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9.草鱼车轮虫病【病原体】病原体属于缘毛目(Peritrich Stein,1859)、游走亚目(Mobilina Kahl,1933)、车轮虫科(Trichodinidae Claus,1874)、车轮虫属(Trichodina Ehrenberg,1838)的显著车轮虫(Trichodina nobillis Chen)。【流行与危害】显著车轮虫病是流行普遍,危害比较大的纤毛虫病。全国各养鱼地区,特别是长江和西江流域各地的  相似文献   

2.
<正>(一)病毒性疾病1.日本鳗鲡开口病【病原体】本病又称日本鳗鲡出血性开口病,病原尚不十分明确,有文献报道由披膜病毒科病毒引起。【流行与危害】该病流行季节为6月下旬至10月,流行水温为25~30℃,7~8月为流行高峰期,引起的死亡率可高达90%。【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鳗口腔不能闭合,呈开口状态。颅腔、口腔和头部肌肉等部位严重出血。初期内脏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可见肝脏肿大、出血甚至溃疡,常继发细菌感染导致鳍条充血。【诊断方法】凭外观症状即可确诊。  相似文献   

3.
<正>6.车轮虫病【病原体】显著车轮虫(Trichodina nobillis)。【流行与危害】车轮虫可寄生于海水及淡水养殖鱼类的体表、鳃部和鼻孔等处。淡水车轮虫病主要危害当年金鱼、锦鲤和淡水热带鱼的幼鱼。较大的鱼体上虽然有车轮虫寄生,通常不会使观赏鱼类死亡,但其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水温在25℃以上时,车轮虫大量繁殖。有机物含量高的水体中,在低温季节车轮  相似文献   

4.
正(二)细菌性疾病1.烂鳃病【病原体】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柱状屈挠杆菌(Flexibacter columnaris)、嗜水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等。【流行与危害】该病周年发生,流行高峰为春夏、夏秋、秋冬交替季节及高温期的夏、秋两季,欧洲鳗鲡、日本鳗鲡和  相似文献   

5.
正4.肠炎病【病原体】嗜水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流行与危害】主要流行于季节交替时节,尤其在短时间内气候剧变时易发生,在其他环境条件变化异常时,若仍保持较高投饵量也容易暴发。各种养殖鳗鲡均可发生。饲料配方不当或饲料变质亦易导致该病暴发,同样,添加剂或饲料中随意添加药物,亦易导致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6.烂鳃病【病原体】柱状屈桡杆菌(Flexibacter columnari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等。【流行与危害】在春季该病流行季节以前,带菌鱼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其次是被污染的水及塘泥。在该病流行季节,病鳅在水中不断散布病原菌,感染是鱼体与病原直接接触引起的。当鳃受损(如被寄生虫寄生,或受机械损伤等)后特别容  相似文献   

7.
正(一)细菌性疾病1.疖疮病【病原体】疖疮型点状产气单胞杆菌(Aeromonas punctata f.furunculus)。【流行与危害】不易形成流行,无明显的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有此病发生,主要危害大鲵幼成体。【症状及病理变化】患病初期,鲵体背部皮肤及肌肉组织发炎,随着病情发展,这些部位,形似脓疮,用手触摸,有浮肿的感觉,病情严重时,肌肉组织呈现出血,渗出体液,即而坏死、溃疡,肠道出充  相似文献   

8.
<正>16.草鱼三代虫病【病原体】三代虫(Gyrodactylus spp.),也是鱼类鳃和体表上常见的单殖吸虫。【流行与危害】根据调查资料,鲩三代虫在湖北、湖南、山东、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和辽宁等地均有分布。但报道由此病而引起大批死鱼的病例并不多见,典型的病例发生于1959年湖北省仙桃市彭场养鱼场,其所养殖的春花草鱼,由此虫大量寄生而招致严重死亡。发病季节主要是春季。三代虫通常在宿主种群中呈高度聚集分布,因此,若非特别的环  相似文献   

9.
<正>(四)寄生虫性疾病1.草鱼鳃隐鞭虫病【病原体】鳃隐鞭虫[Cryptobia concava(Davis),Nie 1992]。同物异名:C.branchialis Nie,1955;Bodomonas concava Davis,1947【流行与危害】鳃隐鞭虫于夏、秋季节使草鱼鱼种发病,大量虫体寄生的草鱼鳃丝前半部,以后鞭毛黏附鳃丝,虫体作左右摇动,有时多个虫体聚集在一起形成花瓣状。大量虫体密集于鳃丝周围,寄主分泌大量黏液,覆盖在鳃组织表面,从而使呼吸困难,窒息而死。被寄生的鱼,常离群独游水面或靠近岸边,体色发  相似文献   

10.
<正>(一)病毒性疾病1.痘疮病病原体外国有的文献报道是病毒,日本的佐野德夫认为不是病毒,而是上皮组织瘤。【流行与危害】在湖北省的武汉市和荆州市饲养的当年金鱼和2龄金鱼常发生此病,秋末和冬季水温较低时(15℃左右)是痘疮病的流行季节。武汉东湖公园金鱼园有两个水泥金鱼池,曾连续三年都发生此病。在苏北里下河一带流行很  相似文献   

