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娟 《经济研究导刊》2012,(21):208-210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重大的任务,而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恩主义大众化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状进行调研的数据来说明在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现实意义以及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从而提出解决的对策,进而更好的适应国家的整体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为此,必须积极探索,继承党的传统经验,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实践证明,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密切联系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根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认真研究理解前结构及其特征对于我们科学地解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规律与现象,引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真正弄懂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既不能通过任意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否定马克思主义,也不能搞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搞句句是真理,将马克思主义凝固化,甚至将自己僵化的、错解的观点加之于马克思主义。只有通过认真学习和研究,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才能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才能将其与中国的发展实践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大众化。理论工作者不仅要真正弄懂马克思主义,还要将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和普及化,使之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等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必须打破政府包办教育的格局,把市场机制,竞争机制引入高等教育领域;要对高等学校进行结构性调整,在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调整。  相似文献   

6.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繁荣,应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之上,不能照搬外国的模式。要发展和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首先,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理论创新;其次,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按照马克思的原创涵义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理论实质;第三,要以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展开百家争鸣;第四,繁荣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认真落实“四个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7.
当代的网络文化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抢占网络媒体阵地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手段。必须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网络大众化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网络大众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发展。因此,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一定要综合把握各个方面的规律,积极探索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要是要在农民中实现。文章从理论受众层面、传播渠道层面、理论传播主体层面,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农村的基本认知状况以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信息传播渠道和实现途径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的教条,它必须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要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特有的革命品格和它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所在,又是我们今天的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们党的文献都有一系列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需要广泛深入持久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从主体和客体的角度来看,可以理解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和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在“量”上和“质”上都达到大众化。从而增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凝聚力,更好地发挥其指导实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真正把握和用好机遇、有效应对风险和挑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须臾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化、时代化的目的和归宿。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理论,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色和发展、创新的途径,只有实现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才能由精神力量变为改造世界、改变亿万群众命运的巨大物质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  相似文献   

14.
从“范式”、“硬核”、“保护带”、“科学研究纲领”进行经济学研究,有助于认识不同学派的体系特征,但加深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对立,不利于理论共性的借鉴和学科体系的发展;制度假设和分析工具是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关系和体系发展的关键;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思想基础和实质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制度假设和分析工具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创新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成果重视和肯定不够;要从经验科学、历史科学和实践科学的本质特征出发,借鉴西方经济学,结合社会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15.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武装和服务人民群众,回答人民群众的思想诉求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边境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我们善于对边境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进行“望闻问切”,选择符合人民群众实际需要、能为人民群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民生路径。  相似文献   

16.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时代和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当前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是为了消弭或替代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意识,而是为了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探索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是中国意识形态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可以通过提升自身魅力、发挥整合功能以及增强信仰动力等方面实现对社会思潮的引领。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立国之本、立党之源。“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根基牢固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高举。为此,我们必须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弄清少数大学生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误区;积极探索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大众化的过程。认真总结和研究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具有现实意义,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时期问题,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传播以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中国,为了更好地"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大众化,绝不是一项权宜之计,它是一个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之策。为此,要抵制和防止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玄学化、庸俗化的倾向,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经济学家的课堂里解放出来,使之成为广大民众手里的武器,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特别是中青年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探索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研究,对促进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坚定青年一代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