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瑞环同志在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年会上强调“职工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必要条件”。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措施是多方面的,我们在实施中认识到,组织职工开展企业民主管理,参与企业民主决策,是不断地激发职工主人翁积极性、创造性和智慧,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1.主人翁意识的教育。主人翁意识是企业精神之源。要使班组每位成员都“想主人事,干主人活”,班组成员拧成一股绳,创造性地工作,如质如量完成任务除了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使职工感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外,更重要的是要对职工进行主人翁意识的教育,让他们树立这种意识。2.集体意识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思想和企业宗旨教育,以此作为统一职工意识,统一职工行动的共同基础,这就是企业年年都有的形势任务教育;二是集体荣辱现的教育。让职工树立“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思想,把企业命运与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3.
艾国忠 《公司》2000,(9):40-41
加强职工民主管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其中职工民主管理是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在目前市场经济不够完善,企业管理机制不十分健全的情况下,职工民主管理在一些企业没有得到重视,也没有发挥其作用。其需要解决的有三个主要问题: 一、关于“主人翁”的地位问题。我国政治制度决定了职工群体具有国企的主人地位。由于我们平时的工作,往往只是停留在宣讲“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政治口号上,造成了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在政治经济生活中难以得到真正落实。有…  相似文献   

4.
李洛军 《活力》2013,(24):41-41
“以人为本”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所共同研究发展的主题。在我国企业在改革实践中,对如何体现职工主人翁地位,使他们真正感到自己不是雇佣劳动者而是企业主人;如何唤起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使他们自觉、主动、心甘情愿地工作,实现其主人翁价值;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如何缩小和化解企业中决策层与执行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干部和工人之间大量存在甚至局部激化的矛盾;如何体现社会主义企业的本质特征,真正做到企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问题,给企业界/全社会提出更深层次的思索和探求。对此,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拙见,意在抛砖引玉,求得共识。  相似文献   

5.
一、制定实施《80条规定》,牢固确立新形势下坚持党的“依靠”方针的指导思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上有人对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持怀疑、动摇,甚至否定的观点,他们否认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主张出资者是主人,职工是雇工,企业与职工之间就是雇佣关系。这种思想不仅使职工群众感到困惑、焦虑,而且极大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有的地方甚至造成了阻碍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在企业中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6.
没有高素质的职工,就不可能有一流的产品,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可忽视提高生产者的素质.笔者认为企业生产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第一,企业生产者要有站稳主体地位当仁不让的能力.现在有人讲“公司化”就是“老板化”,职工失去了主人的地位.其实不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正是使我国的所有制具体化的实现.传统体制下说工人是主人,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下的主人,在产权关系明晰化的现代企业制度中,生产者彻底摆脱了人身依附,通过责任、权力、利益和风险来体现主人的地  相似文献   

7.
党对工会的领导,是要发挥工会这个组织自身的作用。企业民主管理的目的也就是为了确立工人阶级主人翁的地位,发挥其主力军的作用,支持工会搞好民主管理,就是加强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前几年,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新的经营机制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显示了新的活力。但在企业内部也出现了淡化职工是社会主义企业主人的观念,片面宣传一人救活一个厂的救世主理论,缺乏尊重工人主人翁地位的意识,干部的民主意识淡薄了,企业的民主管理被忽视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公司党委认真贯彻中央精神,把支持工会开展民主管理作为加强党的领导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民营企业员工主人翁意识培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强调工人阶级是国有企业的主人,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是企业发展的动力。随着我国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员工就职于民营企业,由于民营企业所有制的特殊性,企业员工在企业中的政治地位、经济利益及其人身权利等在企业中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致使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薄弱,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动摇,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9.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根本原理,是党和国家一贯坚持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治原则。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利益结构和劳动关系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一些领域职工的主人翁权利难于到位,他们所处的地位也有低化之感。因此,从法律上深入探究,锻铸法律之剑和盾,维持主人翁地位、权益,很有必要。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法律定位中国工人阶级,是指包括广大工人、经营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在内的职工整体,对此应有一个法律定位,树立一个基本的法制观念。从工人阶级的性质上采定位。工人阶  相似文献   

10.
张俊九: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深化企业改革的新形势下,无论是职工民主管理工作,还是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工作,都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实行厂务公开使我们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首先,实行厂务公开是保障职工主人翁地位,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职工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以及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的。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不是一句空话,必须通过职工行使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体现出来。而保障职工行使这些权利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把企业的重大事情向本…  相似文献   