11.
<正>(3)肠炎病【流行季节】7~9月为发病高峰,其它时间也可发病。【发病原因】投饲不均,饲料变质,水质恶化引起消化机能紊乱。【表现症状】病鳝行动迟缓,不进食或食  相似文献   

12.
<正>5.三代虫病寄生鲢、鳙的主要是鲢三代虫,能寄生在鳃、体表、口腔和鳍,造成一定危害。【病原体】鲢三代虫是一类常见的鱼类体外寄生虫。【流行与危害】由于越冬期长时间不摄食,鱼体体质弱,抵抗力差,放养密度过大,极易被病原侵袭,造成流行。三代虫的繁殖适温为20℃左右,此时病原体大量繁殖,水体中病原数量迅速增加,鱼体与病原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故该病通常发生在春、秋季及初夏。在每年春、夏季和越冬之后,饲养的鱼苗和鱼种  相似文献   

13.
<正>4.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也有称赤皮瘟、败血症或擦皮瘟。这种病和腐皮病的症状有明显的不同。【病原体】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Migula,1895)。【流行与危害】鱼体受伤后易患出血性腐败病。当年金鱼患病较多,而1龄以上的大金鱼中少见。锦鲤患病比金鱼多。春季和秋季是出血性腐败病的流行季节。出血性腐败病与水质有密切的关系,溶氧含量低,溶解有机质含量高,易发生  相似文献   

14.
波豆虫病也被称为口丝虫病(Costiasis of channel catfish)。病原为飘游鱼波豆虫(lchthyobodo necatrix)。从前称为飘游口丝虫。主要寄生在鱼体皮肤和鳃组织,虫体尖端伸长成吸盘状,吸附在寄生部位,部分呈指状伸到细胞内吸取营养,使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粘液增多,发生该病。  相似文献   

15.
正3.2鱼波豆虫病。鱼波豆虫病作为淡水鱼的原虫病是很早以前就为人们熟知的,在海洋中生息的鱼类也有类似的虫体寄生,有时给养殖场和种苗生产场带来损失。海洋性鱼波豆虫病的分布范围,从亚寒带到热带遍布世界各地。到目前为止,在25种海产鱼、3种逆河性鲑科鱼类和2种章鱼中有寄生的报道,宿主范围极其广泛。【症状】该病在鱼类种苗生产阶段多发。被寄生的种苗食欲显著下降。寄生刺激引起黏液分泌导致鱼体体表白浊,鳍条基部可见出血。也曾发生过大量寄生这种  相似文献   

16.
正(一)细菌性疾病1.细菌性白头白嘴病【病原体】黏细菌(Myxobacteria sp.)。【流行与危害】此病最易在团头鲂夏花鱼种饲养过程中发生,鱼苗下塘后l周左右,即发生此病。一般有经验的饲养者,鱼苗下塘后饲养25天左右就及时分塘,可以减少损失。【症状及病理变化】鱼体的吻端、头部有白色的症状,眼球的周围皮肤溃烂,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气温和水温的逐渐上升,鱼塘内各种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开始大量繁殖,这个时期是鱼病发生的高峰期,其中,常发的寄生虫病有鱼波豆虫病(口丝虫病)、斜管虫病、车轮虫病、粘孢子虫病等,如果防控不当,会给养鱼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现将这几种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小瓜虫(Ichthyophthiriasis multifliis)寄生于鱼的鳃、体表,其胞囊呈白色,故小瓜虫病又称为白点病。小瓜虫病对饲养鱼类的危害主要在鱼种阶段,长江流域一带的流行季节在4-6月(水温15℃-25℃),发病后若不及时治疗,鱼种死亡率可达60%-70%,严重时达80%-90%。用硫酸铜杀灭小瓜虫,国内  相似文献   

19.
正7.红头病【病原体】鲁氏不动杆菌(Acinectobacter lwoffii),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有学者认为病毒亦可引起红头病。水质严重不良及使用药物过度,是至关重要的诱发因子。【流行与危害】该病养殖欧洲鳗鲡和美洲鳗鲡发病率高,日本鳗鲡几乎不发生。该病水温为26℃左右时较易流行,秋冬季则较少发生。在水质偏酸严重或其他理化指标超标较大、养殖密度高  相似文献   

20.
正(三)真菌性疾病1.水霉病【病原体】水霉属(Saprolegnia sp.)或绵霉属(Achlya sp.)的种类。【流行与危害】水霉在5~26℃均能繁殖,最适繁殖水温为13~18℃,流行于冬春两季,夏后水温在25℃以上较少发病。该病一般为慢性,不易引起批量死亡,但被感染的鱼恢复慢,规格较小的鱼引起的死亡率高。【症状及病理变化】感染初期,肉眼难以看到症状,随着菌丝在伤口处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