   

17.
胡岩  康奇 《活力》2009,(13)
娱乐新闻是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而新闻的娱乐化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娱乐新闻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大潮中,并且是主力军,我们要认真看待新闻娱乐化,遵循新闻规律.  相似文献   

18.
何方 《活力》2011,(7):185-185
报纸自运用了图片.报纸版面就有了形象语言。随着报纸新闻图片的大量运用、图片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报纸的形象化语言就越来越得到了充分发挥.并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风格。可以认为。新闻图片作为报纸的形象化手段.发挥着无声的形象化语言作用。这种形象化语言如何在版面上体现出来.这就需要编辑在对新闻图片的处理上进行谋篇布局、统筹兼顾,最大限度地在版面上造成错落有致、起伏变化、庄重大气的视觉美感和冲击力:这既是报纸对运用形象化语言的特殊要求,同时也达到了受众在赏心悦目中来接受信息传播与沟通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19.
白雪 《活力》2010,(8):344-344
近年来.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异军突起,《拉呱》是齐鲁电视台推出的第一档方言民生类新闻栏目,在立意上着重张扬区域文化传统,在内容上,注重贴近百姓生活.在形式上成功打造了一种崭新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曲艺式新闻。这是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的产物.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从报道内容到表现方式上的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20.
梁可心 《活力》2010,(6):216-216
近年来,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为吸引繁忙的高品位读者的眼球,面对越来越多新媒体的竞争和冲击,很多报纸都或多或少地走上了杂志化“路线”。业界对此反响强烈,很多人持反对态度。笔者认为,“报纸杂志化”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只要其不失报纸特色和报纸新闻性,形式上适当杂志化,更便于吸引读者阅读,更能体现新闻中心。易于读者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