11.
陈英 《企业文明》2005,(3):57-58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和组织形式已经或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是,无论企业如何改制,不管实行什么样的经营管理体制,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不会变,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不会变。如何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落到实处,如何真正把职工当作企业的主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笔者认为,推行厂务公开,是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党在企业执政能力的体现。厂务公开是凝聚员工、激发员工潜能的有效途径,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主人翁地位的必然选择。认真贯彻厂务公开,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企业稳定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实践的进步和管理理论的发展,传统的以"物"为主的硬管理逐渐转化为以"人"为本的软管理,而企业管理中人本思想的精髓便是培养与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主人翁"三个字,看似平常,其实它所蕴涵的是一种肯定和认同,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它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倡导的是奉献和投入,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自发自动,是一种忘我投入的工作状态。华油热注三公司以培育"敬业员工、专业员工、乐业员工"为平台和目标,不断提高职工爱岗敬业意识、专业技能水平、岗位奉献精神,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职工的企业主人翁  相似文献   

13.
在"责任、敬业、创新、合作"为核心的"加油"文化引领下,江苏油田试采一厂输油二队党支部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在构建文化体系、开展文化工程、发挥文化作用等方面构筑平台,全力打造"每天进步一点"的"进步"文化,以文化提素质、强管理、塑品牌,带领全队职工发扬"大气、大度、大干"的企业精神,进一步唱响了"埋头苦干创精细管理之先,团结奋进争内涵发展之优"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4.
人本管理应解决5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管理怎样坚持以人为本呢?在观念上重新认识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问题。企业管理者若不把职工当主人看待,是不可能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实施改制,有的职工说,工人不再是企业主人了,而是雇员或打工者了。这种想法显然不利于形成以人为本的思想氛围。其实,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仍然是企业的主人。比如职工持股就可以称为"资本主人"。因为未来国有企业股份制的最终走向是发展劳动者股份所有制。也就是说,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党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文化促发展,以文化促和谐,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管理力、形象力、凝聚力、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整体实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与时俱进地建设中条文化 在20世纪50年代,来自五湖四海汇集中条的创业者,面对蛮荒的大山,怀着建设祖国、献身中条的崇高志向,靠"人拉肩扛毛驴驮,弯腰弓背抡大锤,风沙披身月作灯,天当屋顶地为床",发扬"艰苦奋斗、不畏困难、甘于奉献、争创一流"的精神,用很短的时间,在中条大地上建起了一座大型铜联合企业.20世纪90年代,培育形成的"献身中条做主人,立足本职创效益"的企业精神,极大地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大干部职工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立足本职,敬业奉献,使中条山集团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同舟共济,渡过了几乎濒临破产的困难时期,为企业赢得了新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6.
刘禹 《中外企业家》2009,(20):247-248
"以人为本"是一种管理理念,强调员工在管理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行为。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企业现代化、效益最大化的有效管理方式。实现"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教育人,使企业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提高他们的归属感、成就感和主人翁意识,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掘他们的创新能力,推进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理念的灌输思路企业管理和发展理念包括企业使命、发展愿景和目标。企业以人为本理念具体化,使理念系统成为职工群体能够接受和认可的信条,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国投公司一为职工、二为企业、三为社会的"三为"理念,把企业发展愿景表述得清楚明白。国投新集公司把人本管理理念具体表述为爱矿区、爱职工、爱岗位,创造幸福生活、创造和谐矿区、创建文明单位,"三爱三创"把以人为本理念的表述具体化。告诉职工企业的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职工。把职工利益和企业利益放到一个平台上去考量,企业创效益,职工得实惠。反之,理念简单表述为以人为本,就缺乏感染力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18.
<正>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经过体制改革,企业的用工机制、薪酬机制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员工身份的转换,企业管理者成为企业"老板",职工从"主人"变成"打工者",企业职工原先国有经济机制下的"主人翁"思想已经不复存在。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发挥企业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作用,促进企业  相似文献   

19.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特别是在实行股份制改造中,对于国有企业职工的所谓“主人翁”地位问题,迫切需要予以说明,做出精当、科学地界定。比如,在职工持股以后,人们对既是“主人”,又是“打工”者,感到不好理解。还有一种说法比较普遍:“职工在政治上是国家的主人,在经济上是企业的打工者。尤其当某些国有企业破产,有人失业时,一些人更情不自禁的想起自己是旧社会的雇工等等。这些观念以及由此而引出的行为规范,正在极大地阻碍着改革的推进,必须认真、严肃、科学地给以清理。 在计划经济时代,全国是一个大工厂,这个大工厂又是同政府混为一体的,因而便动辄笼而统之以“工人阶级主人翁”冠名。可从现代企业制度尤其是公司制度(包括职工持股等)角度上观察问题,就让人感到不那么科学,不那么确当了。以个人之浅见,现在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应当侧重于从经济(以至于某些社会)学视点上做出解释。至于政治方面,按照列宁的观点(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变形),这亦可大致地获得一个基础上的理解了。  相似文献   

20.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国家的主人,是《宪法》在确立国家性质时所赋予的崇高的法律地位。只有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切实保障他们在改革中的政治地位和切身利益,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主人翁作用,才能使企业越办越好,任何企业和事业都不例外。这是被我国几十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实践证明了的客观真理。但近几年的企业改制中,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