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近年来,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务发展迅猛。为规范监督管理,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6月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同年9月开始对非金融机构支付机构实施监督管理。对央行而言,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是一项全新的监管工作,面临如何监管、如何防范备付金支付风险等一系列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5月18日,央行向支付宝、快钱等27家从事第三方支付的机构下发了“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成为支付行业的标志性事件。近年来,以非金融机构作为第三方,提供线上(互联网)和线下(电话、手机)货币支付及资金清算的新型支付清算方式发展迅猛。  相似文献   

3.
张雁 《海南金融》2013,(7):86-88
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都是重要的支付服务提供者,相关服务和产品有区别也有联系,有竞争也有合作,有业务趋同性也有业务异质性。本文从促进支付体系健康、稳定发展的角度出发,对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的支付服务进行比较,提出促进两者支付业务共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8年1月13日,欧盟在成员国正式推行《支付服务指令第二版》①(PSD2),并于2019年陆续生效。PSD2强制要求信贷机构对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②(TPP)开放用户账户信息权限以及提供必要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③(API),以确保所有支付服务提供商开展公平竞争;鼓励新市场参与者在移动支付和网络支付领域开展创新,从而提高支付服务的效率、可选择性、透明度和安全性;通过强化客户身份认证等一系列措施,强化电子支付市场的消费者保护。欧盟PSD2的实施将对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商户等各方产生较大影响,也为完善我国电子支付市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已经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带动下,支付服务与产业形态深度融合,市场份额不断增加。与此同时,风险事件也频频发生,在强监管、防风险的新形势下,一些机构受到大额行政处罚甚至强制退出,市场乱象逐步得到整治。随着备付金集中存管等监管新政的落地,部分支付机构面临较大生存压力,第三方支付市场份额结构出现分化,市场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创新科技在第三方支付的应用将更加深入,第三方支付"走出去"步伐加快。在监管层面,未来应完善监管法规,强化监管措施,提高监管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引导服务,满足合理需求,促进第三方支付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近年来网络支付及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创新性行业代表机构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受到了各方高度关注,尤其网络支付、互联网理财产品销售、P2P网络借贷、网络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业务正在如火如荼的"跑马圈地"。在众多互联网金融业态中,以支付账户为载体的网络支付业务是基础与根本。本文以现阶段市场上已经非常普遍的支付账户这一新型的支付结算工具为题,从支付账户的产生、发展、功能、应用、监管、问题、建议、趋势等方面,通俗地梳理了以非银行支付机构为主体的支付账户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7.
支付机构的快速发展对活跃支付服务市场、方便社会公众资金结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支付机构业务的扩大和规模不断增长,产生了巨额的客户备付金,而客户备付金管理存在巨大的风险隐患。近期爆发的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风险事件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基于此,本文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银行跟踪监督体系、完善系统监管功能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新兴经济体尤其是电子商务对支付服务需求的不断变化与升级,催生了大量支付机构的出现,并逐渐成为支付市场中活跃的、颇具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银行机构而言,支付机构与其在支付领域、支付产品、支付手段和支付渠道中既有趋同性,又有异质性,彼此间形成了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本文以电子支付为切入点,从电子商务的视角比较分析银行机构与支付机构在支付服务方面的同一性与差异性,尤其是探索二者差异性的表面特征与本质原因,对预测银行机构与支付机构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银行自2010年6月起陆续出台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2号)等一系列监管制度,旨在规范非金融支付机构的业务行为,促进支付服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本文在总结国内行业监管思路的基础上,结合安徽辖内的实际情况,对非金融支付机构的发展与监管做出分析,并对下一阶段安徽省的监管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银行卡的普及以及3G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支付渠道早已突破POS终端的限制,电话支付、移动支付、互联网快捷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一系列新型支付方式应运而生,无卡支付成为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谋求的新的利益增长点,对于用户,则是享受着全新的支付方式带来的别样体验。  相似文献   

11.
最近,国内金融支付领域接连有几件具有标志性的事件:一是人民银行颁布实施《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并正式上线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简称超级网银);二是中国移动全资附属公司广东移动入股浦发银行20%股份,意在合力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金融会计》2014,(11):28-3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支付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支付机构、银行机构等纷纷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加快支付结算服务的电子化进程,并积极结合电子商务发展所衍生的支付需求及自身竞争优势,加快支付业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步伐,在促进电子商务加快发展、便利民众支付的同时,也给相关部门实施支付业务监管带来一系列挑战。本文在对支付业务线上线下融合的基本特征、业务融合动力和相关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从而为相关监管政策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第三方支付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非银行支付机构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支付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部分支付机构因创新力不足和市场份额较低,导致长期经营亏损,第三方支付服务市场将面临兼并、重组的浪潮。同时,随着监管政策趋严,监管机构将注销存在重大风险隐患或严重违规行为的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要求支付机构退出第三方支付服务市场。因此,研究建立支付机构市场退出机制有着重大的意义,不仅是完善我国支付机构监管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本文将从退出边界、方式、现状、问题等方面对支付机构市场退出机制进行研究,并提出构建我国支付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会计师》2013,(21)
随着越来越多的非金融机构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支付机构,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都成为支付服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本文从不同角度对我国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的支付服务进行了异同点分析,阐述了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应该如何进行市场定位。  相似文献   

15.
支付服务体系中提供支付服务的银行机构与支付机构,在支付业务开展中二者各有优势,既存在竞争,又存在合作.本文在对我国支付服务市场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将二者的支付服务比较优势进行对比,得出了引导和促进银行机构与支付机构的协调发展、合作共赢,推动支付服务市场良性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一时代发展进程中,非银行支付机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致力于新兴支付产业,并快速发展,逐渐成为我国零售支付领域的主力军。同时,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少数非银行支付机构,以其强大的资金、技术和用户优势,锁定我国零售支付市场交易地位,形成垄断发展趋势。垄断引起了不正当竞争,扰乱了支付市场秩序,因此,银行机构应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加大创新力度,破解垄断格局,以维护支付市场的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新加坡支付监管机构、支付系统、支付工具、支付体系监督法律的发展情况,分析了新加坡《支付服务法案》的主要内容及特点。针对我国支付监管现状提出了持续开展打击无证支付机构工作、完善支付机构属地报告机制、建立轻重有别的差异化监管政策、设立地方性支付清算协会、完善支付市场审慎监管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支付服务分工的不断细化,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借助互联网、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广泛参与支付业务,这些机构支付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等特点较好地满足了电子商务企业和个人支付的需求,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但是,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支付业务的发展,对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形成了一定的冲击,相关制度规定已远远滞后于业务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快完善跨境支付业务的外  相似文献   

19.
李映霞 《会计师》2013,(11):68-69
随着越来越多的非金融机构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支付机构,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都成为支付服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本文从不同角度对我国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的支付服务进行了异同点分析,阐述了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应该如何进行市场定位.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支持"三农"力度的不断加大及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如何统筹城乡支付体系建设,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服务于"三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对沧州地区支付结算体系的现状、农村机构网点的分布、环境建设、以及农村金融机构支付结算工具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是金融机构设置单一、支付结算渠道不畅;二是结算环境较差、农民使用现金传统观念未变。根据上述情况和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领导宏观决策和支付结算拓展创新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